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资源下载
- 语文专栏
- 高考
- 高考模拟
- 人教 - 文章内容
|
|
2011年万思高考第二次模拟卷(滁州卷)语文试题 |
|
上传:wuhu119 |
审核发布:啊杜 |
更新时间:2011-6-24 15:03:38 |
点击次数:3010 |
|
2011年万思高考第二次模拟卷(滁州卷)
语 文 试 题
安徽万思教育科学研究所 语文学术委员会组编
(考试时间:150分钟 满分:150分)
注意事项:
1.选择题用答题卡的考生,答第Ⅰ卷前,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试题科目用2B铅笔涂写在答题卡上。
2.选择题用答题卡的考生,在答第Ⅰ卷时,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不能答在试题卷和答题卷的选择题栏中;不用答题卡的考生,在答第Ⅰ卷时,每小题选出答案后,填写在答题卷相应的选择题栏上。
3.答第Ⅱ卷时,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学校、姓名、考点、准考证号填在答题卷相应的位置;答题时,请用0.5毫米的黑色签字笔直接答在答题卷上,不要在试题卷上答题。
4.考试结束,监考入将答题卷和答题卡一并收回,第Ⅰ、Ⅱ卷不收回。
第Ⅰ卷 (阅读题共66分)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9分)
小农体系带给中国的不仅仅是负面的东西,也为中国在当代的经济追赶提供了条件。
小农体系提供了一种社会保障机制,或者用经济学家哈特的话来说,就是为工业化提供了一个“社会工资”,从而降低了工业化的成本。小农体系要求农村实行土地均分制度。它保证了农村的基本营养需求。当粮食供给因故(干旱、洪灾或地理隔离)受到阻碍时,耕种土地是农户生产粮食的便宜途径,因为农户的劳动力价格低廉,为了取得足够的粮食供给,他们会将更多的劳动力转移到土地耕种上。另外,土地保障的成本很低。一方面,国家无需为之付费,这对于我们这个还处在发展初级阶段的国家而言,是非常重要的;另一方面,在存在大量剩余劳动力的情况下,劳动力与土地的结合将以提高土地产出为目的,这等于是降低了土地保障的成本。这样,土地保障有利于农民的兼业工业化。在工业化的早期,工业生产规模不够,而且波动很大,兼业因此是最佳选择。如果土地分配极端不平均,无地的农民就无法兼业,而只能依赖工厂的工资生存,这样就大大提高了工业化的成本。
小农体系保证了渐进的城市化而不是过度膨胀。不可否认,中国的城市化相比于经济发展水平是滞后的。但是,粗略地考察一下发展中国家就会发现,东亚国家(地区)的城市没有出现像拉美、南亚以及非洲部分地区那样的大规模贫民窟,而恰巧东亚农业是以小农体系为主导的。小农体系没有阻碍城市化进程,城乡之间巨大的收入差距足以吸引农民进入城市,但是,它又可以实现城市化的有序推进。小农体系提高农民的保留效用,从而降低他们进入城市的动机。从经济角度来看,小农体系让农民获得一定量的稳定收入;从社会角度来看,小农体系在农村营造了一个比较平等的经济基础,维系着特定的社会网络,在其中,每个人都得到应有的尊重。城市的收入水平虽然较高,但失业的风险也高。而且,当一个农民进城之后,他就失去了家乡的社会网络以及与此相关的尊重和秩序。小农体系还为进城农民提供一种失业保障,在经济出现较大下行波动的时候,为他们提供就业机会。这在亚洲金融危机和当前的金融危机过程中表现得非常明显。在亚洲危机影响最大的一九九八年,有四分之一(两千万)的农村移民工人失去了工作;在当前危机中,估计有同样多的人失去了工作。但是,两次都没有引起大的社会动荡。
渐进的城市化不是要缓慢的城市化;恰恰相反,中国可以加快城市化的步伐。由于安土重迁,即使城市都放开了,农民也不会一下子涌入城市;又由于小农体系提供了一种失业保障,加速城市化进程也不会加重政府的财政负担。
(摘编自姚洋《小农体系和中国长期经济发展》)
