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材分析】
根据国家教育部制定的初中思想品德课程标准,整个初中阶段的教学内容是从学生适应社会公共生活和思想品德形成、发展的实际出发,以成长中的我、我与他人的关系、我与国家和社会的关系为主线,对学生进行心理、道德、法律和国情等方面的教育。
随着年龄的增长,七年级学生的社会交往逐渐增多,与父母、教师之间的关系也有了一些微妙的变化。他们认为自己已经长大了,对父母和老师的依赖感降低,希望得到父母和老师的理解、尊重。而在父母的心目中,他们还小,还很不成熟,还需要保护。于是他因不满父母的过多干涉而产生种种不满情绪,与父母发生冲突;由于中学教师教学和管理方式的变化,加上教师与学生的角色差异和学生个人的个性特点的影响,有些学生不善于与教师进行有效的沟通,不善于以积极的方式增进与教师的感情。为此,第三单元根据思想品德教育的目标,主要围绕他们怎样正确处理人际关系,学会与父母、教师的关系,学会与父母、教师进行有效沟通而展开的。本单元共安排了“我和父母”、“师生情谊”、“文明交往”三个关系密切的主题,让学生体会掌握人际交往的基本礼仪、养成文明礼貌的行为习惯,善于与父母、教师沟通等对于学生个人成长的现实意义。
【学生分析】
七年级学生已有的认知水平和能力状况:青春期的学生正经历人的成长过程中一个必经阶段,即“心理断乳期”。这个时期的学生在思想上往往认为自己已经长大了,希望得到父母的理解、尊重与认可,不愿意父母再把自己当成小孩子看待,想从父母的保护和依赖中挣脱出来。而这时期的父母往往不能很好地转换角色,形成亲子之间“爱的冲突”。在行为上喜欢特立独行、与众不同,对父母的态度更多的是疑问和批评,行为冲动较多,与父母之间容易发生冲突。
学生存在的学习问题:问题之一是现在的学生独生子女居多,自我意识较强,加上家庭教育的原因,有相当一部分同学对父母含辛茹苦的付出习以为常,不懂得感恩;问题之二是作为中国茄克之都的晋江市英林镇,生活节奏快,工作压力大,父母与子女交流的时间极为有限,加上有很多外来工的子弟,亲子之间交流的渠道不畅。这一切都导致了现在有相当一部分的学生不善于与人交流,缺乏与父母沟通的能力。
学生的学习需要和学习行为:说教式的教学方式既不能完成教学目标,也不能满足学生的学习需要。根据这个年龄段学生的学习特点,以设计活动为主,让学生在活动中体验、感受,进而改变自己,达到感谢父母、爱父母、孝敬父母,形成和谐的亲子关系,才是符合学生所需的学习方式。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认识生命是父母赋予的,体会父母为养育自己付出的辛劳。知道孝敬父母,能够尊重父母和长辈。学会与父母平等沟通,学会换位思考,正确认识与父母之间的矛盾,克服“逆反”心理
能力、方法目标:通过看漫画、听故事等活动,提高学生独立思考分析问题、提出疑问和进行反思的能力;通过创设情景,开展“爱的清单”活动,让学生体会和感受父母之爱,提高他们感知的能力;通过“探究园”中的“八重奏:亲子之间”活动,提高学生辨别能力;通过学生自创短剧表演“爱的冲突”,提高学生与人交往、合作的能力;通过“阅读与感悟”,提高学生独立认识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学会爱,学会理解,学会感恩。要爱自己的父母,理解他们,尽自己的能力孝敬父母和其他长辈。学会与父母沟通,掌握化解与父母之间冲突的方法,更好地改善亲子关系。
【教学重点与难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