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主站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网站帮助 | 上传资料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取回密码>>
首页   |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考   |  学业水平   |  中考   |  七上   |  七下   |  八上   |  八下   |  九上   |  九下   |  小学资源
资讯 | 学案教案 | 同步课件 | 同步试卷 | 名校月考 | 仿真模拟 | 真题汇编 | 名题精解 | 快乐探究 | 视听教学 | 快乐助记 | 快教园地 | 综合荟萃
  资源下载 - 语文专栏 - 七上 - 学案教案 - 其他 - 文章内容
语文:第2课捅马蜂窝导学练测资料包(鄂教版七上)

上传:赵友华 审核发布:啊杜 更新时间:2010-8-12 1:15:34 点击次数:2332
捅马蜂窝导学练测资料包
一课文导学
【基础知识及相关背景】
一、字音及词义:
嬉戏:游戏;玩耍。
蜇zh…:蜂、蝎子等用毒刺刺人。
难以抑制:难经控制某种情绪。
捣毁:砸坏,击垮。
摇撼:摇动。
剧烈:猛烈。
复愈:又好了,恢复原来状态。
仰面朝天:脸朝向天空。
视死如归:把死看做像回家一样。形容不怕死。
罪孽niˆ:迷信的人认为应当受到报应的罪恶。
开颜:脸上现出高兴的样子。
二、相关背景:
1、关于作者:
冯骥才(1942~),当代作家。原籍浙江慈溪,生于天津。从小喜爱美术、文学、音乐和球类活动。1960年高中毕业后到天津市书画杜从事绘画工作,对民间艺术、地方风俗等产生浓厚兴趣。1974年调天津工艺美术厂,在工艺美术工人业余大学教图画与文艺理论。1978年调天津市文化局创作评论室,后转入作协天津分会从事专业创作,任天津市文联主席、国际笔会中国中心会员、《文学自由谈》和《艺术家》主编等职。著有长篇小说《义和拳》(与李定兴合写)、《神灯前传》,中篇小说集《铺花的歧路》、《啊!》,短篇小说集《雕花烟斗》、《意大利小提琴》,小说集《高女人和她的矮丈夫》,系列报告文学《一百个人的十年》,电影文学剧本《神灯》,文学杂谈集《我心中的文学》,以及《冯骥才中短篇小说集》、《冯骥才小说集》、《冯骥才选集》等。短篇小说《雕花烟斗》,中篇小说《啊!》、《神鞭》,分获全国优秀短篇、优秀中篇小说奖。部分作品已被译成英、法、德、日、俄等文字在国外出版。冯骥才以写知识分子生活和天津近代历史故事见长。注意选取新颖的视角,用多变的艺术手法,细致深入的描写,开掘生活的底蕴,咀嚼人生的况味。
2、相关知识:
苇岸的《我的邻居胡蜂》
胡蜂即我们通常所称的马蜂,也称黄蜂。
它们是在我搬人新居三个月后出现的。六月上旬的一天,我在书房意外地发现了它们。它们的巢筑在我的书房窗外右扇窗框上端的一角,隔着玻璃,我能清楚地看到它们的建设工作。它们的工程刚刚开始,巢还很小,尚未成形,安静的工地上仅有三两个建设者。
它们没有去别的地方,没有选择四层或六层,而把巢筑在了我的窗下。我对它们的信赖,深为感动。我愿意相信这是一种纯粹的不具任何含义的偶然,但又隐隐觉得这里似乎存在着某种可以引申的其他因素。在《大地上的事情》系列随笔中,我曾指责过那种无端焚烧胡蜂蜂房的强盗行径。
