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教材分析
第四单元“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旨在培养社会主义的建设者,高中生是未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主力军,是将来参与市场经济活动的主要角色,承担着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任。课程标准对本框的基本要求:阐明科学发展观的含义;说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最根本的是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不断解放和发展生产力;理解什么是新型工业化道路;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说明我国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必须坚持科学的发展观。
二、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1)通过教学使学生识记的知识:片面追求经济快速增长的后果。以高新技术产业为先导、基础产业和制造业为支撑、服务业全面发展的产业格局。
(2)通过教学使学生理解的知识:科学发展观的内涵。走新型工业化道路。统筹城乡、区域发展。
(3)通过教学使学生能够初步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分析的问题。结合典型事例,运用所学知识说明我国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必须坚持科学发展观。
(二)能力目标
(1)能准确把握科学发展观的内涵及要求的理解能力
(2)能根据实际情况运用科学发展观对社会经济发展提出合理化建议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1)牢固树立科学发展观的信念
(2)树立追求真理、热爱科学、尊重规律的科学的精神。
(3)增强节约意识和忧患意识。
三、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全面准确地理解科学发展观、经济协调发展的原因措施、新型工业化,统筹城乡发展,区域发展。
难点:科学发展观、走新型工业化道路、经济协调发展
四、学情分析
学生在上节课已经掌握了我国的小康社会是总体小康,是不全面、发展很不平衡的小康,那么引导学生如何才能够建设全面的小康呢?
五、教学方法
1.教师讲解为主,通过启发、引导学生讨论,让学生积极参与教学。
2.新授课教学基本环节:预习检查、总结疑惑→情境导入、展示目标→合作探究、精讲点拨→反思总结、当堂检测→发导学案、布置预习
六、课前准备
1.学生的学习准备:预习学案的内容
2.教师的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制作,课前预习学案,课内探究学案,课后延伸拓展学案。
七、课时安排:1课时
八、教学过程
(一)预习检查、总结疑惑
检查落实了学生的预习情况并了解了学生的疑惑,使教学具有了针对性。
(二)情景导入、展示目标。
教师活动:引导学生回顾上一节全面小康社会的目标
学生活动:积极思考。
教师引导:全面小康社会是一个较高标准的小康社会,国家的经济实力、综合国力、国际地位有明显的提升,人民生活更加美好富足。这样一个美好目标应该如何去实现呢?这就是本节课要学习的内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