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技术的发展与成就
课标要求
列举新中国成立以来科技发展的主要成就,认识科技进步在现代化建设中的重大作用
目标分解
1. 掌握新中国成立时的科技状况
2. 理解掌握党和政府重视科技发展的措施
3. 掌握新中国成立以来科技发展的主要成就及意义
飞船发射升空
百余年来的中国近代史,伴随着制度腐败、经济落后和战乱频频,科技水平极为落后。新中国成立后,党和国家领导人对科技事业的重视以及广大科研工作者的不懈努力,农业、核能、航天、生物工程和信息技术等领域取得了赶上或达到世界先进水平的一系列科技成就,大大提高了我国的综合国力和国际地位。
那么,新中国成立时的科技状况怎样?振兴科技的措施有哪些?取得了哪些重大成就?
“文革”后,党和政府提出了哪些发展科技的措施?新时期科技取得了哪些重大成就?有何重要意义?
建议教师本课采取教师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式的学习方式。教师可以事先布置学生搜集与本节有关的素材,包括图片、文字、表格或音像资料,设计展板,有条件的学校可以引导学生制作多媒体课件。引导学生在罗列和认识新中国科技成就的基础上,就如何进一步振兴我国科技事业等问题展开讨论,对学生在讨论过程中的多种想法,及时给予评价。在引导学生探究学习的过程中应注意:
一是关于科技成就与政治、军事、经济等方面的关系,要引导学生分析“两弹一星”与政治、军事间的关系,“东方魔稻”与粮食问题、人口问题之间的关系,“神舟”号飞船与政治经济间的关系。
二是注意把中国高新科技成就放到国际大背景下,放在第三次科技革命中,和外国同类科技成就进行比较。
三是通过对新中国重大科技成就的列举,使学生认识到新中国科技成就的来之不易,激励学生为振兴我国科技事业而努力学习和探索。
一、科研的起步与国力的展示
1.新中国科研的起步:
(1)建立科研机构:1949年,中国科学院成立。1958年,国家科学技术委员会成立。
(2)建设科研队伍:如李四光、华罗庚、钱学森、吴阶平、邓稼先等。
(3)制定和实施科技发展规划:1956年,国务院编制出《十二年科技发展远景规划》,在全国范围内掀起“向科学进军”的热潮。
2.科研成就:
(1)国防领域:1958年,中国第一座实验性原子反应堆建成;1964年,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1967年,中国成功爆炸第一颗氢弹;1970年,中国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一号”发射成功。
(2)医学领域:中国于1965年在世界上首次人工合成结晶牛胰岛素。
(3)农业领域:1973年,袁隆平成功孕育出被誉为“第二次绿色革命”的籼型杂交水稻。
二、“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提出
1.“文革”后,党和政府重视科技发展的措施:
(1)“文革”后,邓小平在全国科学教育工作座谈会上发出了“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的号召。
(2)1985年,中共中央发出《关于科学技术体制改革的决定》,强调对科学技术体制进行有步骤的改革。
2.“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提出及意义:
(1)提出:1988年9月,邓小平第一次明确提出了“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论断。
(2)意义:①这一论断是对科学技术在当代生产力和社会经济发展中的重大变革作用的理论概括;②它成为中国实施“科教兴国”战略的理论基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