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嫦娥二号10月1日18时59分57秒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成功升空,中国探月工程二期揭开序幕。把嫦娥二号送入太空的是“长征三号丙”运载火箭。这是这种推力更大的新型火箭第一次用于探月发射。这次发射也标志着我国成功突破直接地月转移轨道发射技术。这一技术的突破,为嫦娥二号铺就了一条“快速路”,奔月时间比嫦娥一号减少7天。进入地月转移轨道后,嫦娥二号的太阳能帆板很快展开完毕,完成了独自奔月的第一个步骤。接下来,它还将经历修正轨道、空间环境探测、巡航、X频段测试实验、紫外导航试验等步骤。如果说嫦娥一号是为中国人开启通往月球之路的钥匙,嫦娥二号就是实现最终目标的又一探路先锋。
理论分析:
一.从经济常识角度
1.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具有强有力的宏观调控。嫦娥二号能够成功发射,我国航天事业得以顺利发展的关键是党和国家高度重视以及社会主义具有集中力量办大事的优势。
2.财政的作用。嫦娥二号任务总经费投入大约9亿元人民币,这体现了财政具有促进科技事业发展的作用。
3.科技开发与应用的国际化。嫦娥二号上也开展了一些国际合作。比如在测控方面,欧洲航天局给了我们一些支持,我们利用他们的一些航天站来作为我们的备份,延长了我们的测控时间。而我们的科学数据也免费提供给他们,实现资源共享。
二.从哲学常识角度
1.意识对物质有反作用,正确意识能指导人们的实践活动,促进客观事物的发展。嫦娥二号的成功发射说明“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特别能攻关、特别能奉献”的载人航天精神,鼓舞着广大航天科技工作者,促进了我国航天事业的发展。
2.尊重客观规律与发挥主观能动性的关系。嫦娥二号成功发射是人类认识和利用规律的结果,同时也科技人员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团结协作,刻苦攻关,勇于探索,敢于创新的结果。
3.整体和部分的关系。整个探月工程下面分成五大系统,包括运载火箭系统、测控系统、卫星系统、地面应用系统和发射场系统,这五大系统参与的人员有数万人。由于协调一致,整个工程进行得有条不紊,这体现了当部分以有序合理的结构形成整体时,整体就具有全新的功能。
4.事物是普遍联系和变化发展的,要坚持用联系和发展的观点看问题。与三年前首次奔月的嫦娥一号一样,嫦娥二号依然是一颗绕月探测卫星;然而,嫦娥二号绝非嫦娥一号的简单重复。承前启后,继往开来,为未来的嫦娥三号实现“落月”充当先导,这才是嫦娥二号的历史使命。
5.内因是事物变化发展的依据,要高度重视内因的作用。我国的嫦娥工程走的是一条自主创新之路,只有通过自力更生才能够使得我国的航天成就让世人瞩目。
6.量变是质变的前提和必要准备,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既要重视量的积累,又要不失时机地促成飞跃。中国月球探测工程分为“绕、落、回”3个阶段,继嫦娥一号完成以“绕”为目标的一期任务后,嫦娥二号、三号、四号将共同组成以“落”为目标的二期工程。
7.人生的真正价值在于对社会的贡献。广大航天科技工作者以特别能奉献的载人航天精神,为我国航天事业做出新的重大贡献的同时,实现了其人生价值。
8.实践是有意识有目的的能动性活动。获取月球表面三维影像、探测月球物质成分、探测月壤特性、探测地月与近月空间环境是嫦娥二号科学探测的四大任务。
三.从政治常识角度
1.当今国际竞争的实质是以经济和科技为基础的综合国力的较量。我国要想在未来国际竞争中处于有利地位,就必须大力发展经济和科技。嫦娥二号成功发射标志着我国综合国力、科技实力的提高,国际地位进一步上升,充分展示了中国人民实现民族伟大复兴的坚强决心。
2.我国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探月工程是一项和平利用太空的事业,我们和有关国家和国际同行在平等互利的前提下开展更多的国际合作,这体现维护世界的和平与促进共同发展符合我国外交政策的宗旨、基本目标和发展对外关系的基本准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