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现代化史观:现代化史观强调农业文明向工业文明的转化,是历史的纵向发展,现代化发生在封建社会后期,是人类社会从传统的农业社会向现代工业社会转变的必经阶段。它是以科技为动力,以经济的工业化和政治的民主化为核心,包括经济制度、政治制度、生活方式乃至思维方式的全方位的社会变革。资本主义、社会主义是人类实现现代化的两种基本途径,走什么道路是历史的选择,由国情决定。
二、全球史观(整体史观):关注的是历史的横向发展,认为从1500年地理大发现之后,人类社会发展的过程是从分散发展到整体发展的过程,现代化浪潮从英法美等西方国家逐步向世界其他地方扩展,生产力发展和世界交往是人类历史横向发展的动力。整体史观还认为,以生产力发展为基础的人类交往推动了历史的横向发展,要重视人类交往的历史:包括交通工具、国际会议、国际组织、国际战争、思想文化交流与人类交往的发展;要从世界历史发展的全局认识中国历史。
三、文明史观:通常被称为文明史研究范式,是研究历史的一种理论模式。文明史观的特点:
首先,文明史观把人类文明演变划分为农业文明时代和工业文明时代,农业文明分为新石器时代、青铜时代和铁器时代;工业文明分为手工工场时代、蒸汽时代和电气时代。
其次,重视至今仍有重大影响的文明成果,从现实追溯历史,从历史联系现实,说明现代文明是如何传承演变的,把历史与现实予以结合。比如要理解中国传统思想在现实社会中所具有的重大意义,历史上古希腊、古罗马时代形成的民主的运作方式和法律的现实意义,等等。
第三,要正确评价各种文明成果,正确认识人类文明成果与代价的关系。人类文明每前进一步,都须付出代价,如战争、浩劫、争权夺利和历史暂时的倒退……这些代价与文明进步所带来的成果相比是次要的,我们不能过多地讲代价,从而忽略了人类坚韧不拨的追求文明的诚恳的步伐。
第四,以文明类型作为基本研究单位,承认文明的多元性,承认历史发展的多样性;既要看到人类社会发展有共同的规律和趋势,又要看到各个文明的独特性,同时还应关注不同类型文明之间的关系。
第五,把中华文明纳入到世界文明中考察,从人类文明发展的大背景下考察中国文明的演进,同时又从中国文明的角度看待世界其他文明的发展。
第六、处理好文明史观与现代史观、全球史观(整体史观)的关系,三种史观都着眼于生产力的发展变化,也是相互联系和包容的。文明史观更具有宏观性,现代史观和全球史观主要着眼于近现代,强调的是1500年以来农业文明向工业文明的转变和工业文明向全球扩散的历史,是文明史范式的一个特定阶段。
新课程高考试题注重考查中华文明和世界其他文明的发展、相互碰撞与交汇,以及中华文明对世界文明的贡献。以文明史观为主线构建试卷结构体系,突出考查历史主干知识,同时也体现了现代史观和整体史观。从试题模块结构来看,政治史和经济史依然是试卷的“主角”,但在新课程“以文明角度看历史”这个新理念影响下,突出文明史观,关注文明历程,文明史的分值比重将会增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