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材分析
1.地位及作用
本节课是选自七年级地理第一章第四节,本节课是在学习了地图上的比例尺、方向和图例的基础上,进一步学习如何在地图上辨认地面的高低起伏,初步具备较系统的地图知识,为下一章各大洲地形基本特征的学习奠定基础,本节也是学生第一次接触到等值线,为以后其他等值线的学习打下基础。
2、教学目标
根据新课程标准,并结合初一学生的实际,我拟订了三个方面的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课程标准》要求学生初步学会运用地图估算海拔与相对高度、识别等高线地形图上的山峰、山脊、山谷等、在地形图上识别五种主要的地形类型。
(2)过程与方法
建构主义理论的内容强调:以学生为中心,强调学生对知识的主动探索、主动发现和对所学知识意义的主动建构。所以在教学过程中,通过教师指点、小组互动合作等形式,学会搜集、查阅资料并进行整理、加工的方法,建立起地理事物空间方位概念,进行知识的建构。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教学大纲要求学生初步养成健康的情感、积极的态度、正确的价值观。这一部分内容看似理论性很强,不容易进行这方面的培养,所以我在新课的导入和课堂的练习中注意了内容的选择,加强了这方面的培养。
3、课标要求
估算海拔与相对高度。
识别等高线地形图上的山峰、山脊、山谷等。
在地形图上识别五种主要的地形类型。
对于“识别等高线地形图上的山峰、山脊、山谷等”这一标准,虽然“标准”中只列出了三个地形部位,但其他的地形部位也应作为教学要求,不然的话,学生将不能完整地读懂等高线地形图。在几种常见地形部位中,山峰、鞍部、陡崖都是比较容易识别的,山脊和山谷的区分则较难一些。
4.教学重点和教学难点 根据《课程标准》和教学目标,鉴于本课在地理学习中的地位,本课的教学重点是等高线形态与地势高低、坡度陡缓的关系。这一重点是通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