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时间分析类
例:1919年春,上海各界人民积极参加爱国运动,上海“大世界”娱乐场中的跑马生意也随之萧条了,有人在其大门上贴了一副对联:“正应筹策补亡羊,哪有心思看跑马。”其中“亡羊”喻指:
A.帝国主义强迫中国签订《辛丑条约》 B.辛亥革命的果实被袁世凯所窃取
C.日本强迫袁世凯政府接受“二十一条” D.中国在巴黎和会外交失败
时间是历史的第一要素,解题时一定要注意看时间,找出时间,做上相应的记号。此题的时间是1919年,A.是1901年 B.是1912年 C.是1915年 ,因此只能选D,巴黎和会发生于1919年,并成为五四运动的导火线。要求同学门在复习中应记会每件历史事件的时间或时期,这是学习历史关键的一步。
练:毛泽东同志曾对一个外国人说:“一九二七年,老蒋够厉害啦!它把我们像鸡蛋一样地摔在地上。可他没想到……我们还会孵出小鸡来!”对“孵出小鸡”最准确的理解是
A.发动起义,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统治 B.召开遵义会议,扭转时局
C.找到“工农武装割据”的革命道路 D.提出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方针
2,地点分析类
例:16世纪葡萄牙著名诗人德?卡蒙斯这样深情地描绘他的祖国:“大陆,在这里是尽头;
大海,在这里才开头。”诗句中反映了他对祖国引以为豪的是
A.成为“海上马车夫” B.垄断欧亚之间的贸易
C.率先开辟新航路 D.处于欧洲商业中心地位
地点也是历史的基本要素,解题时,看到地点也要做上相应的记号来提醒自己。找到此题的地点是葡萄牙便容易得出答案,“海上马车夫”指的是荷兰,垄断欧亚之间的贸易——是指奥斯曼土尔其帝国,处于欧洲商业中心地位——16世纪前是意大利,16世纪后主要指英国,而率先开辟新航路的是葡萄牙人迪亚士。
练:有历史学家发出感慨:“为什么工业化浪潮不是在法国之后穿过地中海而席卷突尼斯、阿尔及利亚呢?是地中海太宽阔了吗?果真如此,那么为什么又能横渡大西洋而北美生根开花?”这主要说明:
A.海洋国家比大陆国家更容易接受新事物 B.地缘是一个国家发展进程中的重要因素
C.制度是一个国家发展进程中的重要因素 D.要实现工业化就必须发展资本主义制度
3,人物分析类
例:列宁认为:“不摧毁旧的社会经济结构——商业、小经济、小企业、资本主义,而是活跃商业、小企业、资本主义,审慎地逐渐地掌握他们。”在这一思想指导下,苏俄实行了
A.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B.新经济政策
C.社会主义工业化政策 D.农业集体化政策
人物是历史活动的主体,解题时要注重人物,做上记号后认真审题。找到此题人物是列宁就很容易排除C. D.,C. D是在斯大林时期发生的,再从“活跃商业、小企业、资本主义”
这句话,就可排除A.了。
练:王羲之创作的《兰亭序》,“字势雄强,如龙跳天门,虎卧风阁”。其书体被认为既有审美价值,又有实用价值,雅俗共赏。你知道这种书体及产生的时问吗?
A.行书——宋 B.隶书——汉 C.楷书——秦 D.行书——魏晋
4,事件分析类
例:在俄国十月革命后的国内战争时期,一位市民拿着100卢布到粮店购买了100斤粮食,这是真的吗?其依据是什么?
