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资源下载
- 语文专栏
- 小六上
- 学案教案
- 人教 - 文章内容
|
|
《清贫》教学设计之一 |
|
上传:weishuyun |
审核发布:admin |
更新时间:2011-9-18 22:34:33 |
点击次数:1722 |
|
教学目标: 1、学习方志敏甘于清贫的革命精神,正确理解物质生活与精神追求的关系。 2、学习简明生动地叙述一件事,在叙述中表达自己的观点。 教学重点: 学习方志敏甘于清贫的革命精神。 教学难点: 正确理解物质生活与精神追求的关系。 教学过程:
一、交流课前收集的信息,对方志敏同志产生初步了解,激发兴趣,导入新课。 (1)学生班级范围内交流,互相补充。 (2)教师补充,强调方志敏同志的为人品质,导入新课。 二、检查预习,初步把握课文内容。 1、提问:方志敏是一个怎样的人? 2、板书课题:一六清贫方志敏 3、自由交流。 4、读课文,初步把握课文主要内容,突出“清贫”。 三、再读课文,深入了解课文主要内容。 1、学生带着问题大声朗读课文: (1)什么是清贫? (2)文中哪些内容最能凸显方志敏同志的这一可贵品质。 2、集体反馈交流。 3、划出富有表现力的句子,圈画关键词语,在旁边作恰当的旁披。 4、集体交流,教师作适当点播,注意学习习惯的培养。 5、教师引导学生讨论:你读了这些文字有什么感想?你觉得清贫这一可贵的品质对当时的革命有什么意义? 四、分角色朗读课文,深入理解人物的精神品质。 1、找出“我”与“士兵”的对话内容,同桌分角色朗读 2、指导同桌朗读。点评:读得怎样?该怎样读?为什么要这样读? 3、再次朗读(男女生,师生对读)。 五、质疑,培养思维能力 1、学生交流课前和课中产生的问题。 2、互相探讨,教师充分肯定学生的质疑精神。 3、教师质疑,落实课文选材教学。 (1)想一想:课文第8小节对方志敏“家底”的补叙有什么表达作用? (2)志敏为什么要坚持一种“清贫”的生活态度? 六、拓展,辩一辩。 1、辩一辩:在提倡全面小康的时代,清贫还需要吗? 2、学生充分思考,辩论,教师最后做正确的引导。 七、作业: 1、把文中的一桩趣事说给家长听。 2、有人说方志敏烈士“清”而不“贫”,你同意吗?请写一篇短文,谈谈你的理解。
教后感: 新时期的革命传统教育
《清贫》是革命传统名篇。经受款项有数百万之巨的共产党大官身边却“一个铜板都没有”,表现了共产党员“矜持不苟,舍己为公”的高尚美德,“清贫”是革命者战胜困难的精神力量。在二十一世纪,我们的学生逢上了好时代,祖国繁荣进步,人民生活水平普遍提高,何谓“清贫”?对现在的孩子来说,他们眼中所看到的,耳中所听到的,也许和方志民敏所处的时代完全不同。所以如何理解“清贫”在今天的价值?这是一个引人思考的问题。它超越了这篇文章本身。正因为现在社会上还存在一些腐败现象,有些人“死于安逸”,所以更要发扬“清贫”的革命传统。学生通过学习本文,通过讨论,通过收集方志敏的资料,同学们写下了《清贫是他的财富》、《坚守淡泊》等读后感。懂得了“问生长久之道,则清心寡欲。”懂得了“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的真正含义。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