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元2 金属的性质和金属材料
【学习目标】
1.了解常见金属的物理特征及其应用,初步形成物质性质决定物质用途的观点,能区分常见的金属和非金属。
2.能用金属活动性顺序表对有关的置换反应进行简单的判断,并能解释日常生活中的一些现象。
3.认识到加入其他元素可以得到改良金属特性的重要物质——合金,知道生铁和钢等重要的合金。
【教学重点】物质性质决定物质用途的观点。
【教学难点】金属活动性顺序的理解和应用。
【教学手段】实验为主,多媒体为辅。
【教学课时】2课时
【教学用具】课本P38~39涉及的器材和药品。
【第1课时】
【教学流程】教师提示→学生看书→学生讨论并提问→教师解答或实验→巩固练习→归纳小结
达成学习目标1和2,分三步完成:A.达成目标1 B.达成目标2 C.巩固目标2
教 学 过 程 |
|
|
|
|
A.教师提示→学生看书→学生讨论→得出结论 |
1.金属是一类用途广泛的重要材料,为什么金属具有如此广泛的用途呢?引导学生看P36图8-8和相应文字,组织讨论填充P37的表格。
2.课堂练习:P43“实践应用”1。 |
1.学生动手看书、讨论和填表,归纳得出结论。
2.学生在课本上完成。 |
培养学生阅读和思考的习惯和能力,树立性质决定用途的观点。
用时6分钟。 |
B.教师提示→学生讨论→演示和分组实验→得出结论 |
刚才讨论了金属的物理性质,那么金属有哪些重要的化学性质呢?
1.检查前课作业2,即P37表格的复习情况,复习旧知识,引出有些金属能置换酸中的氢。
2.是否所有金属都能置换出酸中的氢?做P38图8-9的演示实验:某些金属与酸的反应。
3.由刚才的演示实验得知,铁的活动性比铜强。下面请大家利用实验桌上的器材,分组探究:活动性较强的金属能将活动性较弱的金属从它的盐溶液中置换出来,即完成P39的分组实验。
4.金属的活动性不一,详见P39的图8-10,给出金属活动性顺序口诀,归纳出金属活动性顺序的三点性质。
|
1.学生互相检查并推出代表的作业让教师在实物投影仪上投出并评判,重点复习置换反应,得出有些金属能置换酸中的氢。
2.学生观察记录并完成P38的“分析归纳”,得出两点结论。
3.学生合作完成课本上的4 步探究,教师加强指导。
4.学生记口诀,并在课本P39~40相关文字上划杠,理解记忆。为与其他版本教材一致,让学生在金属活动性顺序表中加上汞、铂两种金属,形成14种常见金属的活动性顺序表。 |
1.通过作业提前完成,既培养学生知识归纳的能力,又节省了课堂时间,实现上下课之间的紧密联系。
用时3分钟。
2.强化观察分析能力,为局部探究作准备。
用时6分钟。
3.由学生完成完整的实验探究——包括P39“探究活动”的5 个步骤。进行了近一年的探究培养,学生应该能完成全程探究,目的是培养学生发现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用时15分钟。
4.加强记忆,当堂消化。
用时4分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