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历史教学中自信教育的渗透
在市场经济高速发展的21世纪,适应未来社会需要的人才,不仅要有健康的体魄、扎实的科学文化知识、高尚的思想道德素质,而且还要有自信的心理、不断进取的奋斗精神和踏实的工作作风、稳重的行为以及敢于抗挫、善于自控的意志品格等等。当前我们的学生大都是在“温室里”长大的独生子女,面对挫折往往不知所措,此时我们教师对其自信教育则迫在眉睫。开设历史课到底有哪些作用,为什么要学习历史?在知识经济初见倪端的今天,激烈的竞争时代,一个人自信又是重中之重。习惯影响一生,而自信成就未来!有了自信,人才会冷静地面对挫折困难;有了自信,人才有足够的勇气克服障碍,克服胆怯;有了自信,人才会虚心讨教、诚恳学习、扬长避短;有了自信,人才会从胜利走向胜利,从成功走向成功。下面就结合自己多年的教学体会,谈谈在历史教育教学中渗透自信教育做法。 1、 逆境中不失自信,古今中外屡见不鲜:张海迪幼年因病高位截瘫,她自信努 力,成为作家、翻译家;被誉为科技“铁人”的高士其,在病情不断恶化、从半身瘫痪 到全身瘫痪、失去讲话能力的情况下,还创作了六十多万字的科学小品和科普论文, 创作了两千多行诗歌,著述新书十几本;屈原被流放写成《离骚》;孙膑受刖型后著 《孙膑兵法》;司马迁遭宫型写《史记》;贝多芬耳聋后谱出《英雄交响乐》;奥斯 特洛夫斯基在失明瘫痪中写出《钢铁是怎样炼成的》……在教学过程中,在传授知识 的同时自然引申、启发渗透,使学生情不自禁地震撼于古今中外历史所蕴蓄的文化精髓。
在当今这个喧嚣浮躁的社会,我们的青少年大都是独身子女,从小就是在父母的百般呵护下长大,在面对挫折方面极其脆弱,要在平时的日常教学中引起学生对历史的意蕴产生共鸣绝非易事,但也绝非不能。结合学生的实际来挖掘历史教材中有利于提升学生自信心的积极元素,选准自信教育的切入点即可。 2、虚心是自尊自信的表现。被人们称颂为“力学之父”的牛顿,在二十几岁就创立了 微积分,发现了光谱,提出了万有引力定律。但他没有把功劳归于自己,而是谦虚地 说:“如果我所见的比笛卡尔要远一点,那是因为我站在巨人的肩膀上的缘故”。“进化 论”的创始人达尔文,在接受英国作家哈尔顿的采访时有一段对话:“您的专门成就? ”“没有。”“您的主要缺点?”“不懂得数学和新的语言,缺乏观察力,不善于合乎逻辑地 思维。”“您的治学态度?”“很用功,但没有掌握学习的方法。”这两位取得重大成就的 科学家的自尊自信表现在哪里呢?“虚心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 3、自信是中国人的脊梁 20世纪初,徐悲鸿在欧洲留学时,曾碰到一个洋人的寻 衅。那个洋人说:“中国人愚昧无知,生就当亡国奴的材料,即使送到天堂深造,也成 不了才!”徐悲鸿义愤填膺地回答:“那好,我代表我的祖国,你代表你的国家,等学习 结业时,看到底谁是人才,谁是蠢材!”一年 之后,徐悲鸿的油画就受到法国艺术家的 好评,此后数次竞赛,他都得了第一,他的个人画展,轰动了整个巴黎美术界。这样 令人惊叹的成就,是那个洋人远远不能及的。 翻开《红色之旅》,随着时空的跨越, 我们又来到了那火热的战争年代。一个个中国历史故事感动着我,中国人的灵魂、 气魄和精神鼓舞着我,使我更加坚定了学习的信心。比如五四运动,前期学生是先锋, 口号是还我山东,拒绝在巴黎和会上签字等,后期工人成为主力,这些中国人民的优秀 代表,在国家危难时刻,积极奔走,通过罢工迫使政府最后没有在巴黎和会上签字,捍卫 国家尊严,这说明中国人的脊梁是直硬的!还有后来的共产党八年艰苦抗战,在敌我力 量对比悬殊的情况下,克服种种困难,走长征,过草地,翻雪山.....最终打败日本,建立新 中国.
4、身边的自信感染力 一个喜爱足球的女孩,考了许多年都没有被足球队录取。按照身体条件,她真的不是很优越。但是体校教练总是鼓励她:“下次肯定能成功。”后来,她终于进入了足球队。多年后,她成为中国女子足球队的队长,她就是孙雯。一个身材矮小的女孩,喜欢上了乒乓球,所有的人都不看好她。但是她的父亲对她说:“你很优秀,真的。”她后来成为乒乓球国手,她的名字叫邓亚萍。也许没有人会说她们的成功就是那几句温馨的话的结果,但是一句话改变了他们的命运……
总之,历史教学过程中,只要我们教师能够潜心研究,充分挖掘历史教材中的积极元素,能够采取恰当的教学方法,开展多种丰富多彩的教学活动,那么学生的自信心就会在潜移默化中逐渐建立起来,“自尊、自信、自强”的精神就会油然而生,这才是我们当前素质教育的精髓所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