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通过活动,让学生懂得人与人之间是平等的,人格没有高低贵贱之分;人们的生存条件、社会地位之所以有差别,就主要在于人际遇不同,懂得平等社会的建立需要大家的努力,需要每个人都做出自己的贡献,让学生了解平等社会的美好。
能力目标:学会通过事例分析问题、得出结论的方法,学会辩证思考问题。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培育平等意识,坚定对公平正义的追求,形成追求平等、正义的价值追求。
教学课时:1课时。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
教学活动设计 |
设计意图 |
引入:分析案例,体验平等 |
1. 呈现教科书第52页中的两个案例,学生阅读案例,并展开讨论。
2. 教师:“公平”和“平等”是现代社会两个非常重要的观念。“人生而平等,没有高低贵贱之分”,这是我们每个人都知道的理念。那么,什么是真正的平等?平等的真谛是什么?我们应该怎样维护社会的公平、公正?这些是我们这一节课要解决的问题。
3. 学生自由谈论对平等的理解。 |
让学生直观地体会平等的思想,并引出本课的教学主题 |
教学环节一:平等的含义 |
1. 教师呈现如下事例,引导学生了解平等的含义。让学生阅读后发表看法。
某单位车辆违反交通法规并造成交通事故,造成两人身亡。其中一人为某大学教授,另一人为进城务工农民。在理赔时,肇事单位认为,应给教授赔偿30万元,而农民工只赔8万。
2. 呈现一组学者、思想家对平等的论述,学生阅读并谈自己对平等概念的理解。(见多媒体资源) |
引导学生初步 理解平等的 含义,懂得公平公正对于人的重要性 |
教学环节二:高低贵贱之辩论 |
以“人是否有高低贵贱之分”为题展开辩论。正方辩题为:人没有高低贵贱之分;反方的辩题为:人实际上有高低贵贱之分。正反方分别用事例、他人的言论等证明自己的论点。 |
让学生通过辩论对公正和公平形成深刻的认识,深切体会平等的重要性 |
教学环节三:维护平等 |
1.教师:追求平等是不可阻挡的历史潮流。现代社会注重人与人的平等。维护社会的平等是我们每个人的责任。那么应如何维护社会的平等?
2.学生就下面的观点开展讨论。
(1)我不属于社会弱势群体,维护社会平等的问题与我无关。
(2)保护弱势群体,是政府的事情,我们个人做不了什么。
(3)谁让他们生不逢时,生活条件差是他们的命苦。
通过讨论让学生懂得:每个人都享有尊重的权利。良好的条件不是一个人获得人格尊严的前提条件。社会成员的人格尊严,需要法律的保障,需要每个社会成员的自觉维护。
(4)我是社会弱势群体,这个社会太不公平了。
(5)像我们这种人,社会不会在乎我们的,学好不学好都一样。
通过讨论让学生懂得:处境不利的人,要用自己的奋斗来捍卫自己的尊严,赢得他人的尊重。
3.学生就教科书第54页的蒋聪伶的故事开展交流,说说她的经历给自己以什么启示。学生也可以在课前查找有关自强不息的案例,在课堂上交流。
4.学生进行自我反省,看看自己是否存在不公正、不平等的观念,说出来,与他人交流。 |
引导学生认识到捍卫人的尊严、维护人的平等权利是每个人的责任。无论是“强势群体”还是“弱势群体”,都要承担起维护社会公平公正的责任,尤其是在社会中处于优势的人们,更要为帮助弱势群体尽自己的责任
让学生懂得弱势群体应通过自强发展自己,赢得他人的尊重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