1.从原文看,下列关于“小农体系”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3分)
A.小农体系对中国当代经济发展所做的贡献之一是为农民提供社会保障机制,降低了工业化的成本。
B.在小农体系的土地均分制度下,土地保障的成本很低,有利于农民的兼业工业化,兼业因此是最佳选择。
C.东亚国家(地区)的城市没有出现大规模贫民窟,这与东亚农业是以小农体系为主导的特点密切相关。
D.小农体系能使农民获得一定量的稳定收入,并维系着使每个人都得到应有的尊重的特定的社会网络。
2.下列关于作者观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3分)
A.中国的城市化是滞后的,城乡之间存在巨大的收入差距,足以吸引农民进入城市,这有利于渐进的城市化。
B.在城市,失业风险高,且将失去家乡的社会网络以及与此相关的尊重和秩序,这样,农民的进城动机就会降低。
C.经济较大下行波动的时候,小农体系能够为进城农民提供一种失业保障,从而避免可能出现的大的社会动荡。
D.小农体系下,中国可以加快城市化进程的步伐,既不会造成城市人口的过度膨胀,也不会加重政府的财政负担。
3.下列对本文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3分)
A.文章始终围绕“小农体系对我国城市化的贡献”这一论题,对小农体系的优势层层展开论述,既结合中国国情,又有世界眼光。
B.作者分析小农体系为中国在当代的经济追赶提供的条件,一是土地均分制度保证了农村的基本营养需求,二是小农体系保证了渐进的城市化而不是过度膨胀。
C.一九九八年,两千万农村移民工人失去了工作,社会没有大的动荡。作者列举此例,旨在论证小农体系为进城农民提供失业保障这一观点。
D.小农体系既能够加快中国的城市化进程,又能够保证这种进程的渐进化,这是作者在文末提出的观点,指出了小农体系的好处。
二、(32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题。
先妣章太孺人行状
袁 枚
呜呼!枚辞官奉母,垂三十年,太孺人寿将满百,神明未衰,海内之人,知与不知,争来问讯,以为储休启祜①,所以享此遐龄者,必非无因,枚亦思有所称引,以宣扬太孺人之徽音,而曾曾未逮。今年春,太孺人抱恙,枚不孝,医巫不具,又不能吁天请命,至永诀慈颜。擗踊之馀②,自伤白发,知暌离膝下亦不多时。恐吾一息不来,而半词莫措,则人子显亲之志,遗恨弥深。
谨按太孺人章姓,杭州耆士师禄先生之次女,年二十来归先君。及枚髫年入学,旋即食饩;弱冠举鸿词科,旋入词林,乞恩归娶。一时戚里姻族争奔趋欢贺,为太孺人光荣,而太孺人愔愔如常,与枚作孩提时无以异也。壬戌,枚改官县令,四饪花封,禄养稍厚,人为太孺人庆板舆之乐③,而太孺人愔愔如常,与枚在词馆时无以异也。壬申,枚改官秦中,念太孺人年衰,陈情乞养,侨居金陵之随园。园中颇饶亭榭,水木清华,人为太孺人庆烟云之奉,而太孺人愔愔如常,与枚在官衙时无以异也。盖太孺人天怀淡定,处困履亨,不加不损,忧喜之色,不形于造化。其教枚也,自幼至长,从无笞督,有过必微词婉讽,如恐伤之。常谓姊曰:“汝弟类我,颜易忸怩,故我不以常儿待之。”枚因此愈加悚惧,常伺察于无形无声之间,有不怿,必痛自改悔,俟色笑如常,而后即安。
太孺人不持斋、不佞佛,不信阴阳祈祷之事。针黹之馀,手《唐诗》一卷,吟哦自娱。僮仆微劳,必厚犒之,邻里贱妪,必礼下之。脱肉作鱼,味倍甘鲜,子妇学之,卒不能及。年年花开时,诸姬人循环张饮,为太孺人寿,太孺人亦必婆娑置具,行答宴之礼。常戒枚曰:“儿无他出,明日阿母将作主人也。”呜呼痛哉!此情此景,在当时原早知难得,故刻意承欢,亦不图色笑难追,一转瞬而杳如天上。
比年来,枚于古人中百无一慕,唯唐诗人邱为,行年八十,尚有高堂,私心窃向往之,今而后,方知古人之难及也。枚虽苍苍在鬓,而太孺人视若婴儿,每入定省,必与一饼饵一果菔,诏以寒暄.询以食饮,枚亦陶陶遂遂,自忘其衰。今而后,枚方知为六十三岁之人也。侍膝下愈久,离膝下愈难,晨昏起居,误呼阿奶,瞻望不见,神魂伥伥,虽苟活须臾,而生意已尽。呜呼,尚何言哉,尚何言哉!