我的新来的邻居,受到了诚挚的欢迎。它们是我远方的客人。为了避免以后打扰它们,我做了一点微不足道的牺牲。我把这扇窗户彻底封上,在已经来临的夏季里,我的书房将只开另一扇窗。尽管这会有诸多不便,但我依然感激它们。我的给予,远远不及它们为我带来的东西。
胡蜂是昆虫世界不多的具备防卫武器的个体。它们的大名鼎鼎的武器,为卑微的昆虫赢得了外界应有的敬畏与肯定,但也因此给它们自身招致许多莫名的厄运。很早的时候,我曾试图写一篇关于昆虫的童话,这样开始:“在昆虫的美丽国度里,大家恪尽职守,一切井然有序。雄蜂是街头巡视的警察,职蜂是边境护卫的土兵,它们装备精良,但从不主动……”的确,在它们与我们的敌对历史上,可以断定,不会有任何一次冲突真正起因于它们。
我的邻居的工程,正有条不紊地进行着。坐在书房里,每天我都感受到它们带来的新鲜的原野气息。它们的巢在渐渐扩大,工地上的建设者不断增加。它们将生命中的两件大事非凡地结合起来,建设与繁殖和谐地同步推进。它们每建成一个巢间,即注进一卵。幼蜂破巢而出后,立刻便会投人工作,为新的生命继续诞生而加紧建设。这一感人的过程,构成了它们完美的一生。
即使像胡蜂这样拥有锐利自卫武器的强悍生命,亦仍需依靠它们庞大的数量,才能在布满死亡陷阱的世上不灭地延续下去。我的邻居的建设、繁殖一直持续到九月,方悄然终止。此时,它们的巢,已碗口大小;它们的数量,浩浩荡荡。
进入十月,气温便完全主宰了它们。它们密集地覆盖在巢上,抵御着寒冷的步步进逼。它们已不再觅食,甚至很少蠕动。它们对未来似乎早有预感,安然等待那神秘时刻的降临。十月下旬的一个早晨,我终于发现,它们已全部无影无踪。我不知它们何时离去的,不知它们去了哪里。它们仿佛是一群候鸟,无声地告别了自己的生息之地。
一年过去了,它们一去不返,没有再次出现。它们怎样过冬,怎样进行生命的新陈更替,是它们自己的秘密。它们遗下的巢,依然悬挂在那里,成为我的书房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它让我想像一段稍纵即逝的历史,一个家族盛衰或王朝兴亡的故事。它孕育的生命,我知道已散布四方,正继续做着它们未竟的大事。
【整体感悟】
一、谋篇立意
这是作者少年时代的故事。它真实而生动地描述了自己成长道路上的一次冒失行动:活泼好动、好奇心极强的“我”不顾爷爷的反对捅了马蜂窝,结果遭到马蜂的反击,差点儿丢了性命,通过这件事,“我”对马蜂有了新的认识,并获得了人生的启迪——要关爱生命,不做任何伤害生命的事情。文章描写细致,充满情趣,表现了孩子幼稚、好奇的心理,以及淘气、单纯、勇于反省的特点。
二、文章脉络
全文共20自然段,可分为三个部分。
第一部分(1-8),写“我”捅马蜂窝的原因、经过和结果。
原因:奶奶的叨念和好奇心。
经过:“我”去捅马蜂窝,妹妹由于害怕忘了事先的约定,把“我”关在门外,我被蜂蜇了。
结果:“我”被马蜂蜇病了,并且因害怕马蜂而不敢去后院了。
第二部分(9-19),写“我”听了爷爷的述说,后悔自己捅马蜂窝,盼望马蜂重返檐下筑巢的心情。
第三部分(20),写捅马蜂窝的启示:再不做任何伤害旁人的事。
三、写作方法
1、景物描写,烘托背景。
