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第18课《杨修之死》先说后教名师教案
一、名师说课
教材分析
1.本课在教材中的地位和作用
《杨修之死》节选自《三国演义》第七十二回:“诸葛亮智取汉中,曹阿瞒兵退斜谷”,本文从不同侧面展开了曹操和杨修的矛盾冲突,生动地刻画了人物的性格。通过这篇课文让学生“窥一斑而见全豹”,培养学生品读古典文化精粹的能力,调动他们阅读的兴趣。
2.教学目标的设立
知识与能力目标:①理清文章脉络,能够简要概括事件要点 ②能用自己的语言,多角度地分析概括曹操、杨修的性格。
过程与方法目标:探究杨修死因,培养学生收集、归纳、整理信息并能口头表达自己见解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感受中国古典小说的丰富底蕴,激发学生阅读古典小说的兴趣,从而热爱祖国的传统文化。
3.重点、难点的确立及依据
对杨修死因的争论以及人物形象的把握,学生往往会有一些富有个性化的独特见解。因此,本节课的重点确立为:
①理清文章脉络,能够简要概括事件要点。
②能用自己的语言,多角度地分析概括曹操、杨修的性格。
教学难点确立为:探究杨修死因,培养学生收集、归纳、整理信息并能口头表达自己见解的能力。
二、学情分析
1.学生的知识与能力。
学生在初一初二已接触过小说,并在本册书第三单元专题学习过,对小说有了一定的阅读能力,通过教师的点拨、启发,应该能够在了解小说背景的基础上,通过梳理情节,概括内容,归纳出人物的性格特征。
2.学生的心理特点。
初三学生成人感更强烈,更渴望在课堂上表达自己的独特见解,有一定的表现欲和较强的求知欲。
3.存在的问题。 对古典文学名著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