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第18课《杨修之死》学练方案
☆课文导读
《杨修之死》节选自《三国演义》第七十二回:“诸葛亮智取汉中,曹阿瞒兵退斜谷”。本文叙述的是魏蜀汉中争夺战最后阶段,曹操军队撤退前的情况,本文从不同侧面展开了曹操和杨修的矛盾冲突,记叙了曹操杀害杨修的经过和缘由,主旨是表现杨修的聪明才智和“恃才放旷”的思想作风,也揭示了曹操的复杂性格:即十分奸诈,又有深谋远虑。
☆基础过关
一、读音辨析
鸡肋(lèi) 沉吟(yín)
屯兵(tún) 禀请(bǐnɡ)
庖官(páo) 夏侯惇(dūn)
主簿(bù) 褒贬(bāo biǎn)
簏(lù) 伺(sì) 谮害(zèn)
曹丕(pī) 邺城(yè) 讫(qì)
麾军(huī) 高阜(fù) 绰刀(chāo)
辕门(yuán) 佯怒(yánɡ) 阜(fù)
二、词语释义
禀请:禀告请示。
辕门:旧时称军营的门。
佯怒:假装发怒。
不日:不久。
班师:出征的军队回朝。
号令:处刑后示众。
恃才放旷:依仗(自己的)才能对自己的行为不加约束。
不置褒贬:不评价好坏。
终夜不息:一整夜都不停止。
谮害:诬陷,中伤。
绰刀:取刀,拿刀。
高阜:高高的土山。
三、语句解读
1.操屯兵日久,欲要进兵,又被马超拒守;欲收兵回,又恐被蜀兵耻笑:心中犹豫不决。
起笔不凡,写出了曹操的困难处境和矛盾心理,同时也为下文的“曹操心乱,不能稳睡”,及次日的进军遭挫埋下伏笔,交代故事发生的背景。
2.原来杨修为人恃才放旷,数犯曹操之忌。
用“原来”一词领起,将文章宕开一笔,总起下文的内容,是插叙部分的总说句。“数犯”一词暗示下文将列举杨修致斩的原因。
3.修知其事,径来告操。
写出杨修聪明机敏,却办事不严密的特点,“径来”一词,将得意洋洋的杨修写得栩栩如生。随意与轻狂的杨修的形象跃然纸上。
4.曹操既杀杨修,佯怒夏侯惇,亦欲斩之。
夏侯惇是大将,曹操是绝对不会斩的,“欲斩”不过是做戏给众人看,掩盖因妒才而杀杨修的歹恶用心。寥寥几言,便使曹操奸诈狡猾的个性呼之欲出。
5.方忆杨修之言,随将修尸收回厚葬,就令班师。 故事的结尾。与杨修所言相照应,也呼应了文章开头。极有讽刺性,前后有两处“厚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