(袁枚《小仓山房文集》卷二七节选)
【注】①储休启祜:积善享福。②擗踊之馀:拊心曰擗,顿足曰踊。③板舆之乐:指母亲得到儿子奉养。
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3分)
A.汝弟类我 类:像
B.俟色笑如常 俟:等到
C.卒不能及 卒:通“猝”,仓促
D.而生意已尽 生意:活的念头
5.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3分)
A.所以享此遐龄者,必非无因 所以游目骋怀,足以极视听之娱
B.以宣扬太孺人之徽音 樊将军以穷困来归丹
C.人为太孺人庆板舆之乐 旦日飨士卒,为击破沛公军
D.今而后,方知古人之难及也 是臣尽节于陛下之日长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3分)
A.作者开篇简明交代太孺人抱恙而致永诀的经过,笔带感情,既有对太孺人“徽音”的赞扬,又有自己“不能吁天请命”的无奈。
B.太孺人对作者充满期望不以“常儿”相待,因而作者入词林,官县令,至居随园,不管身份如何变化,太孺人皆能“愔愔如常”。
C.太孺人不信鬼神佛事,闲暇之时,吟诗自娱,并能善待下人和乡邻,反映了太孺人温文尔雅的精神,淳朴仁厚的胸怀。
D.虽然作者已鬓发苍白,但太孺人仍像对小孩子一样对待他,关心他的饮食冷暖,而作者也“陶陶遂遂”,读之颇为动人。
7.把原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恐吾一息不来,丽半词莫措,则人子显亲之志,遗恨弥深。(5分)
译文:
(2)其教枚也,自幼至长,从无笞督,有过必微词婉讽,如恐伤之。(5分)
译文:
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8~9题
眼儿媚 泊松洲
方 岳
雁带新霜几多愁。和月落沧州。桂花如许,菊花如许,怎不悲秋。
江山例合闲人管,也白几分头。去年曾此,今年曾此,烟雨孤舟。
【注】方岳,南宋后期诗人,元蒙侵宋时,主张积极防御,力排和议,遭权贵迫害罢归。
8.词的上片营造了一种什么样的氛围?请简要赏析。(4分)
9.该词的词眼是“几多愁”,结合全词分析“愁”具体有哪些内容。(4分)
10.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任意选做五小题)(5分)
(1)楚天千里清秋,____。 (辛弃疾《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
(2) ,三峡星河影动摇。(杜甫《阁夜》)
(3)然秦以区区之地, ,序八州而朝同列,百有余年矣。(贾谊《过秦论》)
(4)开荒南野际, ____。 (陶渊明《归园田居》)
(5) ,燕然未勒归无计。 (范仲淹《渔家傲》)
(6)叶上初阳干宿雨,水面清圆, 。 (周邦彦《苏幕遮》)
(7) ,四弦一声如裂帛。 (白居易《琵琶行》)
(8)夫人之相与, 。 (王羲之《兰亭集序》)
三、(25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1~14题。
不倦的水
张 炜
