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目标】
1. 了解目前包括农民、农民工、下岗工人、残疾人在内的各种弱势群体的社会处境,了解其中的同龄人的境遇;
2. 正确认识弱势群体,明白公正与平等的内涵和意义;
3. 知道同情、尊重、帮助残疾人是人人应该遵守的社会公德;
4. 我们应当弱势群体和社会公平公正进行认真的思考;
5. 体验残疾人的困难,同情残疾人的不幸,愿意帮助残疾人;
6. 培养平等意识,在日常生活中践行平等的真谛,维护社会的正义,关注弱势群体,以积极的态度投入到关爱弱势群体的行动中来。
【基础知识部分】
1. 我国现阶段社会生活中存在弱势群体的原因是什么?
答:由于我国人口众多,经济、社会发展不平衡,同时手里是、自然等诸多因素的影响,地区之间、城乡之间的发展水平存在较大的差距,一些人在生存和发展方面还有较大的困难。
2. 什么是弱势群体,它有哪些特征?其范围和主体又是什么?
答:①弱势群体是指依靠自身的力量或能力无法维持个人及其家庭成员最基本的生活水准,需要国家和社会给与支持和帮助的社会群体。
②特征:一、弱势群体是其个人及家庭生活达不到社会认同的最基本标准的群体;二、弱势群体依靠自己的力量无法改变目前的弱势地位;三、要改变弱势群体的生存状况,需要国家和社会力量给与帮助或支持。
③范围:在我国,弱势群体包括农村贫困人口,城市下岗失业人员、残疾人以及遭遇灾祸的人群等。
④主体:在农村没有解决温饱问题的贫困人口、在城市收入水平处于最低生活保障线的居民
3. ★平等的真谛(含义)是什么?【如何正确理解平等的真谛?】
答:①人与人之间的平等以生命的平等为基础,体现为人格和各项基本权利的平等;②人生而平等,没有高低贵贱之分。虽然在现实生活中,人与人存在着这样或那样的关系,但都享有平等的政治、法律权利和人格尊严;③每个人都应当有被尊重的权利。现实的境遇,不能成为一个人活得人格尊严的条件。人格尊严的获得,需要法律的保证,更需要每一个社会成员的自觉行动。在社会生活中,人人都平等地享有法律规定的生存权和发展权,都平等地拥有政治、经济、社会、文化等各方面的权利。 ☆维护社会所有成员特别是社会中处于不利的人的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