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资源下载
- 语文专栏
- 高考
- 高考热点
- 所有版本 - 文章内容
|
|
|
资源分类: |
高考 |
资源大小: |
135.40 KB |
资源版本: |
所有版本 |
上传:莫丽华 |
审核发布:管理员 |
下载次数: |
6人次 |
下载权限: |
非会员下载
|
下载点数:
|
0点
|
下载地址: |
下载地址 |
|
|
资料简介 |
2010高考语文核按钮专题23:报告阅读 考纲考点解析 【考纲解读】 2008年广东省语文《考试大纲》对07年实用类文本的考查有所调整:将“调查报告”修改为“报告”。“调查报告”给人说明文的感觉,去掉“调查”表明所选的材料涉及的面会更广,可以综合运用各种表达方式,而且文学性可读性会较强,让人联想到“报告文学”之类的材料。显然这种改动为选材提供更宽的范围,为减少舆论用传统的眼光来判断所选的材料是否是典型的“调查报告”作好铺垫。从这个角度来说,实用类文本的阅读考“报告”是迟早的事。 报告阅读的考查同“传记阅读”部分。 【考点透析】 一、报告的含义 报告是向上级机关汇报工作、反映情况、提出意见或者建议、答复上级机关的询问时使用的公文。报告的使用范围很广,按照上级部署或工作计划,每完成一项任务,一般都要向上级写报告,反映工作中的基本情况、工作中取得的经验教训、存在的问题以及今后的工作设想等,以取得上级领导部门的指导。如 “审计报告”、“评估报告”、“立案报告”、“调查报告”等。 二、报告的基本特征 1.单向性 报告是下级机关向上级机关汇报工作、反映情况、提出建议时使用的单方向上行文,不需要上级机关给予批复。在这方面,报告和请示有较大的不同,请示具有双向性特点,必须有批复与之相对应,报告则是单向性行文,不需要任何相对应的文件。为此要特意提请注意:类似“以上报告当否,请批示”的说法是不妥当的。 2.陈述性 报告在汇报工作、反映情况时,所表达的内容和使用的语言都是陈述性的。本单位遵照上级的指示,做了什么工作、怎样做的这些工作、取得了哪些成绩、还存在哪些不足,必然要一一向上级陈述。反映情况时,也要把时间、地点、人物、事件、原因、结果叙述清楚,向上级机关提供准确的现实性信息。即便是提出建议的报告,也要在汇报情况的基础上,才能深入一步提出建议来。 3.事后性 在机关工作中,有“事前请示,事后报告”的说法。多数报告,都是在开展了一段时间的工作之后,或是在某种情况发生之后向上级作出的汇报。但建议报告没有时显的事后性特点,应该尽量超前一些,如果木已成舟,再提建议也是没有意义的了。 三、报告阅读的要求 (一)报告的标题 报告的标题,有两种写法,一是发文机关+主要内容+文种的写法,如《中共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关于清理党政干部违纪违法建私房和用公款超标准装修住房的报告》;二是主要内容+文种的写法,如《关于进一步加强我市公共场所防火工作的报告》。 (二)报告的正文 1.报告导语 导语指报告的开头部分,它起着引导全文的作用,所以称为导语。 不同类型的报告,其导语的写法也有较大不同。概括起来,报告的导语有以下几种类型: 背景式导语。就是交代报告产生的现实背景,例如: 前不久,中央纪委召开了部分省市清理党员干部违纪建私房座谈会,总结交流了各地清房工 作的情况和经验,并就清房中遇到的一些政策性问题,进行了讨论,根据各地的做法和座谈 会中提出的问题,中央纪委常委研究提出以下建议: 根据式导语。就是交代报告产生的根据,例如:根据省委、省政府领导同志的指示,我厅于去冬派人到涪陵市和渠县,与市、县的同志一道 ,对城镇贫困户的情况作了一些调查。涪陵市委、市政府和渠县县委、县政府对此十分重视 ,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立即采取措施,着手解决这一问题。现将两地城镇贫困户的情况及 采取的措施报告如下。 叙事式导语。在开头简略叙述一个事件的概况,一般用于反映情况的报告。例如:19××年2月20日上午9时40分,我省××市百货大楼发生重大火灾事故,市消防队出动15辆 消防车,经四个小时的扑救,大火才被扑灭。这次火灾除消防队员和群众奋力抢救出部分商 品外,百货大楼三层楼房一幢及余下商品全部烧毁。时值开门营业不久,顾客不多,加之疏 散及时,幸未造成人员伤亡。但此次火灾已造成直接经济损失792万余元。 目的式导语。将发文目的明确阐述出来作为导语。例如:为认真贯彻落实《国务院批转林业部关于进一步加强森林防火工作报告的通知》(国发〔19 ××〕42号)切实做好我市防火工作,保护和发展森林资源,更好地为改革开放和经济建设 服务,结合我市实际情况,就进一步加强森林防火工作提出以几点意见: 2.报告主体 报告的主体也有多种写法,下面择要介绍几种常见形态。 总结式写法,这种写法主要用于工作报告。主体部分的内容,以成绩、做法、经验、体会、打算、安排为主,在叙述基本情况的同时,有所分析、归纳,找出规律性认识,类似于工作总结。 总结式写法最需要注意的是结构的设计安排。按照总结出来的几条规律性认识来组织材料、安排层次,是最常用的结构方式。例如2000年3月5日在第九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上朱熔基总理所作的政府工作报告,全文分为十个部分,分别是:一、1999年国内工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