段落理解
一课
1、有一天,我起得很早去钓鱼,发现草地并不是金色的,而是绿的。
“并”给人一种什么感觉?(给人的感觉是“我”过去一直认为草地是金色的,不是现在才这样的认为,知道自己过去的认识是错误的。)
2、多么可爱的草地!多么有趣的蒲公英!从那时起,蒲公英成了我们最喜爱的一种花。它和我们一起睡觉,和我们一起起床。
课文结尾以孩子的眼光和心理,用拟人的手法,形象地讲了蒲公英颜色昼夜发生的变化及进一步抒发了自己对蒲公英的喜爱之情。
三课
1、我站在天都峰脚下抬头望 啊 峰顶这么高 在云彩上面哩 我爬得上去吗 再看看笔陡的石级 石级边上的铁链 似乎是从天上挂下来的 真叫人发颤
(1)这段话写出了天都峰的两个特点:(高)和(陡)。我能分别用“—”和“~~”画出表现这两个特点的句子。
(2)有感情地朗读这段话,应该读出天都峰的(险峻峭拔、难以攀登、令人望而生畏),读出“我”(缺乏自信、畏惧退缩)的心理。
(3)“啊”“哩”是两个(语气)词,表达了“我”(惊叹)之情。
(4)文中的一个(“挂”)字,准确、形象、巧妙地将陡体现出来了。
(5)作者为什么在这里要突出描写天都峰的险呢?(是为下文写爬天都峰作准备。)
(6)给短文加上标点。
(7)用“∥”把这段话分为两层。
2、爬呀爬,我和老爷爷,还有爸爸,终于都爬上了天都峰。
从“终于”这个词,你体会到什么?(体会他们登山的艰难和奋力攀登、勇往直前的精神。)
3、爸爸听了,笑着说:“你们这一老一小真有意思,都会从别人身上汲取力量!”这句话的含义是什么?(含义:一是他们个人的奋斗和努力,二是能从他人身上汲取力量,善于向他人学习。)
五课
列宁看看男孩,又看看灰雀,微笑着说:“你好!灰雀,昨天你到哪儿去了?”(列宁为什么不问男孩却问灰雀呢?对男孩的爱护 惊喜的口气
七课
他终于弄明白了,这块大石头是从遥远的秦岭被冰川带到这里来的
带点的词句表明了李四光最终揭开巨石的由来之谜,也应该加重语气来读。
九课、
1、《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夜书所见》这两首古诗抒发了诗人在秋天里思念家乡、思念亲人的情感。
2、每逢节日,人们思念远方的亲人时往往喜欢引用(王维)写的《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中的诗句(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3、《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这首古诗是(唐)代诗人(王维)写的,这是一首抒写乡情的千古绝唱。其中“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是广为流传的千古佳句。意思是说:(“我”一个人客居异乡,每次遇到重阳佳节就加倍思念家乡亲人)前两句表达了诗人的思乡之情。
4、“逢”(遇到,碰到) 倍(加倍)独(单独) 异(别的,其他的)
5、《夜书所见》这首古诗是(宋)代诗人(叶绍翁)写的。这首诗描写的是(秋)季的景色。能体现这个季节特征的诗句是(萧萧梧叶送寒声,江上秋风动客情)。作者由看到远处(篱笆下的灯火),料想是(小孩子在捉蟋蟀),不禁回忆起(自己的故乡和童年的生活)。表达了诗人(思念家乡、思念亲人)的情感。古诗前两句写(郁闷孤独)之情,后两句描写的图景令诗人(倍感亲切),也由此想起了自己的(家乡和童年)。
十课
从早晨玩到下午,我们还是歇不下来,随着风筝在田野里奔跑。风筝越飞越高,似乎飞到了云彩上。忽然吹来一阵风,线嘣地断了。风筝在空中抖动了一下,便极快地飞走了。我们大惊失色,千呼万唤,那风筝越来越小,倏地便没了踪影。
1、给带点的字选择正确的读音,用“√”表示。
踪影(zōnɡ zhōnɡ) 似乎(sì shì) 空中(kōnɡ kònɡ)
2、“似乎飞到了云彩上”说明(风筝飞得很高)。
3、“大惊失色”和“千呼万唤”这两个词语写出了风筝飞走后,“我们”(惊慌)的心情。
4、这段话写了( )。
A、做风筝 B、放风筝 C、找风筝 D、丢风筝
十四课
听说蜜蜂有辨认方向的能力,无论飞到哪里,它总是可以回到原处。我想做个试验。
哪个词体现了法布尔严谨的科学作风。(听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