文章开篇就为我们描绘了一个花木从生,鸟虫嬉戏的乐园,这就是爷爷的后院。这后院“很少人去”,“里边的花木从不修剪,快长疯了;枝叶纠缠,阴影深浓”,成了“鸟儿、蝶儿、虫儿们生存和嬉戏的一片乐土”。那里有“筷子粗肥大的蚯蚓”,有“团团飞舞的小蜢虫”,自然也就有了马蜂的踪影,有了爷爷窗檐下壮观的马蜂窝了。这略显荒芜却又不乏生机的自然环境既给了马蜂生存和活动的机会,也滋养了一个活泼好动、顽皮莽撞的“我”,这就使“捅马蜂窝”事件的发生成为了可能。可见,这段描写既为壮观的马蜂窝提供了生存的背景,又在写景的同时巧妙地凸现了人物的性格特点,为故事情节的展开作了有力的铺垫。
2.对话描写,推动情节。
文章中的对话描写虽仅有两处,但都恰到好处地推动了故事情节的发展。
第一处,是爷爷奶奶的对话。奶奶的抱怨是激起“我”捅马蜂窝的原因,爷爷“会蜇死人”的警告则撩拨了“我”的好奇心:马蜂真的有那么厉害吗?更何况还有“头上蒙块布,拿竹竿一捅就下来”的“方法指导”,“我”心里当然会“涌出一种捅马蜂窝”的渴望,于是就发生了“我”捅马蜂窝的故事。
第二处,是爷爷与“我”的对话。惊恐稍定后的“我”对马蜂为什么愿意付出死的代价来蜇人感到疑惑不解时,“你毁了它的家,它当然不肯饶你,它要拼命的”的话在“我”心中激起了波澜,让“我”对马蜂有了新的认识:它“真像一个英雄”,敢于与“毁坏它们生活的人拼个一死”,也让“我”带着一种罪孽感等待马蜂的归来。
3、心理描写,凸现人物。
文章最精彩的当属“我”的心理活动的描写了。围绕捅马蜂窝而产生的“我”的心理和情感的变化,像一条红线贯穿情节的始终,牵动着故事的发展,揭示出文章的主旨,表现了“我”的成熟和长大。
纵观全文,“我”经历了“好奇”一“逆反”一“愧疚”的心理变化过程。听了爷爷奶奶的对话,“我”心里“涌出一种捅马蜂窝的渴望”,心想,那多么有趣呀!那颗本就极富好奇的心,在爷爷“捅不得,捅不得”的劝阻声中,越发鼓动出一种极强的渴望。虽然,“我”曾因胆怯而迟疑过,最后,“还是好奇战胜了胆怯”,终于不顾一切地断然行动了。可是,当“我”看到了马蜂拼死的气势时,“我”“惊呆了”。被蜇之后,“我”再“也不敢到那通向后院的小走廊上去,生怕那些马蜂还守在小门口等我”;听了爷爷的一番话,“我”先是暗暗吃惊,后又赞叹它“真像一个英雄”,最后“似乎有种罪孽感沉重地压在我心头”。带着这份愧疚与“罪孽感”,“我”为马蜂的无家可归而担心,更期待它们回来重建家园。三年的等待唤回了赤黄色的马蜂,“我”在开颜大笑之余,不由得暗暗告诫自己:“再不做任何伤害旁人的事情。”至此,故事画上了完美的句号,文章的主旨也由“我”的心理活动揭示出来,可谓自然贴切,水到渠成。如果说,从好奇渴望到胆怯迟疑,由胆怯迟疑到浑然不顾,这段心理活动真实地再现了一个顽皮孩子幼稚好奇的心理,那么,由遭到马蜂反击后的心悸害怕,到听了爷爷的话以后的吃惊、赞叹,进而产生懊悔、自责和盼望马蜂归来的心理流程,则表现出孩子单纯可爱、真诚善良的心地。
四、重难点导析
最精彩的当属“我”的心理活动的描写了。围绕捅马蜂窝而产生的“我”的心理和情感的变化,像一条红线贯穿情节的始终,牵动着故事的发展,揭示出文章的主旨,表现了“我”的成熟和长大。综观全文,“我”经历了“好奇”一“逆反”一“愧疚”的心理变化过程。不是吗?听了爷爷奶奶的对话,“我”心里“涌出一种捅马蜂窝”的渴望,心想,那多么有趣呀!那颗本就极富好奇的心,在爷爷“捅不得”的劝阻声中,越发鼓动出一种极强的渴望。虽然,“我”曾因胆怯而迟疑,最后,“还是好奇战胜了胆怯”,终于不顾一切地断然行动了。可是,当“我”看到马蜂拼死的气势时,“我”“惊呆了”。