A、真的,新经济政策 B、假的,余粮收集制
C、假的,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取消一切自由贸易 D、真的,余粮收集制
历史事件是历史的载体,是历史主体,解题时要能找出题干中所表述的历史事件,并做好相应记号。此题所表述的事件是“十月革命后的国内战争时期”,找到这事件,结合课本,想到此时只有战时共产主义政策,问题便解决了。
练:欧洲文艺复兴倡导的人文主义与欧洲启蒙运动宣传的理性主义,两者的共同点是
A、反对君主专制,倡导君主立宪 B、反对封建束缚,崇尚自由平等
C、反对私有制,要求平均分配 D、反对特权,重视公共意志
5,根源分析类
例:当代著名的人类学家安德森在他的名著《中国食物》里谈到,中国乃至整个东亚很少吃牛肉,而牛肉却是西方饮食文化中必不可少的食物原料。造成这种饮食习惯差异的根本原因是
A.历史传统的不同 B.生产方式的不同 C.生活习俗的不同 D.宗教信仰的不同
分析历史事件的根本原因可以说是公式化的,历史事件的根本就是从经济的角度上看,只要看看选项上有没有经济类的选项就可以了。本题B.选项是经济类,因此本题一定选B.记住,此类题目考试中常出现,同学门一定要学会运用了。
练:辛亥革命推翻了君主专制制度,但民主政治却没有实现。根本原因在于
A.资产阶级的软弱和妥协 B.中国封建经济仍占主导地位
C.袁世凯篡夺了辛亥革命的果实 D.帝国主义的干涉和破坏
6,最大影响分析类
例:民族资本主义工业的“短暂的春天”对中国历史发展产生的最大影响是
A.客观上抵制了列强的经济侵略 B.壮大了民族资产阶级的力量
C.为新文化运动提供了前提条件 D.奠定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阶级基础
影响是历史的重要环节,最大的影响的判断方式就是历史最深远的影响,解此类题目,只要判断四个选项中哪个影响最长远就可以了。本题选项“D.奠定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阶级基础”中“民主主义革命”是中国近代历史主题,贯穿整个中国近代史,是最大,最长远的影响,因此选D.
练:北魏实行均田制的最大影响是
A.减轻农民的负担 B .加速北方各族封建化的过程
C、有利于商品经济的发展 D.巩固北魏的统治
7,实质分析类
例:鲁迅说,近代中国“简直是将几个世纪缩在一时:自松油片以至电灯,自独轮国以至飞机,自标枪以至机关枪,——都摩肩挨背的存在。”上述现象反映的实质问题是
A.传统风俗习惯根深蒂固 B.传统社会向近代社会转变
C.新旧风俗杂陈 D.西方文化对中国影响
历史事件的实质,性质往往指社会深层的内容,不是表象的。解此类题目,不能选题目上可以直接看得到的,要往当时社会深层去思考。此题A,C,D都是在题目中就可直接看出来的现象,那只是历史的现象,不是实质。而B选项从题目中无法直接看出来,但它是社会深层次的东西,因此本题选B
练:民国时期,在社交礼仪上逐渐用西方的握手、鞠躬取代跪拜礼。称呼上用“先生”“同志”取代“老爷”“大人”,这一变化在本质上体现了
A.近代化的历史趋势 B.民主共和的平等精神
C.西学的中国的发展 D.“中学为体,西学为用”
8,现象分析类
例:白居易诗:“机梭声札札,牛驴走纭纭。……有财不行商,有丁不入军。家家守村业,头白不出门。”诗中的描述反映了①男耕女织的自然经济②重视农业的观念③家庭手工业的发展促进了商品流通④安土重迁的思想
A. ①②③ B. ①②④ C. ①③④ D. ②③④
历史事件的现象与历史事件的实质恰好相反,历史事件的实质往往指社会深层的内容,而历史事件的现象则是表象的,题目中可以直接看出来的就是历史的现象,此题①②很容易看出,从“家家守村业,头白不出门”可以看出“④安土重迁的思想”,而“促进了商品流通”是无法直接看出来的,因此不能选③,只有①②④了
练:明朝冯梦龙在《三言两拍》里有很多关于社会现象的描写,其中有这么一段话:杨八志(陕西商人)与李氏商议道:“我年近三旬,读书不就,家事日渐消乏。祖上原在闽、广为商,我欲凑些资本,买办货物,往漳州商贩,图几分利息,以为赡家之资,不知娘子意下如何?”该材料反映了
A.资本主义萌芽出现 B.八股取士扼杀人才 C.重农抑商的社会风气 D.长途贩运发展
9,经济基础决定类
例: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出现的根源是
A、巩固皇权 B、封建经济的分散性 C、地方割据混战 D、封建社会的阶级矛盾
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这是基本的政治学理论,这理论是常在历史上运用的,一定要记住,而且还要会运用。此题“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属于上层建筑的概念,按造“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就很容易得出B选项。此题型类似于“5,根源分析类”,同学门可以回过头再去看看。
练:古代中国建立起中英集权制度,而古希腊确立起民主政治,造成这种差异的决定因素是
A. 地理环境 B.经济形态 C. 政治条件 D. 文化条件
10,目的分析类
例:从目的上看,希腊的民主政治和罗马的法律建设都是为了
A.维护所有公民的利益 B.建立起强大的中央集权
C.维护奴隶主阶级的根本利益 D.确立起文明的典范
目的基本都是为自己所服务的。统治者的所作所为是为统治者自身利益的,国家的对外行为也是为本国利益的。解此类题目只要把题目上身份确定,便可得出其目的。此题“希腊罗马”是处于奴隶社会,从维护本身利益角度来看,容易选出C.
