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资源下载
- 语文专栏
- 七上
- 学案教案
- 其他 - 文章内容
|
|
语文:第11课理想导学练测资料包(鄂教版七上) |
|
上传:赵友华 |
审核发布:啊杜 |
更新时间:2010-8-12 21:04:23 |
点击次数:2184 |
|
理想导学练测资料包 一.课文导学 【基础知识及相关背景】 一、字音及词义: 可望不可即:能够望见但不能接近。现常比喻目前还不可能实现的事物。 洗濯zhuŽ:用水或汽油、煤油等物去掉物体上面的脏东西。 绝处逢生:在绝望的困境中又找到一条生路。 玷di„n污:弄脏。 碌l”碌终生:一辈子平庸无能。 离乱:分离战乱。 倔ju†强jing:性情刚强不屈。 怨恨:对人或事物强烈地不满或仇恨。 海天相吻:天空与海面互相靠近,亲密接触。 浪子回头:浪荡不务正业的年轻人改过自新。 坚贞:节操坚定不变。 功勋x‘n:指对国家、对人民做出的重贡献,立下的特殊找功劳。 二、相关背景: 1、关于作者: 流沙河(1931一),当代著名诗人、散文家。原名余勋坦,四川金堂人。生于四川成都。幼学古文,做文言文。1947年人四川省立成都中学高中部,转习新文学,1948年开始发表作品。1949年进入四川大学农业化学系学习。1952年调入四川省文联,历任创作员,《四川群众》、《星星》编辑。1957年被错误打成“右派”后,从事多种劳作,1966年又押回家乡,劳动糊口。工余研读诸子百家。1978年到金堂县文化馆工作。1979年底调回成都。复出文坛,又发表许多作品,已出版20余种,如《流沙河诗集》等。现为中国作协理事、四川作协副主席。 诗人流沙河前半生很坎坷,历经共和国几个重大时期,遭遇一些重大事件,但仍坚持理想,并为之而不懈奋斗。他终于实现了自己的理想。《理想》一诗正是他的人生体悟。代表作有散文诗《草木篇》、诗《故园六咏》、《就是那一只蟋蟀》等,诗论《十二象》及《庄子现代版》。 2、相关知识: 诗人流沙河二三事 幽默的流沙河 诗人流沙河不仅诗写得好,而且为人为文挺幽默。他写的《Y先生事录》,诙谐之中含着令人心痛的记忆,提醒人们对一个尚未走远的时代(注:指文化大革命和极左时期)的继续反思。他娴熟于正话反说,直话曲说,庄话谐说。因此,文章之中总是弥散着一股不同凡俗的怪异之趣。 爱弄花草昆虫的流沙河 流沙河家整个阳台被芭蕉、常青藤以及许多诗人钟爱而——般人叫不出名的绿色植物所覆盖,遮天蔽日,令人觉得像是身处热带雨林之中,客人来了他喜欢拿出——些小竹篓,说:“我就是喜欢养些花草和小虫虫。喏,这只小虫虫,我们四川人叫姑姑,也就是纺织娘,河北人叫蝈蝈,你看嘛,我的这本随笔中,就有好些个是写这些小动物,写花草植物的:” 写诗讲韵,爱用四川土话朗诵的流沙河 流沙河写诗,很注意诗的韵律,所以,常常在一张纸上涂涂改改,一句句地慢慢拼凑,一字字地缓缓雕琢,像老牛拉破车,嘴里一连嘟哝,手里还要一边查字典,磨磨蹭蹭,斤斤计较,一点也不爽快,当别人纷纷改弦易辙,更新观念,投奔“现代诗”(注:指重意象组合,比较难懂,不多考虑语言韵律等形式的诗)麾下时,他仍钟情于传统诗的形式节奏之美与音韵平仄之谐,讲求诗句的流畅易懂,琅琅上口。但流沙河的好些诗,只有用四川话念才押韵。他喜欢用四川土话念自己的诗给成都人听,很上口,还念了余光中的小诗《乡愁》,群众反应强烈。 【整体感悟】 一、谋篇立意 这首诗反复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形象地说明了理想对人生、对社会的重要性,号召人们树立远大的理想,坚持不懈地为理想而奋斗。 二、文章脉络 全诗共12节,分三部分。 