弃医
从政
图谋
救国 |
出生 |
孙中山名文,字逸仙。1866年出生在广东省香山县。 |
求学 |
私塾
——接受传统教育 |
檀香山、香港和广州等地上学
——接受西方资本主义教育 |
香港西医书院
——以全校最优成绩毕业 |
职业选择 |
先后在澳门、广州等地行医,然后“借医术为入世之媒”,联络仁人志士,寻求救国途径,开始从事政治活动。 |
上书改良 |
1894年,孙中山上书李鸿章,提出富强中国、发展生产的系统主张。
上书受挫抛弃改良幻想,走上革命道路。 |
创建
政党 |
兴中会成立 |
1894年,建立兴中会——第一个资产阶级革命团体。 |
广州起义 |
1895年,广州起义,有人告密,起义失败。 |
同盟会成立 |
1905.8.成立中国同盟会——第一个资产阶级革命政党。 |
领导
革命
建立
共和 |
思想准备 |
与康有为为首的保皇派展开论战。 |
军事准备 |
策划、组织、发动了一系列武装起义,沉重打击清朝统治。 |
武昌起义 |
1911.10.10.武昌起义爆发,清朝统治土崩瓦解。 |
民国成立 |
1912.1.1.在南京组建中华民国临时政府,中国历史上第一个资产阶级共和国诞生。 |
清帝退位 |
1912.2.12.宣统皇帝下诏退位,封建君主专制制度至此结束。 |
《临时约法》 |
1912.3.孙中山颁布《中华民国临时约法》——中国第一部资产阶级民主宪法 |
革命失败 |
1912.4.1.孙中山将临时大总统的职务让给袁世凯。共和制度名存实亡。 |
性质 |
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比较完全意义上的反帝反封建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
历史功绩 |
辛亥革命最直接的结果,是通过暴力方式推翻封建君主专制制度,建立了民主共和制度。 |
捍卫
民主
共和 |
二次革命
1913 |
原因 |
1913.3.袁世凯制造“宋案”;签订《善后借款合同》。 |
革命 |
1913.7.孙中山发动“二次革命”,但很快失败。 |
护国运动
1915—1916 |
原因 |
1915年袁世凯复辟帝制,与日本签订“二十一条”。 |
运动 |
孙中山积极参加护国运动,最终袁世凯忧惧而死。 |
第一次护法运动
1917—1918 |
原因 |
段祺瑞实行卖国独裁统治,拒绝恢复《临时约法》和国会。 |
运动 |
1917年,孙中山发起第一次护法运动,召集非常国会,成立中华民国军政府。
由于滇桂军阀排挤,运动失败。 |
第二次护法运动
1920—1922 |
原因 |
孙中山败而不馁,继续探索救国出路。 |
运动 |
1920年底,孙中山返回广州,重建军政府,发动第二次护法运动。
1922年,陈炯明发动叛乱,运动失败。 |
促成
国共
合作 |
国共合作 |
原因 |
捍卫共和斗争的屡屡失败,给孙中山带来极大困惑;
俄国十月革命的成功,五四运动的爆发,使孙中山受到鼓舞和启发;
中国共产党给处于困境中的孙中山以真诚帮助;
共产国际建议孙中山改组国民党,与中国共产党合作;
孙中山排除一切阻力和干扰,作出了顺应时代潮流的政策转变。 |
合作 |
1924.1.国民党一大在广州召开,标志着第一次国共合作实现。
新三民主义——国共两党合作的政治基础。 |
北上 |
背景 |
1924年,冯玉祥发动北京政变,电邀孙中山北上主持大计,共商国是。 |
北上 |
为了谋求国家的和平统一,毅然抱病北上,宣传召集国民会议和废除不平等条约的政治主张。 |
逝世 |
1925.3.12.孙中山在北京逝世。 |
评价 |
孙中山是中国伟大的民主革命的先行者,为改造中国耗尽了毕生精力,在历史上建立了不可磨灭的功勋。他所领导的辛亥革命引发了20世纪中国社会的第一次历史性巨变,推翻了两千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建立了资产阶级共和国,颁布了《中华民国临时约法》,捍卫民主共和,促成国共合作,对中国和世界革命产生了极其深远的影响,成为20世纪中国站在时代前列的第一位伟人,是亚洲觉醒的先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