被蜇之后,“我”再“也不敢到那通向后院的小走廊上去,生怕那些马蜂还守在小门口等着我”;听了爷爷的一番话,“我”先是暗暗吃惊,后又赞叹它“真像一个英雄”,最后“似乎有种罪孽感沉重地压在我心头”。带着这份愧疚与“罪孽感”,“我”为马蜂的无家可归而担心,更期待它们能回来重建家园。三年的等待唤回了赤黄色的马蜂,“我”在开颜大笑之余,不由得暗暗告诫自己:“再不做任何伤害旁人的事。”至此,故事画上了完满的句号,文章的主旨也由“我”的心理活动揭示出来,可谓自然贴切、水到渠成。如果说,从好奇渴望到胆怯迟疑,由胆怯迟疑到浑然不顾,这段心理活动真实地再现了一个顽皮孩子幼稚好奇的心理,那么,由遭到马蜂反击后的心悸害怕,到听了爷爷的话以后的吃惊、赞叹,进而产生的懊悔、自责和盼望马蜂归来的心理流程,则表现出孩子单纯可爱、真诚善良的心地。
【练习解答】
第一题:教师可从以下的几种复述方法中任选一种,让学生复述;也可根据学生对课文内容的逐步理解,慢慢加大难度。
①概括式复述。即用比较精练的语言概括事件,简洁复述事件过程。
②生动复述。即以原文为蓝本保留文中生动的描述和关键的语句复述事件经过。
③创造性复述。即对原文进行创造性的改编,在合理的基础上适当“添枝加叶”,复述事件经过。
第二题:表明“我”心理活动的语句,详见“特色赏析”部分。
捅了马蜂窝之后,“我”对马蜂新的看法是:马蜂不再只是一只令我好奇的小昆虫,而是会“与毁坏它们生活的人拼出一死”的英雄;马蜂虽然是一只小虫,但“竟有这样的激情和勇气”;为了捍卫自己的家园,它能够视死如归,直至壮烈牺牲。“我”敬重它,也为自己的冒失行为而后悔、内疚,希望马蜂能重回家园,弥补自己的过失。
“我”产生这样的看法,有两个方面的原因。一方面是“我”自己切身的感受,在捅了马蜂窝之后,一只“不顾一切而拼死的”的马蜂狠狠地蜇了我。另一方面是爷爷的讲述。爷爷告诉“我”,那仰面朝天躺在地上的一只马蜂,就是因蜇“我”而死的。爷爷说的“你毁了它的家,它当然不肯饶你。它要拼命的”那句话,让“我”对小小马蜂有了新的认识。
第三题:第一句话将马蜂窝比作“倒垂的一只莲蓬”是抓住了它们形似的特点,比喻贴切。从“无数金黄色的马蜂爬进爬出,飞来飞去……”等描写中可看出“马蜂窝”这个家与马蜂的生活紧密联系,关照了后文中“捅马蜂窝就是毁坏了马蜂们的生活”的感悟。
第二句话,比喻生动、形象、新奇。1.写出了马蜂与战斗机的相似点,二者都有翅膀,都能快速飞行,都有嗡嗡的响声,都能进行凶猛的进攻。2.用“战斗机”来比喻“马蜂”,突出了马蜂复仇时的那种高速度,那种追击人时的凶猛,那种拼死一搏、决不后退的气势。
第四题:可发动学生自由探讨。言之有理即可。
参考答案:听了爷爷的话,“我”明白马蜂不是害虫,你不惹它,它也不会蜇你,但是一旦你毁了它的家,它会不惜生命与毁坏它们生活的人拼个一死的。现在“我”毁了它们的生活,使它们成了一群无家可归的小生灵,所以“我”就有了一种沉重的“罪孽感”。
【类文品读】
少年与镜子
渐渐地少年开始接近那个老人。
站在门口望去,床上的老人像一根枯朽的老松木横卧在阴暗的角落。少年是个很贪玩的孩子,他走进老人的房间不过是想找点好玩的东西,结果他很失望。老人几乎一无所有。就连那个惟一的儿子也是偶尔来看一看。最后少年不得不“相中”了窗子旁那块大镜子。他轻轻把它捧起来。这一切老人当时居然毫无察觉。
