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设计思路
通过介绍我国政府组织、民间组织以及国际社会对社会弱势群体的关注,引导学生认识社会对于弱势群体的重视和关爱,并了解帮助社会弱势群体的途径和方法,使学生从各界的努力中获得勇气、信心和力量,增强社会责任感,正确理解公平和公正。所以,教学采用教师讲授与学生自主探究相结合的方法。通过学生课前搜集、整理有关材料,并在课堂上交流、分析材料,让学生获得感受和体验。在讲述这些内容时,要结合具体的事例进行分析,通过教师列举我国政府为社会弱势群体所做的努力,引导学生深入了解我国政府对社会弱势群体的关爱。
二、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了解我国政府建立的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及在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为弱势群体制定的政策、措施;了解我国社会弱势群体在政府制度保障下平等参与社会生活的事例;了解我国民间组织及国际组织在扶贫救困方面发挥的重要作用。
能力目标:通过了解我国政府、民间组织在关心、帮助弱势群体方面所采取的举措,使学生从社会各界的努力中得到勇气、信心和力量,感受到人们对社会弱势群体的关注和关爱。热爱社会主义制度,热爱社会主义祖国,学会同情、尊重社会弱势群体,并主动伸出援助之手帮助,以积极的姿态投入到关爱弱势群体的行动中来。增强社会责任感,增强对社会的信任感。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知道同情、尊重、帮助社会弱势群体是人人应该遵守的社会公德;体验社会弱势群体的困难,同情弱势群体的不幸,愿意帮助他们;正确理解公平、公正。
【教学重点与难点】
帮助社会弱势群体的途径和方法。
【教学准备】
学生查找资料,了解我国政府及社会团体等为帮助社会弱势群体所做的努力。
【教学安排】
一课时。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呈现反映非洲受饥饿的儿童以及战火中的伊拉克儿童的图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