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1.寻找生活中的声音。 2.歌曲《大雨和小雨》。 3.听听我创造的声音。 教学目标: 1.能寻找并模仿生活中的声音。 2.能创造几种声音。 3.学唱歌曲《大雨和小雨》。 教学过程: (一)寻找生活中的声音 1.教师用猜谜语的方式,启发学生用耳朵仔细听辨生活中的各种声音(谜面:左一片,右一片,住在山两边,说话听得见,相互难见面。谜底:耳朵)。 2.启发学生注意“观察”——“倾听”生活中的各种声音,并模仿这些声音。 3.教师将学生所倾听到的声音进行简单分类,再分别播放教材中城市、森林、乡村的声音,学生分辨、模仿并简单说明这些声音有什么特点? 4.想一想,说说生活中还有哪些声音。 (二)歌曲《大雨和小雨》 1.雨是一种自然现象。有大雨也有小雨。下面我们来学唱一首关于雨的歌曲——《大雨和小雨》。 2.由教师范唱或听录音。 3.跟着教师学唱《大雨和小雨》。 4.讨论大雨和小雨的声音有什么特点? (三)听听我创造的声音 1.我们刚才听到的声音都是生活中的声音。我们能不能创造一些声音呢?按教材提示创造出声音。 2.能不能自己创造一些与教材中不同的声音呢? 3.用几种声音连在一起表现一定的内容。 教学评价: 1.能积极参与声音的探索,听辨出两种以上的声音。 2.会唱《大雨和小雨》。 3.能创造两种以上不同的声音。 |
第二课时 |
教学内容: 1.音乐活动“在音乐厅里”。 2.歌曲《布娃娃弹琴》《大鼓和小鼓》。 教学目标: 1.能说出几种乐器的名称,感受人声与乐器的不同音色。 2.会唱《布娃娃弹琴》《大鼓和小鼓》。 教学过程: (一)在音乐厅里 1.教师播放音乐厅里合唱和管弦乐队的录像。提问:除了生活中的声音还有什么声音呢(唱歌的声音和乐器的声音)? 2.请你在教材图中找一找,你认识哪些乐器呢?学生说出一种乐器,教师就可以出示这种乐器的图片并播放声音,如有学生会演奏,可在课上为同学们演奏,最后教师再介绍其它的乐器。 3.有打击乐器的可让学生敲击一下,感受这些乐器的音色。 4.还知道其他的乐器吗? (二)学唱《布娃娃弹琴》 1.你们知道木琴是什么形状,它发出的是怎样的声音吗?教师可出示木琴的图片并播放一首木琴曲(如《草原小骑兵》片断)。下面我们来学习一首新歌《布娃娃弹琴》。 2.教师范唱或放录音。 3.跟着老师学唱《布娃娃弹琴》。 4.边唱歌曲边做律动。 (三)学唱《大鼓和小鼓》 1.播放少先队鼓号队的录像,提问:队伍中有什么打击乐器呢(大鼓和小鼓等)? 2.大鼓和小鼓的声音有什么不同(高低、强弱、音色不同等等)? 3.学唱《大鼓和小鼓》。 4.边走步边唱《大鼓和小鼓》并模仿打鼓的姿势。 (以上两首歌曲也可以选择一首学唱)。 教学评价: 1.能认识一种以上的乐器并说出它的名称。 2.会敲击一种打击乐器。 3.会唱《布娃娃弹琴》和《大鼓和小鼓》中的一首。
|
第三课时 |
教学内容: 用声音编织的故事——小白兔盖新房(一)。 教学目标: 了解《小白兔盖新房》的故事大意,初步找出能表现故事情节的相应的声音。 教学过程: 1.教师先给学生讲述《小白兔盖新房》的故事。 2.教师出示图片,请学生复述故事内容。 3.教师与学生一起讨论如何用身边的材料表现雷、闪电、大风以及故事情节中要求表现的声音。 4.安排学生课下寻找能表现制《小白兔盖新房》内容的声音材料。 教学评价: 1.能复述《小白兔盖新房》的故事。 2.能够创造出表现风、雷、闪电的声音。 |
第四课时 |
教学内容: 用声音编织的故事——小白兔盖新房(二)。 教学目标: 能用声音表现《小白兔盖新房》的故事,并在表演中担任一个角色。 教学过程: 1.学生复述《小白兔盖新房》的故事。 2.将学生分成2~4组,讨论如何用声音来表现。 3.分组到前面表演。由一位同学讲故事,其他同学用声音来表现。 4.师生共同评价。 5.如有时间还可创编其他内容。 教学评价: 1.能积极地参与创编活动。 2.能与组内同学团结合作。 3.能在表演中创造出一种声音并担任表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