①总难忘这样的场景:干旱的地垄不见一丝水汽,庄稼的叶片垂下来,太阳烤了一天。暮色来临,绿色的叶片还没能在夜气里舒展。土地多渴,它们需要水。车水的人到远处去了,到更需要水的地方去了。这里只有等待他们归来之后,才有可能让一点珍贵的水濡湿这焦干的土末。这里需要解救,这是一个角落,它不是大片的土地。可是角落也会干渴。
②等啊等啊,天完全黑下来,第一颗星星出现了。车水的人大概被第一颗星星所牵引,来到水井旁。很深很深的井。上面有一架老式辘轳,发出吱吱纽纽的声音。他想彖自己就是那个没有来得及浇灌、苦苦等待的干旱庄稼。他是一株烟草、一株玉米。他伏到井上,发现水在很深很远的底层,像一面镜子。它映出了他,不甚清晰。那是一面安在地层深处的镜子。他还扳不动辘轳,水斗也被取走了。在这干旱的季节,只有很深的井才有水。他当时误以为这是一口取之不竭的水井,但后来干旱的季节过去了一半,才知道平原上很多的水井都干涸了,连机井也干涸了。这使他害怕起来。这口砖井打在了特殊的水脉上,它总算还有水,尽管这水离地表越来越远。
③在记忆中,这是一口多么珍贵、多么清澈的水井。它供很多人饮用,供一大片土地浇灌。他不记得后来饮用过比它更甜更清洌的井水了——无论怎样的自来水都远远比不上它的清澈和甘甜。他觉得拥有这口井,应该是聪慧而美丽的。果然如此,他看到了那些以这口井为生的人,都比其他地方的要完美的多。多少人在这里汲取,多少树木、稼禾和土壤被它滋润。它像不知疲倦一样。有时候,他偶而想到了它干涸的那一天,就感到一种深深的悲哀和恐惧。因为在他看来这是不可能的,这像末日。它被不断地汲取,在地下,它正一点一点汇聚和渗流,然后又等待新的汲取。大地奉献了这个甘泉,这个甘泉表现了最大的慈爱和无私。
④到后来,当他去了远方,经历了许多,特别是走进了自己的写作生涯之后,回忆起这口井的时候,才有了更多的理解,有了新的联想。
⑤一个作家和一口水井、一个泉是那么相似。干涸了的泉很多很多,它成了一个令人同情的废墟。泉可以因为各种各样的变故而突然中止;慢慢干涸,被汲取干净,变得空洞、干燥,那是非常悲凉的事情。是的,很多这样的泉,它们由于离地表或太浅、或远离了地下的潜流和水脉……
⑥有像母亲一样的不倦的泉,这泉被无限地汲取,不停地浇灌——靠它的滋润,我们看到了一片蓬勃和葱绿。不停地汲取,在深夜,在凌晨,在烛光下,我们看到了汲取的身影。由于它连接着土地深处,那些看不见的脉系和支流在这儿汇集,每时每刻都在汇集。连接地脉的水和泉就是这样,人们不必感到惊诧。惊诧于一个泉的不倦奔流,等于惊诧大地的力量、生殖的力量、收获的力量。
⑦泉水只是大地呈现给我们的一个隐秘的窗口,我们通过它打捞的,是无限的生命的奥妙。一眼泉水也许代表了很多我们无法理解的深邃,只要它与大地融为一体,只要它是大地上生长出来、开掘出来的,那么就会有不息的奔流。
⑧一个作家有自己的高产期、也有自己非常艰难的滞留期。他会遇到自己的干旱时期,也会有自己涨水的日子。在自然天籁不停地发出歌唱的时刻,他会以自己骋驰的饱满的水头扑向他眷恋的土壤。当他的肌体被不断地磨损,回到了苍老的晚年,那么由于它的水脉还强烈地涌动和渗出,也仍然还不能干涸。泉的四壁在不断地剥落,时光想摧毁它,拆掉它,让它坍塌。最后的一天真的不远了。可是它那蓄起的激情仍然不能消失,那简直是在不停地涌动和渗流之间结束了自己的一生……即便在最后一刻,他也仍在奉献自己仅有的一滴水。这滴水汇入了涓涓细流;这水流是戛然而止的——就此,大地接受了他一生的馈赠。
