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适应素质教育下的课堂教学改革,提高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培养学生自主合作学习的意识和能力。依据素质教育新理念,结合学科特点和学生具体情况,我们提出“课上教师指导学习+课下小组自主合作学习”的“循环大课堂教学模式”。
一、科学理念、创新模式:
明确目标、自主学习
小组交流、合作探究
课堂讨论、激发动力
及时点评、辩疑解难
训练巩固、查疏补漏
知识迁移、延伸课堂。
五大教学模块只是一个宏观的课堂教学框架,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应根据学科及课型的特点采取相应的变式。教学过程中要体现“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三维目标,落实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观,把课堂真正还给学生。努力实现学习方式的转变。坚持先学后教,以学定教,尽最大限度的引导学生合作学习,生生互动,师生互动。
二、群策群力,充分准备:
1.在学科组教研活动时要发挥每一位成员的积极性,学科组组员之间交流教学过程中出现的问题,介绍好的经验。实行超前备课,提前一周备课,在备课中不仅要体现教材内容,还要体现指导学生学习的方法,体现学生的学习活动。并有一次集中讨论的时间,针对教材内容进行详细分析,解决可能出现的问题,制订详细的教学计划。
2.加强听课、评课质量。教研组教师积极参与听课,把教学过程详细记录,并对过程进行点评,课后及时评课,对教学过程中的亮点给予肯定,同时针对不足提出意见及时改进,以提高课堂教学效果。通过不断相互学习,共同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三、调动学生、深化教学
1、针对学生对历史学科的学习完全依赖课堂时间,课后不复习巩固,对知识的掌握不牢固的情况,将班级学生分成学习小组(6-9人一组),培养“小老师”,组织学习互助,帮助少部分学有所困而老师不能及时照顾的学生;让组长协助教师对学生的掌握情况进行检查,教师进行抽查,增强教师对学生的学习情况的全面了解。
2、学生习惯教师对知识的灌输,不积极动脑思考问题,甚至学生在做一些综合性题目时,根本不去思考,而是要老师直接说答案,这样根本无法适应灵活的试题模式。对此,应多渠道搜集形式多变的题目,以加强学生习题练习的方式,使学生熟能生巧,培养他们的分析、归纳能力。同时,在讲解过程中,教师不要急躁,见学生不回答,时间不够用,就着急把答案说出来,而应该给予学生时间进行充分思考。不能怕课堂完不成任务,就急于赶进度,而应该扎扎实实地进行课堂教学,让学生把知识点掌握牢固。
3、教师应加强对学生的管理,督促学生课下学习。学生自觉性比较差,就需要老师的不断提醒。课上教学活动深入学习小组参与学生的讨论,发现学生存在的问题,课下经常性的和学生交流一下学习心得,听取学生的建议和要求这样可以增强学生对历史学科的兴趣。
4、教学过程中,科学合理分配教学时间,教师讲解时间不要过长,而且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起到的是对学生进行点拨的作用,不要满堂灌,要给学生充足的时间,让学生的自主学习、活动、探究成为课堂主体。
四、实施方法
1、课堂检测(5分钟)。检查上一节课学生课下复习、掌握的情况。一般采用提问的方式进行,然后,对不同学习小组的回答进行点评。最后,针对存在问题强化记忆。
2、提出问题,自主学习(15-20分钟)。教师利用学案预设问题指导学生进行学习,学生根据问题,阅读课本,找出答案,并在课本上标注出来。然后小组组员之间进行交流,合作探究,形成共同答案。
3、辩疑解难(5分钟)。教师要善于捕捉和搜集教学反馈信息,并及时调整教学内容和方法,引导学生发现规律、揭示规律、掌握规律,构建知识体系,提高思维与表达能力。教师与学生共同研究、一道探讨,从而,使学生从中获得知识、提高能力,真正做到举一反三,融会贯通。
4、随堂练习、查疏补漏,提高能力(10分钟)。根据所学习研究的内容辅之以与之相适应的检测练习,比如学案习题、《基础训练》,让学生既可以了解自己所学知识的不足,又便于老师及时掌握学生学习过程中的疏漏,及时弥补,使学生能一步一个脚印,扎扎实实的进行历史学习。
5.预发学案、延伸课堂(5分钟)。提前将下一课的学案发到学生手中,指导学生做好课下的预习活动。
历史学必须以提高课堂教学质量为中心,围绕课堂教学改革的要求,对课堂教学进行探索,我们课堂教学改革在摸索中不断进步,切实提高课堂教学质量,为推动素质教育,实现学生素质的整体提高做出应有的贡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