少年把大镜子捧到自家的阳台上开始搞他的恶作剧。他用镜子把刺眼的阳光反射到楼下行人的脸上。行人的眼睛被刺花了,开始愤怒地责骂干这事的坏蛋。少年嘻嘻一笑收了镜子藏起来……这个漂亮玩法搞了很多次,直至玩腻为止。
现在少年又开始寻找新的游戏对象了。下楼,又得经过老人的房间。门依旧开着。还没走近他就听见了一阵撕心裂肺的咳嗽声。少年缩了缩身子。走到门口时咳嗽声告一段落,只听老人含混地说了点什么。
阳?光?少年产生了好奇心,倚在门口,不走了。老人感觉到了,尽力提高声音说:
“阳光……”其实声音依旧含混,但少年总算听清了——“阳——光”。少年走进房间。这是二楼,太阳光被对面那幢小楼挡住了,阳光恰好照不进室内。
“孩子,我要……”老人一双千瘪无神的眼睛裂开一道细细的缝隙。
“要阳光,是吗?”少年接下老人的话。
老人点点头。当然这个动作很细微。
“可是,太阳光照不进来啊!”少年为难了,他真想走开,何必讨这个麻烦呢。可是少年还是奇怪地落入了对话的“圈套”。
“镜子。我的镜子没有了。”老人此时说话声音比刚才大些。说完这段很“长”的话后开始剧烈地咳嗽。
说到镜子,少年明白了。他飞快地跑回家把那块镜子从墙角捡起来。他明白老人这块镜子的用途了。
少年调好角度,阳光立即反射进来,照在老人身上,老人竟停止了咳嗽,脸上泛起笑容,堆满皱褶。这样,少年重新产生了摆弄这块镜子的兴趣。太阳不断西移,少年不断挪动镜子的位置和角度。于是阳光一直“照”在老人身上,直到老人安静地睡去。少年很是高兴,可立刻又陷入困顿——这样一会挪动一下终究不是高招啊!
少年想了一夜,他想为此搞个小发明什么的,比如可以叫“人造太阳”。
第二天太阳升起时他想出了办法。他找来了家中所有的镜子,新的旧的,方的圆的……幸好那个爱照镜子爱买镜子的姐姐没有扔掉它们。
那大半天时间里,少年把那些镜子都立在了相应的地方,一直排到阳台上。这期间老人面对阳光始终微笑着。这也许是老人患病以来笑得最多的一次了。
这下好了,老人也有“白天”过了。少年睡了一夜好觉,梦见许多块镜子挂在树枝上,像许多个小太阳。
少年再走进老人的房间时,才知道出事了——所有的镜子都不见了。地上是一块块玻璃碎片。少年这时记起方才走下去的那个人,是老人的儿子吧?
少年发怒了。要不是那人已经不见了,少年对他是绝对不会客气的。现在家中肯定找不到一块镜子了。
少年走进商店,想买一块大镜子,却没有足够的钱。少年在大镜子前徘徊。大约与此同时,在一幢楼内一个老人已经辞世。令老人的儿子及所有人不解的是,那个染上病痛多日的老人居然是微笑着离开人间的。
1.本文题为“少年与镜子”,镜子其实是本文的写作线索。请在下面五句话的空格上各填一个字,使之成为本文完整的写作提纲。
①少年     镜子
②少年     镜子
③少年     镜子
④少年     镜子
⑤少年     镜子
2.请指出下面各句中引号的不同作用。
A、特定含义  B、特定称为  C、讽刺  D、否定
①最后少年不得不“相中”了窗子旁那块大镜子。(  )
②可是少年还是奇怪地落人了对话的“圈套”。(  )
③说完这段很“长”的话后开始剧烈地咳嗽。(  )
④于是阳光一直“照”在老人身上。(  )
⑤少年想了一夜,他想为此搞个小发明什么的,比如可以叫“人造太阳”。(  )
⑥这下好了,老人也有“白天”过了。(  )
3.“少年睡了一夜好觉,梦见许多块镜子挂在树枝上,像许多个小太阳。”这句话使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有什么表达作用?