(有删节)
11.文章可以分为几个层次?简要概括每一层的意思。(6分)
答:
12.结合上下文,理解下面两句话在文章中的含意。(6分)
(1)果然如此,他看到了那些以这口井为生的人,都比其他地方的要完美的多。
答:
(2)在自然天籁不停地发出歌唱的时刻,他会以自己骋驰的饱满的水头扑向他眷恋的土壤。
答:
13.本文写作的重点是水,说说文章主要采用了怎样的表现手法,试结合文章具体分析。(5分)
答:
14.结合文章探究本文“不倦的水”的深刻含义,试结合现实生活举例说明一个人如何才能成为“不倦的水”。(8分)
答:
第Ⅱ卷 (表达题共84分)
四、(24分)
15.下列各组词语中斜线前后加点的字,读音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 )(3分)
A.啜泣/抽搐 甲壳/金蝉脱壳 彪炳史册/剽悍
B.撇开/瞥见 角色/角逐中原 解甲归田/解嘲
C.黏合/粘贴 模板/大模大样 血雨腥风/戏谑
D.创痕/疮痍 露天/风餐露宿 量体裁衣/靓妆
16.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 )(3分)
A.光阴荏苒,讲台一站34年;蹉跎岁月,粉笔黑板书写人生,这是一位模范教师半生教书生涯的真实写照。
B.某些媒体把文坛上小有名气的韩寒和被誉为“民族魂”的鲁迅相提并论,简直就是盲人瞎马,胡乱折腾。
C.目前我国一些高校学风不正,许多学生在写作毕业论文时抄袭,经常因人成事,甚至请“枪手”直接代笔。
D.国务院近期采取二套房首付不低于50%的措施“打压楼市”,居高不下的京渝沪深房价有望在今年6月份回落。
17.下列句子没有语病、句意明确的一项是 ( )(3分)
A.伴随着中部逐渐崛起的脚步,安徽省体育事业蓬勃发展。今天,在这春意盎然的美好季节里,我们迎来了第四届全国休育大会。
B.我省正以主动融入的态度,采取积极措施,最大限度用好世博会这个平台,向世界宣传我省企业,展示我省产品,推动商务经济。
C.在刚刚结束的“六方会谈”上,中国政府坚决反对某些国家支持朝鲜半岛的无核化,认为半岛的局势将影响到亚太乃至整个世界。
D.《感动中国》不只是一本具有感召力、能打动人心的书;而是一面镜子,它能折射这个时代,也能让我们静静地反视自己。
18.按照正确顺序排列下面句子。(4分)
①与别的名山一样,天柱山也有许许多多的象形石头,比如飞来石、寿星石、太白观海石、象鼻石等等。
②攀爬上到近处,又用照相机的变焦拉近看,才看清的确是天然所成。
③天柱山的石头大大小小,林林总总,形形色色,但都是圆润的形象,少有棱角。
④我们由衷地感叹大自然的鬼斧神工。
⑤我们开玩笑说,天柱山的石头是女儿化身,个个都婀娜多姿,富有曲线美。
⑥奇妙的是其中一块“寿字石”,远远看去,一个山石上活灵灵一个“寿”字,俨然就是人工书写造成。
正确的顺序是:
19.酒后驾驶频发交通事故,请你给司机朋友写一句劝诫性的话。(4分)
要求:①至少使用两种修辞。②措辞得体,简洁生动。③30字左右。
答:
20.下面是2010年上海世博会志愿者的标志。①请从构形角度说明你对此标志的理解。②今天,在需要帮助的地方到处可见志愿者的身影,你是如何看待这一现象的?(7分)