练:春联是日常生活中对书画艺术的实用。“春联之设,自明太祖始。”朱元璋始令春联用朱砂纸作底,用黑墨写字,并取名为“万年红”(“红”与“朱”义同)。朱元璋此举用意在于
A.强调“朱”姓的尊贵显赫 B.祈盼“朱”姓政权的长治久安
C.营造红红火火的新年气氛 D.改革节日的风俗习惯
11,概念解析类
例:唐代文学家柳宗元说:“周之失,在于制;秦之失,在于政,不在制”。材料中的两个“制”分别是指
A.分封制和郡县制 B.宗法制和郡县制
C.分封制和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 D.宗法制和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
历史有许多历史概念,对于历史概念一定要真正明白其中的含义,才能正确地运用。此题涉及到分封制,郡县制,宗法制,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明白这四个历史概念,才能正确答题。“周之失,在于制”导致周朝灭亡的制度是分封制,“秦之失,不在制”秦的制度本题有郡县制,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但此题很明显有前后对应的意思,郡县制恰好能弥补分封制的不足,因此不选C.,而是选择A.
练:在全球金融危机下,可具有向相关国家提供贷款以稳定汇率的职能的国际组织是
A.世界贸易组织 B.世界银行
C.亚太经合组织 D.国际货币基金组织
12,范围分析类
例:从社会进步和制度创新的角度看,20世纪初期国际社会最重大的事件是
A.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兴起 B.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
C.马克思主义产生 D.中国清王朝被推翻
看清楚历史的范围对于解答题目很关键,范围判断不明确,则容易选错。本题的范围是“社会进步和制度创新的角度”,特别是“制度创新”。 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进入社会主义,属于制度创新的范围,因此选B.。注意,本题“D.中国清王朝被推翻”中国的社会制度仍没有发生变化,仍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只是君主专制制度结束而已。
练:社会转型时期矛盾错综复杂,许多思想家反对专制、暴政,主张“民本”。下列人物中持这一思想主张的有
①孟子 ②董仲舒 ③孙中山 ④卢梭
A.①② B.③④ C.①②③ D.①③④
13,成果分析类
例:中国近代化是指工业化和与工业化相伴随的政治、经济和文化等方面的变化。据此指出,20世纪初中国近代化的最大成果是
A.机器工业的出现 B. 民族工业的发展 C.民主政体的建立 D. 传统观念的转变
成果类题目,特别是最大的成果,有一个基本的判断是“最大的成果基本上是从政治的角度来判断的”,成果与根本原因不同,根本原因是从经济上来判断,而成果是要从政治上来判断的。记住此类规律,本题容易选到C.。“C.民主政体的建立”是属于政治的。
练:辛亥革命在中国近代化进程中的最大成果是
A.推动了中国的政治民主化 B. 扩大了中国和世界的交流
C.极大解放了社会生产力 D. 使民族资本主义初步发展
14,最佳选择类
例:罗斯福新政中有利于长期性地解决失业造成问题的主要措施是
A.举办公共工程 B.整顿财政金融 C.建立社会保障体系 D.保护劳工权利
此类题目有一个特点,那就是四个选项都是正确的,要判断选择出一个最符合题目意思的选项。当你看到四个选项所表述的话都是对的时候,此题便是要选最佳的一个了。本题要求“有利于长期性地解决失业”,特别是“长期性”这个词,只有“C.建立社会保障体系”才能做到,而“举办公共工程”只能解决一段时间。
练:“太平天国运动为中国的近代化减少了阻力”。这一说法的主要依据是太平天国运动
A.提出了具有革命的土地纲领 B.打击了封建统治势力
C.要求发展资本主义经济 D.吸收西方基督教文化
⊙该文章转自[历史风云网]:http://www.lsfyw.net/Article/HTML/46153.htm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