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单元 中华文化与民族精神
考纲 |
考纲解读 |
1.灿烂的中华文化 |
通过我国不同民族的文化遗产说明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理解中华文化的包容性;了解中华文化是中国各族人民共同创造的 |
2.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 |
列举一些历史事实、英雄模范人物,说明中华民族精神的基本内涵;理解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和新时期爱国主义的主题;了解中国共产党对民族精神的继承和弘扬;结合爱国主义教育活动,说明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的意义和途径 |
本单元内容可概括为:两个基本特征,源远流长和博大精深;一个核心,爱国主义。高考的主要命题点有:①中华文化的特点;②中华民族精神的基本内涵;③弘扬和培育中华民族精神的必要性和措施。考查的题型以选择题为主,主观题考查主要集中在民族精神这一部分,侧重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教育。
复习中华文化的两大基本特征时,既要从二者的侧重点、见证(表现)、发展前景等方面进行详细区分,又要从二者都是中华文化的基本特征,都体现了中华文化具有包容性等方面进行理解。在复习民族精神的内容时,要把握好一个核心(爱国主义)和它的四个基本内涵,同时要注意收集一些名言警句,按民族精神的基本内涵和核心分类归纳。在复习弘扬和培育中华民族精神时,要从中华民族精神的重要性、时代特征、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的途径三个方面整理知识。
在复习中还要从中华文化的凝聚力和向心力角度,关注两岸关系的发展。从民族精神的角度,关注建国60周年以来,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各项活动。
第六课 我们的中华文化
一、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
1.源远流长是中华文化的基本特征之一,这表现在许多方面。①汉字、②史书典籍是中华文化薪火相传、一脉相承的重要见证。
2.③文字,是文化的基本载体,记载了文化发展的历史轨迹和丰富成果。文字的发明,使人类文明得以传承,标志着人类进入④文明时代。⑤汉字,为书写中华文化、传承中华文明,发挥了巨大的作用。汉字文化内涵丰富,今天为中华各族人民所通用,是中华文明的⑥重要标志。
3.我国历史上编撰的⑦史书,其规模之大,留存之丰,为世界所仅有。
◆ 温馨提示
汉字、史书典籍是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的重要见证,但不是唯一见证。
二、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
博大精深是中华文化的又一基本特征,这也表现在许多方面。
1.独特性:独树一帜、独领风骚。中国⑧文学艺术以其辉煌悠久的历史、丰富绚丽的内涵、鲜明独特的风格,在世界文学艺术宝库中占有重要位置。中国古代的科学技术注重实际运用,具有⑨实用性和⑩整体性特点,是中华民族生命力、创造力的生动体现。
2.区域性:一方水土,一方文化。我国幅员辽阔,各地自然条件的差别,经济社会发展程度不同,受历史、地理等因素的影响,各地区的文化带有明显的区域特征。不同区域的文化,长期相互交流、相互借鉴、相互吸收,既渐趋融合,又保持着各自特色。
3.民族性:中华之瑰宝、民族之骄傲。在中华文化的百花园中,各具特色的民族文化异彩纷呈,都为中华文化的形成和发展作出了重要的贡献。
◆ 温馨提示
源远流长这一特征是从中华文化的发展历程角度说的,博大精深这一特征是从中华文化的丰富内涵方面说的。也就是说,两个特征,各有角度。
三、中国各民族对中华文化的贡献
1.中华民族是多民族的共同体,中华文化呈现着多种民族文化的丰富多彩。中华各民族的文化,既有中华文化的共性,又有各自的民族特性。
2.各兄弟民族的文化相互交融、相互促进,共同熔铸了灿烂的中华文化。各民族的文化都是中华文化宝库中的瑰宝,都是中华民族的骄傲。
3.各族人民对共同拥有的中华文化的强烈认同感和归属感,显示了中华民族厚重的文化底蕴和强大的民族凝聚力。
四、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原因
中华文化之所以源远流长、博大精深,一个重要原因在于它所特有的包容性,即求同存异和兼收并蓄。所谓“求同存异”是指能与其他民族文化和睦相处;所谓“兼收并蓄”是指能在文化交流中吸收、借鉴其他民族文化的积极成分。这种文化的包容性,有利于各民族文化在和睦的关系中交流,增强对自身文化的认同,对其他民族文化的理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