本文所谓的“短语记忆法”,是指用短小易记的语句来识记一些地理事物的分布、规律、因果关系等,导致它的产生,主要有两个原因:一是有些地理事物的分布容易被搞错,如东、西十二区的分布,许多同学认为东十二区在日界线的东侧,西十二区在日界线的西侧,实际上正好相反;二是有些地理事物的因果关系较难分析或分析起来较麻烦,如黄赤交角的变化与地球上温度带范围变化的关系,特别是一些基础不好的学生,对这类问题较难从原理上分析掌握,倒不如用“短语”把它死记住来得快捷。尽管这种方法显得不上档次,但识记一些地理概念与规律,效果还是显而易见的。
笔者在多年的教学实践中,一般把“短语记忆法”与理解记忆同时并用,供同学们自主选用,因为不同的学生能力各有特点,有的擅长分析,有的擅长记忆,如果规定用一种方法去解决问题,显然是不符合实际的。下面是十则“短语记忆法”的实例,仅是笔者平时所使用的一部分,提出来与同行们交流。
1、“近1 快,远7 慢”。说明:用于识记地球公转
时远、近日点的出现日期及相应的公转速度。当地球位
于近日点时(图1中的B点),日期约为1月初,此时
公转速度较快;当地球位于远日点时(图1中的A点),
日期约为7月初,此时公转速度较慢。
2、“五五四四、五六九十”。说明:用于识记回归年与恒星年的长度。1个回归年的长度是365日5时48分46秒;1个恒星年的长度是365日6时9分10秒。
3、“东西十二区真奇怪,方位与正常反一反”。说明:正常的方位是上北下南左西右东,东、西十二区正好相反,东十二区在日界线的西侧,西十二区在日界线的东侧(见图2)。
4、“交角变大热带大,交角变小热带小,热带寒带正相关,热带温带负相关”。说明:用于识记黄赤交角变化与地球上温度带变化的关系。当黄赤交角变大时,热带范围变大,反之变小。热带范围变大时,寒带范围随之变大,但温带范围变小。
5、“高温高凸,低温低凸”。说明:用于等温线图中同纬度地区高、低温区域的判别。等温线向高纬度方向凸出的为温度较高区,等温线向低纬度方向凸出的为温度较低区,如图3中A地的温度比同纬度其他地区高,B地的温度比同纬度其他地区的温度低。此短语也适用于描述山地自然带的分布与气温的关系。自然带向高处延伸的,其温度比同高度其他地方高,自然带向低处延伸的,其温度比同高度其他地方低。如图4中(阴影部分表示自然带),C处温度比同高度的其他地方高,D处的温度比同高度的其他地方低。
6、“1陆南,7陆北,海洋正相反”。说明:用于识记全球海陆等温线在冬、夏季的分
布特征。1月份,北半球处于冬季,陆地气温比同纬度海洋低,等温线向低纬(南)凸,海洋正好相反;南半球处于夏季,陆地气温比同纬度海洋高,等温线向高纬(南)凸,海洋正好相反(见图5);7月份的等温线分布特征见图6。
7、“高压高凸,低压低凸”、“先比下,后比上”。说明:用于在等压面图中判别高、
低气压及给它们高低排序。等压面向高处(高
空)凸的,其气压比同高度的其他地方高,如
图7中的F、G,等压面向低处(地面)凸的,
其气压比同高度的其他地方低,如图7中的E、
H。在比较等压面图中各点气压高低时,要先
比较近地面的,再比较高空的,因为气压的高
低是相对于同高度的其他地方而言,下面的气压一定比其上面的气压高。在图7中,四地气压高低排序是:G﹥H﹥F﹥E。
8、“水多温差小,水少温差大”。说明:用于指定区域温差大小的比较。阴天水汽多,故温差较小,晴天水汽少,故温差较大;沿海地区的降水一般充足,故温差较小,内陆地区的降水一般较少,故温差较大;气旋控制多阴雨天气,故温差较小,反气旋控制多晴朗天气,故温差较大。
9、“先看纬度,再看洋流,径流最牛(厉害)”。说明:用于各海区盐度大小的比较。
世界海洋表层盐度随纬度的分布规律是:从副热带海区向两
侧的高纬和低纬递减。赤道附近由于降水丰富,盐度形成一
个相对低区。所以在图8中C、D的盐度高于A、B。在纬度
相同的条件下,再比较洋流,暖流经过盐度高,寒流经过盐
度低,所以D的盐度高于C。如果某地位于河口,则一般情
况下盐度为最低,如B。图8中四地盐度的排序是:D﹥C﹥
A﹥B。
10、“离直射点近高度大,离直射点远高度小,高度差
等于纬度差”。说明:用于正午太阳高度大小的判别及计算。
太阳直射点所在的纬线上,正午太阳高度为900,离开太阳直射点几个纬度,正午太阳高度就小几度(900 – 纬度差);两地的正午太阳高度差几度,就等于纬度差几度,反之亦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