4.“令老人的儿子及所有人不解的是,那个染上病痛多日的老人居然是微笑着离开人间的。”老人为什么是微笑着离开人间的?老人的儿子及所有人为什么不解?
5.本文多处使用了对比手法,请试举一例。
6.作者笔法细腻地刻画了少年的“这一个”形象。文中少年的性格并不是一成不变的,请简要概括少年性格变化的轨迹,并分析产生变化的原因。
(参考答案:1.偷,玩,还,排,买 2.①讽刺②特定含义③否定④特定含义⑤称殊称谓⑥特定含义 3.比喻。形象地写出了镜子给老人带来了光明与温暖,也写出了少年因帮助老人而产生的快乐。 4.因为少年用镜子给老人带来了阳光,使老人在临终前感到了光明与温暖,所以老人是微笑着离开人间的。而老人的儿子及旁人并没有关心过临终前的老人,当然会不解其中原因。 5.一组对比是老人的“枯朽”与少年的“贪玩”、“好奇”、“嬉皮笑脸”的对比;一组对比是少年前边沉溺于恶作剧的愉快,后来为想发明“人造小太阳”一夜不眠,乃至在商店焦急“徘徊”;一组对比是少年为老人调镜子,排镜子,而老人的儿子打碎了镜子。 6.少年性格变化的轨迹是由贪玩、好奇、嬉皮笑脸变得富有爱心,产生变化的原因是他逐渐理解了老人对镜子的依赖,于是调整了镜子的照射角度,并调整了自己的行为方向。)
二同步练测
、基础知识
1、给下列词语中加点字注音:
海棠(  )  窗檐(  )  挨蜇(  )
衣裳(  )  瞻望(  )  蛰伏(  )
2、填入下列句子中横线上最恰当的一组词语是(  )
⑴一只小虫    有这样的激情和勇气,我暗暗吃惊。
⑵又把两根竹竿    起来,作为    马蜂窝的武器。
⑶我开始有些    ,最后还是好奇战胜了胆怯。
A、竟  连接、捣毁  害怕  B、却  绑接、捅掉  迟疑
C、竟  绑接、捣毁  迟疑  D、却  连接、捅掉  害怕
3、读下列语句,回答问题:
我不禁想起那天它朝我猛扑过来时那副视死如哪的架势;与毁坏它们生活的人拼个一死,真像一个英雄……我面对这壮烈牺牲的小飞虫的尸体,似乎有种罪孽感沉重地压在我心头。
这段文字对人物描写属于 描写,全句表现了“我”怎样的感情?
4、文中有两处对话描写,请简要分析这两处对话描写对“我”的思想行为产生的作用。
⑴奶奶和爷爷的对话:
⑵爷爷和“我”的对话:
5、本文作者 。
6、下列没有用比喻修辞手法的句子是(  )
A、原来是我捅掉的那个蜂窝,却一只马蜂也不见了,好像一只丢弃的干枯的大莲蓬头。
B、低头再瞧瞧这只马蜂,微风吹着,轻轻颤动,好似活了一般。
C、我一回头,只见一只马蜂径直而凶猛地朝我扑来,好像一架燃料耗尽、决心相撞的战斗机。
D、眉心处肿起一个枣大的疙瘩,自己都能用眼瞧见。
二、同步解读
过了些天,惊恐稍定,我去爷爷的屋子,他不在,隔窗看见他站在当院里,摆手招唤我去,我大着胆子去了,爷爷手指窗根处叫我看,原来是我捅掉的那个蜂窝,却一只马蜂也不见了,好像一只丢弃的干枯的大莲蓬头。爷爷又指了指我的脚下,一只马蜂!我惊吓得差点叫起来,慌忙跳开。
“怕什么,它早死了!”爷爷说。
仔细瞧,噢,原来是死的。仰面朝天躺在地上,几只黑蚂蚁在它身上爬来爬去。爷爷说:“这就是蜇你那只马蜂。马蜂就是这样,你不惹它,它不蜇你。它要是蜇了你,自己也就死了。”
“那它干嘛还要蜇我呢,它不就完了吗?”