答:① (3分)
② (4分)
五、写作(60分)
21.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60分)
(1)目前,我省有些搬家公司“收容”智障人做搬运工,这些人无偿地给老板工作,每天只供粗茶淡饭。为防止他们“逃脱”,晚上老板会用铁链将门锁死。
(2)新疆一位七十岁老人收养了近20名孤儿。为了供养他们学习和生活,老人每天都上街捡拾菜叶,家中奶牛产的奶全留给孩子,自己一口都舍不得喝。
(3)因长江大学无法及时拿出足够费用,长江荆江河段一救援船队,拒绝打捞因救人而落水的大学生。
(4)玉树地震发生后,社会各界纷纷捐款捐物,仅中央电视台两个小时的赈灾义演,就募得善款21亿多元。
上面的文字,引发了你怎样的联想或感悟?请根据你的联想或感悟写一篇文章,不少于800字。
【注意】①不要脱离材料的含意。②立意自定,题目自拟,文体自选。③不得套作,不得抄袭。④不得透露个人相关信息。⑤书写规范,标点符号使用正确。
2011年万思高考第二次模拟卷(滁州卷)
语文参考答案
1.B 2.A 3.C 4.C 5.C 6.B
7.(1)(5分)担心自己一口气上不来,而(文章)一个字都没写,那么作为人子彰显母亲的心愿(无法实现),遗憾颇深。
(2)(5分)母亲教育我(时),自小到大,从没有笞责过,(一旦)有过错,(母亲)定是隐晦批评,委婉观劝,好像害怕伤害我。
8.上片通过大雁、寒霜、秋月、桂菊等意象营造了凄冷孤寂、令人落寞感伤的氛围,借以突出一个“愁”字。
9.(1)时光流逝、华发已生的“悲秋”之愁。(2)孤独、寂寞的苍凉之情。③权臣当道、志向未酬的感慨。④漂泊在外的无奈。
10.
11.文章可分为三个层次:
第一层①:大地的任何个角落都可能会干渴,都需要解救。
第二层②③:甘泉的可贵在于它扎根大地不断汲取和忘我地奉献。
第三层④⑤⑥⑦⑧:赞美作家像泉水那样具有不倦汲取,勇于奉献的精神,
(只要分析有理,可酌情给分。)
12.(1)借对“以井为生的人”的赞美,从另一个角度表现“井水”的清澈、甘甜和珍贵,歌颂了“井水”慈爱无私、乐于奉献的精神。
(2)作家在良好的创作环境中,把自己从生活中汲取的丰富营养积极地回报给社会。
13.托物言志。文章借泉水表达了对作家不断从生活中汲取营养,乐于奉献的精神的赞美。
(答借物抒情茂象征手法,只要言之成理,可酌情给分。)
14.文章“不倦的水”有两层含义:
(1)泉水只有扎根大地,不断汲取水源,才能不干枯,不倦怠;泉水有了足够的水分就应该毫无保留,不知疲倦地奉献大地。
(2)它象征着勇于从生活中汲取营养,不停奉献的作家,是一个优秀作家应该具有的精神。要想成为“不倦的水”,就应该关注社会,寻找自己扎根的土壤,并积极回报社会。例如,一个教师应该努力地学习,丰富提高自己,同时为教育事业贡献力量。只要与教育事业融为一体就不会倦怠。(可举其他例说明)
15.B 16.D 17.A
18.③⑤①⑥②④
19.略
20.①像个“心”字,表示志愿者有着一颗爱心、诚,心。②像一个彩带代表志愿者是连接你我的桥梁。③飞扬的外形象觚着志愿者热情洋溢,充满激情。
评价时观点要积极,答案略。
21.略。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