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农”问题(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
今年中央一号文件公布 推动资源要素向农村配置
2010-01-31 新华网1月31日讯 新世纪以来指导“三农”工作的第7个中央一号文件31日由新华社受权发布。这个题为《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大统筹城乡发展力度,进一步夯实农业农村发展基础的若干意见》的文件推出了一系列含金量高的强农惠农新政策,强力推动资源要素向农村配置是其最大亮点。
知识链接:“三农”指农业、农民、“农村。农业指促进农业发展;农民指增加农民收入;农村指小城镇建设。
知识梳理: 中国共产党在各历史时期的土地(农村)政策(内容)
(1)、土地革命时期
中国共产党在根据地开展没收地主的土地分给农民,废除农民借地主、富农的债务为主要内容的土地革命。
(2)、解放战争时期
中国共产党在解放区实行土地改革,1947年颁布《中国土地法大纲》,规定:废除封建剥削土地制度,实行耕者有其田的土地制度,按农村人口平均分配土地。
(3)、建国初期
1950年制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在新解放区进行土地改革,到1952年彻底废除了封建剥削的土地制度。
(4)、社会主义改造时期
政府引导农民走互助合作运动,建立农业生产合作社,走社会主义道路。通过对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把生产资料私有制转化为公有制,从根本上解放了农村生产力。
(5)、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
依据社会主义建设的总路线(即“鼓足干劲、力争上游、多快好省地建设社会主义”),由此发动了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提高公有化程度,扩大公有化规模,结果严重挫伤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1960年中央开始全面调整国民经济,加强农业生产。
(6)、社会主义建设的新时期
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作出把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在农村,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发展乡镇企业和集体经济,推动了农业的发展。
典型例题:1、新中国建立以来,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经历了曲折的进程
(1)建国以来,我国农村土地所有制的变化情况如何?
答案: 封建土地所有制—农民土地所有制—社会主义公有制
(2)近代以来,伴随着列强的侵华活动,中国的农村状况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答案:变化:自然经济逐步解体,落后的生产方式受到冲击,商品化程度提高;农民利益受到损害,农村日益贫困、破败。
(3)中国革命的中心问题是土地问题。对此,孙中山、毛泽东分别提出了什么对策?结果如何?
答案: 孙中山提出“三民主义”,采用“平均地权”的办法,但未落实;
毛泽东领导农民开展土地革命(改革),实行农民土地所有制,使农民得到了土地。
(4)以邓小平为首的中共第二代领导人,如何成功地指导了划时代地中国农村改革?
答案: 在全国农村实行以家庭联产承包为主要形式的责任制,发展乡镇企业和非农产业,废除了 人民公社体制,使农村改革向专业化、商品化、社会化发展。
(5)孙中山、毛泽东、邓小平实行上述政策的相同主旨是什么?
答案:立足国情,发展农业,改善农民生活,促进社会进步。
分析:本题考查了近现代我国的土地制度和解决土地问题的政策,旧中国由于传统的影响,虽然也提出了不少美妙的设想,但都没有付诸实践,只有共产党代表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在实践中解决了“三农”问题,并不断完善。
点评:本题采用层层递进的方式进行追问,最后进行总结概况,专题性较强,涉及知识较广,本题贴近实际,关注“三农”和今七年的中央一号文相贴近,体现了命题者关注民生,关注“三农”。
2、针对我国当前解决“三农”问题,提出几点解决建议;请你结合所学知识,为当地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提出两条合理化建议。
参考答案:建议: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大力普及农村义务教育,提高人口素质,实施人才强国战略。
减轻农民负担;调整产业结构;实施“科教兴农”战略;工业支持农业;加大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建立保障机制等。加快农业产业化步伐,增加农民收入;移风易俗,加强农村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重视农村教育和医疗,建立和完善农村社会保障体系;依法行政;民主管理;保护农村耕地,注重环保等。
分析:针对“三农”现象,提出问题,让学生来关注“三农”,这才是妥善解决问题的未来希望,在理解问题的基础上,根据所学知识提出合理化的建议。
点评:用问题的形式,引起对“三农”问题的重视,通过创设情景,身临情景解决实际问题,对学生的成长具有启迪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