“你毁了它的家,它当然不肯饶你。它要拼命的厂爷爷说。
我听了心里暗暗吃惊。一只小虫竟有这样的激情和勇气。低头再瞧瞧这只马蜂,微风吹着它,轻轻颤动,好似活了一般。我不禁想起那天它朝我猛扑过来时那副视死如归的架式;与毁坏它们生活的人拼出一死,真像一个英雄……我面对这壮烈牺牲的小飞虫的尸体,似乎有种罪孽感沉重地压在我心上。
那一窝马蜂呢,无家可归的一群呢,它们还会不会回来重建家园?我甚至想用胶水把这只空空的蜂窝粘上去。
这一年,我经常站在爷爷的后院里,始终没有等来一只马蜂。
转年开春,有两只马蜂飞到爷爷的窗檐下,落到被晒暖了的木窗框上,然后还在去年的旧窝的残迹上爬了一阵子,跟着飞去而不再来。空空又是一年。
第三年,风和日丽之时,爷爷忽叫我抬头看,隔着窗玻璃看见窗檐下几只赤黄色的马蜂忙来忙去。在这中间,我忽然看到,一个小巧的、银灰色的、第一间蜂窝已经筑成了。
于是,我和爷爷面对面开颜而笑,笑得十分舒心。我不由得暗暗告诉自己:再不做一件伤害旁人的事。
7、作者听了爷爷的话,“心里暗暗吃惊”,你认为作者吃惊的原因是什么?
8、作者看见马蜂的尸体,似乎有种罪孽感,为什么?
9、有些地方的描写表现了作者期待的心理,请举一例予以说明。
10、作者从动手捅马蜂窝到盼望再见到马蜂窝,他前后的不同表现说明了什么?
11、文末“再不做任何伤害旁人的事”是作者的感悟,此句在全文中所起的作用是什么?其中“旁人”指的是谁?
三、美文赏读
一个美丽的故事
有人塌鼻子的小男孩,因为两岁时得过脑炎,智力受损,学习起来很吃力。打个比方,别人写作文能写二三百字,他却只能写三五行。但即便这样的作文,他同样能写得美丽如花。
那是一次作文课,题目是《愿望》,他极认真地想了半天,然后极认真地写,那作文极短,只有三句话:我有两个愿望,第一个是,妈妈笑眯眯地看着我说:“你真聪明”第二个是,老师天天笑眯眯地看着我说:“你一点也不笨。”
于是,就是这作文,深深地打动了他的老师,那位妈妈式的老师不仅给了他最高分,在班上带感情朗诵了这篇作文,还一笔一画地批道:你很聪明,你的作文写得非常感人,请放心,妈妈肯定会格外喜欢你的,老师肯定会格外喜欢你的,大家肯定会格外喜欢你的。
捧着作文本,他笑了,蹦蹦跳跳地回家了,像只喜鹊。但他并没有把作文本拿给妈妈看,他是在等待,等待着一个美好的时刻。
那个时刻终于到了,是妈妈的生日——一个阳光灿烂的星期天。那天,他起得特别早,把作文本装在一个亲手做的美丽的大信封里,信封上面画着一个塌鼻子的男孩儿,那小男孩儿咧着嘴笑得正甜。他静静地看着妈妈,等着妈妈醒来。妈妈刚刚睁眼醒来,他就甜甜地喊了声“妈妈”,然后笑眯眯地走到妈妈跟前说:“妈妈,今天是您的生日,我要送给您一件礼物。”
妈妈笑了:“什么?”
