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要求
1.学会与父母平等沟通,正确认识父母的关爱和教育以及可能产生的矛盾,克服“逆反”心理。
2.理解生命是父母给予的,体会父母为抚养自己付出的辛劳,能孝敬父母和尊敬长辈。
3.理解情绪的多样性,学会调节和控制情绪,保持乐观心态。
知识要点
1.我们应该孝敬父母。
(1)父母赋予我们生命,哺育我们成长,教给我们知识、技能和做人的道理。父母对子女的爱是世界上最无私、最伟大的爱。
(2)孝敬父母既是为人的基本要求,也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在现代社会,孝敬父母是基本的道德规范。
(3)孝敬父母,应该体现在日常生活中。
孝敬父母,就要听从父母的正确教导,认真学习,踏实做人。
孝敬父母,就要体谅父母和家庭的困难,生活上艰苦朴素、勤俭节约,不向父母提过分的要求。
孝敬父母,就要亲近、关心和帮助父母,同父母保持亲密融洽的关系;在衣食住行上首先想到父母;主动承担家务劳动,努力减轻父母的负担。
孝敬父母,就要赡养父母。长大后,不仅要物质上赡养父母,更要在精神上关心父母。
2.进入青春期容易与父母产生代沟。
(1)进入青春期后,我们朦胧地意识到自己正在变成“大人”;更多关注自己的言行和内心世界,自我意识和自尊心不断增强;对成人的依赖越来越少,独立性越来越强。我们开始逐步用批判的眼光看待父母,强烈希望并开始尝试与父母建立平等的关系。但很多父母仍然把我们当成“小孩儿”。因此,我们与父母
之间就产生了各种误解、分期、隔阂,甚至产生矛盾和冲突。
(2)由于我们与父母在知识水平、思想观念、行为方式等方面存在差异,因此,对同一问题的看法、态度不一定相同,这是双方矛盾产生的重要原因。
(3)我们与同伴之间越来越密切的关系也可能使我们与父母的亲情关系变得相对疏远。
(4)青春期,我们喜欢怀疑、探索、争论和批判,情绪敏感而不稳定,强烈而又脆弱,同时缺乏足够的理智。青春期的这些特点往往使我们以执拗的、对立的、反抗的心态对待父母,这又加剧了我们与父母之间的矛盾和冲突。
3.要学会解决与父母之间的矛盾和冲突。
(1)要认识自己的变化和特点,主动与父母沟通,让父母了解我们的变化,理解我们的愿望。
(2)客观地看待自己与父母在知识和能力上的差距,从内心尊重父母,愉快地接受父母正确的意见、建议。 (3)了解父母的辛苦、困难,体验父母的情绪和需要,关心父母的身体和心理状况,给予父母更多的精神安慰。 (4)调节、控制自己的情绪、态度,克服逆反心理。 (5)妥善处理尊重父母、孝敬父母与帮助父母的关系。
第二课 理解老师
教学要求
1.了解教师工作的特点,与教师有效地沟通,增进师生的感情。
2.理解情绪的多样性,学会控制和调节情绪,保持乐观心态。
知识要点
1.我们要尊敬老师。
(1)教师是人类文明的传递者,肩负着教书育人的神圣职责,这一职业是崇高的。教师对人类文明所做的贡献值得我们尊敬。
(2)尊师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在尊师方面,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为我们做出了榜样。在现代,全社会都在提倡尊师。
(3)对老师的尊敬体现在日常的学习和生活中:虚心听取老师的教诲,努力达到老师的要求;感激老师的关心和教育;与老师交往时要谦虚、恭敬,有礼貌;关心、体谅和帮助老师。
2.我们要与老师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
(1)新型的师生关系,即平等、民主、互相尊重、和谐和互助的师生关系。
(2)良好师生关系的建立需要师生双方互相理解、共同努力。只要我们采取恰当的途径和方法与老师进行沟通,就可以消除师生之间的隔阂、矛盾和冲突,逐步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
第一,客观认识初中时期师生关系的特点,摆正自己的位置,在追求独立自主的同时,自觉接受老师的指导。
第二,正确对待老师的表扬和批评。
第三,了解老师的优点和长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