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资源下载
- 历史专栏
- 高考
- 综合荟萃
- 所有版本 - 文章内容
|
|
表述现象类历史选择题解答技巧 |
|
上传:admin |
审核发布:admin |
更新时间:2012-5-29 11:11:03 |
点击次数:2607 |
|
25.图4是依据《隋书·食货志》等制作的南北朝时期各地区货币使用情况示意图。该图反映出 A.长江流域经济水平总体上高于黄河流域 B.河西走廊与岭南地区经济发展速度最快 C.黄河流域的丝织业迅速发展 D.长江流域经济发展相对稳定 32. 图5是选自飞利浦·费尔南德兹所著《世界:一部历史》中的一幅示意图。该图反映了 A. 单一商品出口国在经济全球化中陷入困境 B.贸易往来对国家间关系产生了决定性影响 C.贸易不平衡加剧了发展中国家的贫困化 D.资本流动在经济全球化中具有重要作用 同学们在最后的20天中,不贪求做题多少,关键在于客观试题的类型和答题思维方法。以上两道题,属于同一类。但同学们认真观察两题,你会发现以下几个可循的规律: 第一,“看图解题类型”,这类题通常情况下问的是现象。即是现象,那么,所回答的答案就应倾向于事实本身,这一步考查的当然就是基础性问题。 第二,考察事实的问题往往难易度就轻,使用图示,就多了一层观察要求。既要观察,就需要对信息读完整。信息来源包括:图、图例、选项、时间(时间表示有四种可能:题干中;选项中;出处中;图中。时间读不准,答案便是游弋的)。这一步是观察、思考、调动记忆中的事实依据、多要素综合判定。 第三,这种问题的答案选择,是在多种综合因素下的判定性答案,只要选项在某点上不符合题意,可能就成为被排出的理由。比如:25题的题干使用了“南北朝”,这样,我们根据以学习的指示,便可排除一些不符合这个时间段的事实,比如25题的A答案。 第四,这类试题还有一个特点,抓住这个特点,可以迅速作出判定。这就是图中表现的信息与选项陈述的现象不对应,即选项陈述的现象在图中是无法获取的。比如:25题的ABC选项单纯从本图片中不能获取该信息,这样反而降低了试题难度 A选项,长江流域使用的主要是铜钱,与以丝绸、绢帛为货币的黄河流域是无法判定出经济水平总体水平的高低的。 B.河西走廊与岭南地区经济发展速度最快 第五,从内涵分析中获得正确答案。比如:25题 。货币不是判定经济发展高低的唯一指标。只要比对题干所给出的时间、图例暗藏的“发展表现”与选项所给出的事实是否符合,就可获得正确选项了。 南北朝时期,A选项所表述的“长江流域经济水平总体上高于黄河流域” B选项中.“河西走廊与岭南地区经济发展速度最快”等,这些,既不可能从图中看出,也不符合我国南北朝时期的经济发展风貌,可排除。 同样,32题的A“困境”B“决定性影响”,C“贫困化”等,也是无法从货币投资的位置上看出来的,位置不能呈现程度。所以,都是可以否定的。而D答案比较符合图所呈现的含义。不管是美国、日本等,他们的资本投向世界其他地区,说明资本在世界各地流动。而从“全球化”的涵义上讲,全球化表现之一就是货币在全球范围的流动。所以,“ D.资本流动在经济全球化中具有重要作用”表述是正确的。 根据这两个高考选择题的分析,同学们一方面注意前面我们整理的完成这样同类选择题的几个基本的解答思路,另一方面,抓紧最后的一段时间,选择这样的试题作训练,巩固完成该类试题的思维方法。做到,心中有数。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