他笑笑:“我的作文。”说着双手递过来那个大信封。
接过信封,妈妈的心在怦怦地跳!
果然,看着这篇作文,妈妈甜甜地涌出了两行热泪,然后一把搂住小男孩儿,搂得很紧很紧,仿佛他会突然间飞了。
是的,智力可以受损,但爱永远不会,它朝气蓬勃,永远垂着绿阴,开着明媚的花,结着芳香的果。
12、第一段中的“这样”指代的是 。
“美丽如花”的意思是 。
13、你知道这个小男孩的作文为什么能“深深地打动他的老师”吗?
14、“妈妈式的老师”是什么样子的,你能想象出来吗?
15、第三段中画线句子用的修辞是 ,它的作用是 。
16、选文运用了许多叠词,如:静静、刚刚、甜甜、蹦蹦跳跳等,任意选出两个简要说说它的作用。
17、选文最后一段,从表达方式上看,属 ,这个段落的作用是 。
18、“一个美丽的故事”是用什么编织的,你知道吗?
(参考答案:1.略 2.C 3.心理;对马蜂保卫家园行为的赞叹和对自己莽撞行为的内疚。 4.⑴奶奶的报怨是激起我捅马蜂窝的原因,爷爷的警告则撩起我的好奇心。⑵爷爷的话解答了我心中的疑惑,使我对马蜂有了新的认识,同时产生了深深的内疚。 5.冯骥才 6.D 7.马蜂居然有如此的激情与勇气来复仇。 8.自己捅下马蜂窝,导致了马蜂的死亡,自己就好像是杀害马蜂的罪人。 9.选文最后四段都是。 10.说明了“我”从捅马蜂窝这件事中,受到了震撼,思想发生了极大的变化。 11.点明中心,收束全文,使文章的主题得以升华;“旁人”指作者以外的一切有生命的事物。 12.“这样”指只能写成三五行的作文“美丽如花”的意思是真挚感人。 13、他是用真挚的童心表达自己真挚的感情。 14、具有妈妈那样的慈祥、细心、耐心、富有爱心等特点。 15、排比;作用是既写出了老师激动的心情,同时也表达了对小男孩儿的怜爱之情。 16、略 17、议论兼抒情。点明短文的主旨。 18、用爱心编织。)

评论区  
当前1/1  首页  前一页  后一页  最末页 直接到 页  共 0 条记录
 

  

推荐资源
部编本七年级语文上册全册教案
部编版二年级语文上册全册教学设....
2017年秋期新人教部编版二年....
部编人教版一年级上册全册语文教....
部编新教材一年级语文上册复习知....
人教最新版高中语文必修二教学课....
人教最新版高中语文必修五教学设....
人教最新版高中语文必修四教学设....
人教最新版高中语文必修三教学设....
人教最新版高中语文必修二教学设....
人教最新版九年级语文下册教学设....
人教最新版九年级语文下册教学设....
热门资源
高一语文必修1第一单元第二课《....
新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4第五课《....
新人教版高一语文必修1第二单元....
新人教版高一语文必修1第一单元....
合肥市2011年高三第一次教学....
新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4第九课《....
新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2第五课《....
新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5第六课《....
新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1第十二课....
新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4第三课《....
巢湖市2011届高三第二次教学....
新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5第七课《....
[上一篇]语文:第1课一起长大的玩具教案2(鄂教版七上)
[下一篇]语文:第3课海鸥乔那坦导学练测资料包(鄂教版七上)
[关闭窗口]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版权说明   |   后台管理   |   在线联系

通讯地址: 湖南省永州市东安县文生路11号 (425900)邮箱:lzm6308@163.com 联系QQ:534386438或386911242
Copyright © 2008-2012 klxkc.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湘ICP备10027478号

技术支持:广州市今鼎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