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前选择性试题突破要领速成(1)
选择性试题,在高考中目前是不可能丢弃的一种题型,直白性的选择已经退出了“考试舞台”,占据选择题型的主要是能力要求各个层面的考查。在高考前的最后20天里,同学们可能最担心的还是这类题型。毕竟这个错误造成的是硬伤,没有弹性。但是,同学们也不必要紧张,要注意的问题主要有以下几个关键之处:
第一,选择题即客观性试题,存在客观性,答案已经存在了,只是如何拿到手。相信答案“在握”,从心理上要战胜“空白”,战胜恐慌。
第二,得其解答要领,这一步当然是关键。但是,也不必紧张,要做思考,从规律上发现解答的渠道和思维路线。
第三,在最终难以取舍的两个选项纠结的时候,再回归提干看“制约要素”是不是考虑周全,用铅笔勾画这些“制约要素”,类比选项,排除有异议的选项。
第四,回归历史事实本身,看历史问题的规律;用宏观的视野和角度,寻找问题的症结。这两个思维角度,一个从微观寻找历史原本,一个从宏观俯视问题的“全景”。这是突破个别不能马上理解设问意图的思考角度。这样,可以确定一道试题的设计考查目的、目标。
第五,历史问题的探讨,也同其他学科一样,有着自身的思维路线;应该考查到的历史问题也是有倾向性的。有从历史问题认识角度出发的原因、目的、现象、观点认识、影响作用、评价态度等,有从方法角度考查的比较、判定、类比、原理应用、材料分析、逻辑关联、史学方法、综合思维等。
在考前不太多的时间里,建议同学们利用高考真题有意识地训练自己的思维。我们先看一类题的思考、分析、解答。
【比较类选择题】
30.甲午战争后的“公车上书”与巴黎和会时的五四运动都是爱国救亡运动,但两者的规模与影响差别甚大,其主要原因在于
A.民族觉醒程度与群众基础不同 B.外交失利导致的损害程度不同 C.大众传媒发展水平与方式不同 D.列强攫取中国利权的手段不同
35.哥白尼、牛顿和爱因斯坦被称为近代以来最伟大的科学家,其理论的共同之处是
A.得到了科学实验的验证 B.改变了人类对自然世界的认知
C.推动了技术的重大突破 D.科学地概括出物质运动的规律
这是2011年高考全国卷(陕西用)文综历史题。其中30题是两个层面的考查,一是比较,二是原因,35题考察比较能力。
按照刚才咱们的分析来看,首先,托载问题的是相关事实。于是,第一步一定要思考事实本身指的是什么;在此基础上,看两个、或三个可比事物间有什么差异,或相同;具体问题在具体对待,比如30题着陆点是“原因”,在比较差别的原因上落下我们的思维目标,而35题则直接从相同之处看着陆点;比较的项越多,其共同之处的表述就更宏观;再结合每项表述的科学与否(有些题会表现出比较项中与事实不符的细节,注意体会和判断)就可以在“夹击” (思考正确的,排除不正确的,缩小可选范围)中获得正确选择。
这个来看,30题和35题就不是太难的问题了。
30题,第一步:还原事实来认识,公车上书和五四运动的确都是爱国运动,公车上书侧重在考试的举人上书,属于社会中的知识分子阶层,现在范围是有限的;而五四运动有包括学生、工人、商界等多种力量的参与,显然比之前者是广泛的社会力量参与。由于落脚点在“原因”上,所以要做第二步分析,规模、范畴、影响的差异原因是什么,当然和人们的觉悟的高度、广度有关,所以正确答案是A 。而BCD选项对于提干讨论的主体而言,则是客观性因素了。
35题,比较了三个人物,着陆点在“共同”之处。根据我们刚才的分析,比较项多的时候,共同点的概括将会更宏观,这就好比选择一个高度看群山,多座山峰要想看上去相同,可观点一定要高,否则,可观点低了,就无法看到多者的共同点了。这是一个思维判定的前置;接下来可以从两处着手,一处是看选项是否对应每一个比较者,如若不行,说明不是共同点,另一处是,看选项即便是对应一个人物的活动,但是否符合历史事实本来面目,如果表达不符合事实,即错误,那么便可否定该选项。
A项至少哥白尼理论有一定的局限性,所以A不对;“日心说”未推动技术的重大突破,C项不适合哥白尼;哥白尼的“日心说”有缺限,不能算科学地概括出物质的规律,排除D项;B项的表达,站位比较高,从三人不论是天文学,还是物理学,他们理论的这个进步,对人类认知起了推动作用,这在表述在影响上都是可以成立的,应选。其实,哥白尼理论对ACD的表述都有不符的成分,就这一条,就可以把三项都排除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