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景资料:
2009年11月30日,第十二次中欧领导人会晤在江苏南京举行,第十二次中欧领导人峰会的主要议题是: 中欧关系、国际金融危机、气候变化 。中国国务院总理温家宝与欧盟轮值主席国瑞典首相赖因费尔特和欧盟委员会主席巴罗佐共同主持会晤。会晤后,中欧双方签署了5个合作文件。中方希望实现以下三个目标: 一、提升中欧战略互信,坚定双方对彼此发展道路的支持,进一步深化双方对中欧关系战略性的认识;二、对双方在政治、经贸、能源、人文等各领域对话与合作做出全面规划,明确合作方向;三、在全球性问题上昭示中欧和衷共济的决心,继续旗帜鲜明地反对一切形式的保护主义 。这次会晤是在全球性问题日益突出、世界处于大变革大调整的背景下召开的,受到国际社会的高度关注。形势发展要求中欧关系增强战略性、全面性和稳定性,就是要扩大双方在关乎人类发展进步的重大问题上的共识,深化政治、经济、文化等各领域的交流合作,排除疑虑和干扰,确保中欧关系沿着正确的轨道持续向前发展。会议签署了5个合作文件,包括:《中欧科技合作协定》、《中国科技部与欧盟委员会关于通过碳捕集与封存示范项目开展煤炭利用近零排放发电技术合作的谅解备忘录》、《中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与欧盟委员会企业与工业总司及能源与交通总司关于建筑能效与质量的合作框架》、《支持中国可持续贸易和投资体系》和《中欧环境治理项目》。
2010年是中欧建交35周年,尽管中欧关系曾经历波折起伏,但在双方共同努力下仍一路向前,中欧关系从未如此紧密相联。中欧都怀有坚定发展全面战略伙伴关系的政治意愿,期待彼此在发展道路上继续相互支持,共同致力于金融危机、气候变化等重大国际问题的解决。在本次中欧领导人会晤期间,双方将秉着坦诚、务实和前瞻的精神,共同规划中欧关系美好未来,积极推进互利共赢合作,谱写中欧关系发展新篇章。
知识精析:
1、政治学科:
当代世界市场和我国的对外贸易,经济全球化,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必须面向世界;事物的联系是普遍的、客观的,要以发展的观点看问题,坚持矛盾分析的方法,承认矛盾的普遍性与客观性,是正确对待矛盾的前提;我国的国家对外职能,国际关系及其决定因素,和平与发展是当今时代的主题,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我国外交政策的决定因素,我国外交政策基本点。
2、 地理学科:
欧盟所在地区的地理环境特点;英国、法国、德国、瑞士、西班牙的重要特征,世界区域经济集团内向的保护性和外向的竞争性;中国与欧盟合作分别具有的优势条件以及合作的领域等。
3、历史学科:
英国、德国、瑞士、西班牙等国的历史;东汉、唐朝、元朝、明清时期,中欧友好交往与经济文化的交流,尤其是四大发明传入欧洲及其影响;新航路开辟后,欧洲列强侵华及其给中国带来的影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