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景资料】
2009年10月13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2009年公布了“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和“急需保护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我国申报的端午节、中国书法等22个项目新入选“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羌年等3个项目入选“急需保护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加上此前已入选的昆曲、古琴艺术等4项,中国已有29个项目列入名录,位居世界第一。
2009年6月13日是我国第四个“文化遗产日”,今年文物保护活动的主题为:“保护文化遗产,促进科学发展”,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活动的主题是:“弘扬民族文化,延续中华文脉”,并首次设立文化遗产日主场城市(今年确定在古都杭州)。自6月13日开始,从杭州到北京、陕西、山西等全国各地,陆续开展了“2008年度全国重要考古新发现文物展”、“外交官走近文化遗产”、“秦俑博物馆兵马俑一号坑”考古发掘仪式、“中国记忆——文化遗产日”大型直播节目、“我与恐龙的约会”、少数民族传统音乐舞蹈专场、表彰文博事业杰出人物等丰富多彩的活动。
【知识精析】
政治学科
(一)生活与哲学
1.任何意识都根源于物质,其内容归根到底来自于客观事物。我国的文化遗产蕴涵着中华民族特有的精神价值、思维方式、想象力,体现着中华民族的生命力和创造力,是我国各民族智慧的结晶。保护文化遗产,传承优秀民族文化,是连接民族情感纽带、增进各民族团结和维护国家统一及社会稳定的重要文化基础,也是维护世界文化多样性和创造性,促进人类共同发展的前提。
2.意识能够反作用于客观事物。正确反映客观事物及其发展规律的意识,能够指导人们有效地开展实践活动,促进客观事物的发展。因此,我们必须大力发展有利于促进社会和谐的思想文化,必须始终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
3.任何事物都不能孤立存在,每一事物总是从过去的事物发展而来,又向未来的事物发展而去。事物是变化发展的,一成不变的事物是不存在的。发展社会主义和谐文化,必须坚持继承和创新的统一,继承和弘扬优秀的文化传统,努力建设既有深厚历史积淀,又有鲜明时代特征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进文化。
4.价值观作为一种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具有能动的反作用。价值观对于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活动具有导向作用,对于人生选择、人生道路具有重要的导向作用。弘扬长征精神,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有利于人们正确地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选择正确的人生道路,实现人生价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