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版标点符号使用中的十大误区
湖北省黄石市第三中学(435000) 胡 平
2010.10.17
我曾在2006年针对标点符号高考题常见设置的陷阱,整理出《新标点符号使用中的十大误区》一文,并首先在育星教育网上公开发表。没想到,至今仍引起广大语文一线教师和教育网站的极大反响,转载和剪接编排铺天盖地。我很感动有些负责任的使用者和网站仍保留了原创者的名字,但也有些文痞竟然从头到尾一字不改,竟大方地冠上自己的大名或网名,人到了这种完全不知廉耻的份上,真不知其可矣!
高考从1993年开始设置选择题考查标点符号考点至今已经有二十多年,其中1999~2003年高考语文没有考标点符号,而2004年的《考试说明》(即后来的考纲)中去掉了“正确使用标点符号”前的星号。这也就是说,自2004年起每套考卷上均有可能出现考查标点符号的试题。事实上,2004年至今全国各地高考考查标点符号题数分别为:2004年13道,2005年4道,2006年3道,2007年1道,2008年4道,2009年3道,2010年3道。其中一直坚持考的只有湖北省高考,其次考的频率较多的是山东省、江西省和重庆市三地高考,而且绝大部分采用选择题的形式,分布的题号常为第5小题。
在高考考查的16种标点符号中,重点考查的又是“顿号、逗号、分号、冒号”四种句内点号以及“引号、括号、破折号、省略号、书名号”五种标号。有鉴于形势的快速变化、过去的认识欠缺和文稿的打印错误,本人对2006年的《新标点符号使用的十大误区》进行修订和补充,故名之为《2011版标点符号使用中的十大误区》以示区别。在此,也恳请诸君转载使用或编辑发表之时不要忘了注明出处和原创者。另外,我还要强调:每年的高考语文试卷一问世,便有很多热心的老师对高考标答进行解读,由于打印的不严谨和个人语文素养的差异,造成网上很多以讹传讹的打印错误和莫名其妙的解读。
一、概数中间加顿号 邻近两个数字连用表示概数,中间不能加顿号。如:
(1)一起去的有十七、八个人,有我的姐姐、表哥、表妹、同学…… 等。(93年上海高考卷)
(2)小河对岸三、四里外是浅山,好似细浪微波,线条柔和,蜿蜒起伏,连接着高高的远山。(95年全国高考卷)
(3)参加新春茶话会的有退居二、三线的老同志们。 他可能是一位退居二三线的老同志。
【注】表概数的地方不能用顿号,但表确数的地方必须有顿号。因此读懂句子语境,判断是表概数还是表确数很重要。(1)句中“十七、八个人”和(2)句中“三四里”均表一个概数,表示大概人数和大概距离,它们之间不应该加顿号。另外,(1)句中“……”与“等”语法功能重复,舍弃一个。(3)句中两个例子是正确的。
二、非疑问句用问号 主要有两种类型:
(一)有些具有句子形式的文字虽含有疑问词,但其在整个句子中却作成分,而整个句子表达的又是陈述语气,所以句末应该用句号,而不应该用问号。如:
(4)要在城西修建立交桥的消息传出后,许多人都非常关心这座立交桥怎么建?那里的近千株树木将怎么办?(94年全国高考卷)
【注】该句中虽含有两个疑问词“怎么”,但都在谓语动词“关心”的统领之下,整个句子表达的并不是疑问浯气,而是陈述语气。所以,该句第一处问号应改用逗号,第二处问号应改用句号。
(5)她认真看过这些信后,郑重地转给了有关部门,不知道有关部门收到这些信后作何感想?能不能像影片中那位女法官那样秉公断案,尽快解决问题?(04年湖北高考卷)
(6)网络技术对艺术传统的冲击不容忽视,对新艺术形式的催生已初露端倪。人们不得不思考,高科技的发展将导致艺术的沉沦?还是会迎来新时代的文艺复兴?(04年天津高考卷)
【注】该句第一处问号应改用逗号,第二处问号应改用句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