第一部分(第1节)总说理想的意义(方向性意义)。——理想是:石、火、灯、路,四个“顶针”比喻,形象说明理想是前进的方向。 第二部分(第2—11节)分说理想的意义。分三层: 第1层(第2、3节):理想的历史意义——理想有时代性,连续性;一代代的理想,推动了历史的发展。 第2层(第4口7节):理相的人格意义——理想之实现具有艰巨性、长期性;理想给人以乐观、斗志、年轻的力量;但理想不应是名利场(“黄金梦”和“荣誉”品)、 第三层(第8、1l节):理想的.人生意义。——理想使不幸者绝处逢生,使平凡的人成为“大写的人”;理想能使人恢复良知?改造人;理想若受到“玷污”、“扒窃”,要去找回,要提起警戒,要把理想视为生命:若自己抛弃(“失去”)理想,则有极大危害。正反对比,突出理想对人生的重要, 第三部分(第12节)总结:理想的实践意义-鼓舞人们树立理想,为理想而奋斗。——今天的理想之“花”,是明天的“甜果”;今天的理想之“芽”,是明天的“浓阴”。春光明媚,天空晴朗,实现理想,大有作为。 三、写作方法 多角度层次分明地赞美理想的意义。本诗从理想的方向意义、历史意义、人格意义、人生意义等角度,先总分后逐层展开和赞美理想的丰富意义(具体说明见前“思路结构”) 语言形象,用具体的一连串比喻,揭示理想的丰富意义:,如第1节中,用理想像灯一样,照亮夜行的路;人类理想有如珍珠链,形象生动地赞美了人类一代又—代的理想,推动了历史的发展。第12节把理想比成桃李的花。比成榆杨的芽,具体形象地说明了树立了理想,不懈地奋斗,就会取得丰硕的成果。再如第10节中,把“四人帮”比为“妖魔”,理想被他们“玷污”,就是他们糟蹋,使你不能识别真假、善恶、美丑,因而使共产主义理想被歪曲。后来,有些人对共产主义信念不再坚定执着,以致动摇、丧失,这样理想就好比被“扒窃”。这些语言也很具体形象。 四、重难点导析 (1)关于形象 理想是一个抽象的概念,诗人通过丰富的联想和想象,选择具体的形象来比喻抽象的概念,引导读者认识理想的重要意义,引导读者通过品味具体的形象来感受理想的魅力。本诗中选择的形象和我们的生活紧密相连,反映了诗人独特的视觉和真切的体验。挖掘了形象要义,也就找到了解读这首诗的钥匙。 (2)关于哲理 课文是一首哲理诗,耐人寻味的也是诗中的哲理情趣。例如,“理想使你微笑地观察着生活”,意思是说理想使人乐观。“理想使你倔强地反抗着命运”,意思是说理想使我们充满斗志,鼓舞我们顽强不屈地奋斗。“理想既是一种获得,理想又是一种牺牲。”“理想使忠厚者常遭不幸;理想使不幸者绝处逢生。”这些诗句都包含着深刻的人生哲理。我们翻看那些为理想而奋斗的英雄们的经历,结合自己的生活观察和体验,可以为这种哲理作准确的诠释。 (3)关于修辞 诗歌中运用以下的修辞方法: ①比喻。作为唯一的本体“理想”,诗人运用了一连串比喻来展示它的丰富内涵,女n由“石”敲出“火”,由“火”点燃“灯”,由“灯”指弓I“路”,由“路”走到“黎明”,既通俗形象,又有丰富的文化内涵。整个人类是这样走过来的,这也可以看作是一个人为理想而奋斗,最终获得成功的形象化的历程。再如“罗盘”和“船舶”、“还魂的仙草”和“慈爱的母亲”等都从不同方面表达了理想对人生积极的指导作用;而将它又比作“折磨着你进取的心”的“海天相吻的弧线”,比作“闹钟”和“肥皂”,也从另一个角度揭示了理想的特征。 ②对比。如“世界上总有人抛弃了理想,理想却从来不抛弃任何人”以及文末对失去了理想的英雄和失去了理想的庸人作对比,引起读者的深深思考,进而作出正确的抉择。 ③连珠兼排比。例如课文的第一节,在字面上前后句相互勾连,结构相同的一组句子,有如一串珍珠,朗读起来感觉有一种流动的美,也会感受到一种独特的韵律和一种磅礴的气势,字里行间洋溢着诗人对理想的赞美之情。 ④拟人。如“唤浪子回头,理想是慈爱的母亲”,生动展现出理想巨大的精神力量;“世界上总有人抛弃了理想,理想却从来不抛弃任何人”,告诫我们要珍惜理想。 ⑤对偶。如“理想开花,桃李要结甜果;理想抽芽,榆杨会有浓阴”等句对仗工整,表达了诗人对为理想而奋斗者的期待和鼓励。 【练习解答】 第一题:设计本题的目的是引导学生通过朗诵体会诗中作者的情感,诗歌教学朗诵是重要的方法,朗诵的方式,教师可灵活掌握。 第二题:1.本诗1-3节诗句间的关系是:第一节是总说理想的意义,第2、3两节是开始分说理想的时代性、连续性即它的历史意义。2.首先要明确的是诗人所说的理想,是崇高的社会理想,不是黄金梦想。为崇高理想而奋斗,就顾不上个人利益,所以说“理想是一种牺牲”,但我们可以获得为理想而奋斗的幸福感,获得实现理想后的喜悦,所以说理想又是一种获得。 第三题:设计此题的目的旨在引导学生认识形象思维在诗歌中的重要性。诗人选用了一些具体而形象的事物阐释“理想”的内涵,阅读诗歌后,我们对抽象的“理想”有了具体真切的感受。同学们交流体会只要有道理,就予以肯定。 第四题:设计此题的目的是引导学生感受比喻的魅力,引人生活体验。比喻就是将深奥的道理具体化、形象化、通俗化。由这些比喻,我们认识到诗人对生活的独特感悟以及诗人的理想价值观。学生有哪些联想,可以畅所欲言。用新的比喻描写心中的理想,可以仿照课文诗句格式,要形象化,有独特的生活体验。 第五题略。 【类文品读】 海 臧克家 从碧澄澄的天空 看到了你的颜色; 从一阵阵清风, 嗅到了你的气息; 摸着潮湿的衣角, 触到了你的体温; 深夜醒来, 耳边传来了你有力的呼吸。 1.诗中诗人调动了哪些方面的感觉在描写海? 2.诗题为“海”,但诗人并未让海直接呈现在面前,这是一种什么写法?给你怎样的感觉? 3.诗人塑造了一个什么样的“海”的形象? 4、“从一阵阵清风”中“一阵阵”可改为“一阵”吗?为什么? (参考答案:1.视觉、嗅觉、触觉、听觉。 2.这是侧面描写,这样写让海无处不在,显得具体可感,而且其形象富有立体感。 3.这是一个无处不在,澄明柔暖,富有力量的海,是诗人身心与俱的理想中的海。 4.不可以。从实际情境来看,海风应该是“一阵阵”的;从作者塑造的海的形象看,海应是无时无处不在的,“一阵阵”的风才能体现这一点。)
二.同步练测 一、基础知识 1、为加点字注音: 蜕变( ) 倔强( ) 洗濯( ) 寂寥( ) 2、找出下列词语中归类有误的一组( ) A、蜕变——退化 倔强——坚强 洗濯——洗涤 B、玷污——沾染 扒窃——盗窃 诅咒——挨骂 C、寂寥——寂寞 夸耀——夸赞 装饰——装修 D、堕落——坠落 烟尘——灰尘 忙碌——繁忙 3、选词填空: ⑴理想是罗盘,给船舶 方向。A、指引 B、导引 C、指导 ⑵理想是船舶, 你出海远行。A、载着 B、带着 C、催着 ⑶理想是闹钟, 你的黄金梦。A、打破 B、打碎 C、敲碎 ⑷唤浪子回头,理想是 的母亲。A、慈善 B、慈祥 C、慈爱 4、在初步体会作者感情的基础上,朗读第一节诗句,说说作者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 5、说说你对第七节诗的理解。 6、仿照第一节诗,续写一节诗,要求内容与形式与第一节相似。 二、同步解读 ⑴理想是石,敲出星星之火; 理想是火,点燃熄灭的灯。 理想是灯,照亮夜行的路; 理想是路,引你走到黎明。 ⑵饥寒的年代里,理想是温饱; 温饱的年代里,理想是文明。 离乱的年代里,理想是安宁; 安宁的年代里,理想是繁荣。 ⑶理想如珍珠,一颗缀连着一颗, A贯古今,串未来,莹莹光无尽。 美丽的珍珠链,历史的脊梁骨, B古照今,今照来,先辈照子孙。 ⑷⑷理想是罗盘,给船舶导引方向; 理想是船舶,载你出海远行。 理想有时还是海天相吻的地平线, 可望不可即,折磨着你那进取的心 7、第⑴段中用了四个比喻,根据你的理解,这些比喻说明理想对人生有什么重要意义? 8、第⑵段中,诗人巧用反义词表达深刻的含义,写出这段中的反义词。 9、第⑶节画线的两句中用了不同的动词。A中用“贯”和“串”,B句中用“照”,分析这两组动词的含义有什么不同。 10、你怎样理解⑷节中所说的理想“可望不可即,折磨着你那进取的心”这一句? 三、美文赏读 理想•现实 理想游荡在童年的脑海中 双眼溢洒出一片迷茫 现实中童年的理想啊 单调——但不沾忧伤 理想站在少年的胳膊上 双眼溢洒出一片希望 现实中少年的理想啊 青春、明快步伐匆忙 理想落在青年的肩膀上 双眼溢洒出自信的目光 现实中青年的理想啊 欢乐、忧愁夹着少许悲伤 理想占据在中年的胸膛 双眼溢洒出老练、沧桑 现实中中年的理想啊 成功、失败价值的衡量 理想停在老年的额头上 双眼溢洒出乎和、慈祥 现实中老年的理想啊 描叙了人间冷暖、世态炎凉 理想 没有理想的人像是草木, 在春天生发,到秋日枯黄, 对于生活它做不出总结, 面对绝望它提不出希望。 没有理想的人像是流水, 为什么听不见它的歌唱? 原来它已为现实的泥沙 逐渐淤塞,变成污浊的池塘。 没有理想的人像是空屋 而无主人,它紧紧闭着门窗, 生活的四壁堆积着灰尘, 外面在叩门,里面寂无音响。 那么打开吧,生命在呼喊: 让一个精灵从邪恶的远方 侵入他的心,把他折磨够, 因为他在地面看见了天堂。 11.读第一首诗《理想•现实》,说说这首诗主要采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试举例说明。 12.简单回答不同年龄段的人的理想与现实有什么特点。 13.第一首诗《理想•现实》在构思上有什么特点? 14.读第二首诗《理想》,说说前三节诗主要采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试举例说明。 15.如何理解第二首诗《理想》第四节中的“精灵”?又如何理解“因为他在地面看见了天堂”? 16.说说这两首诗押韵的方式有什么异同。 17.认真阅读这两首关于理想话题的诗歌,根据自己的理解说说它们的思想内容有什么不同。 (参考答案:1.略 2.C(“挨骂”应为“咒骂”) 3.⑴B⑵A⑶C⑷C 4.比喻、排比 5.提示:人追求理想和实现理想不是为了追求荣誉,实现理想的过程中不仅仅只有荣誉,更多的是被误解、寂寥和辛酸,要经受住这些考验。 6.略 7.理想能够给人热情,给人光明,给人指引前进的方向。 8.饥饿与温饱;离乱与安定 9.“贯”与“串”是贯穿的意思,含义是人类的历史始终贯穿着理想,“照”的含义是先辈追求理想的精神照耀后代子孙。 10.人们积极进取,为理想奋斗,然而有时候理想的实现,要经历多次挫折和失败或者不像预期那样切近,起初对其长期性、艰巨性认识不足。 11、拟人,举例略 12、略 13、提示:按童年、少年、青年、中年、老年来安排,既可以为一个人一生的理想与现实的纵式结构,也可以理解为不同年龄群的人的理想与现实的模式结构。 14、比喻,举例略 15、提示:“精灵”就是“理想”;指有了理想,有了生气,有了希望,有了光明的前途。 16、相同:二、四两句都押韵。不同:第一首诗除第一节外,其余四节都是一、二、四句押韵。 17、提示:第一首诗《理想•现实》主要描写了不同年龄阶段的人的理想和为理想奋斗的不同特点;第二首诗《理想》侧重表现理想缺失的可怕,表明理想的重要性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