错题集
1. 春秋战国至秦汉时期,各种思想流派纷呈。有的学者对各种思想主流进行整理将它们分别描述为:“全面归服自然的隐士派”,“专制君主的参谋集团”,“劳苦大众的行动帮会”,“拥有无限同情心与向上心的文化人的学派”。请按顺序指出它们分别代表哪一流派 ( )
A. 儒道墨法 B. 墨儒法道 C.法儒道墨 D. 道法墨儒
2.《西方文明对中国的冲击及中国文明的嬗变》一文中说:“如果我们将中国传统文化比喻成一棵大树,洋务运动只不过剪断了一些枝叶,辛亥革命则相当于将这棵大树砍断了。但是树断了,树墩还在,一般的树只要树墩还在,还是可以萌发。”下列哪一史实不能论证“一般的树只要树墩还在,还是可以萌发”的观点 ( )
A.袁世凯称帝 B. 张勋复辟
C.北洋军阀割据 D. 汪精卫建伪政府
3.18世纪以后,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相继出现了规模庞大的近代国家博物馆。拥有丰富藏品的大英博物馆、卢浮宫和纽约大都会博物馆并称为“世界三大博物馆”。与这些近代博物馆出现的背景无关的是
A. 对外殖民扩张的结果 B. 文艺复兴运动提供大量藏品
C.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 D.资本主义国家注重文明传承
4.与欧美国家相比,中国的近代化①从轻工业开始,而后向重工业发展②受到国内封建保守势力的顽强抵抗③缺乏必要的资本原始积累④领导权掌握在资产阶级手中
A.②③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5、1931年美国出于“过剩危机”时,凯恩斯曾把那些上街购物的家庭称作爱国者,他说“现在我们所需要的不是勒紧裤带过日子,而是一种发展扩张,积极活跃的精神状态。要多干一些实事,多买一些东西,多制造一些商品。”从经济学看,凯恩斯的“消费爱国论”是
A、没有看到“过剩危机”是资本主义基本矛盾的必然结果 B、表明消费是生产的动力
C、没有看到消费归根结底取决于生产 D、提倡趋前消费,反对勤俭节约
6.近代以来,英、德两国通过不同方式,先后确立了君主立宪制。以下关于两国政治制度相同点的叙述,正确的是
A.君主为国家最高元首 B.内阁首脑对君主负责
C.议会是国家权力中心 D.带有鲜明的专制色彩
7.17~18世纪,欧洲出现了一股“中国热”,许多思想家对中国文化表现出了浓厚的兴趣。德意志的莱布尼茨盛赞儒家道德及其影响下的社会秩序和国家统一。法国的伏尔泰认为,中国的考试制度使官吏职位人人皆可争取,欧洲应加以采用。以上史实说明了( )
①儒家思想总体上符合欧洲资本主义需要
②儒家的“大一统”思想符合德意志国家统一的需要
③中国的考试制度有利于法国资产阶级反对封等级制度
④儒家的“民贵君轻”思想对欧洲资产阶级推翻封建君主制有重要指导意义
A.①②③ B.②③ C.②③④ D.③④
8.19世纪末的中国面临瓜分豆剖的危机,应当如何自救?当时中国人对这一艰深的时代课题做出的最符合时代潮流的回答是:
A.师夷长技以制夷 B.中学为体,西学为用
C.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 D.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9.《中国近代民族经济发展史》一书记载:“1912年日本输华商品总值只有9000多万两白银,1919年增至2.4亿两;美国从1913年的3500多万两,增至1919年的1.1亿两。日本由原来在列强对中国的经济中占第六位上升到与首位的英国势均力敌;美国也大大超过了法国,在华的地位举足轻重。”以下对这段材料反映的情况理解错误的是( )
A.日本、美国乘一战之机扩大了对华侵略
B.美、日有效地遏制了英、法的经济侵略
C.欧洲列强对华输出的资本和商品有所减少
D.列强在华的侵略实力对比发生了重大变化
10.在中国人民解放战争即将胜利之际,美国国务卿艾奇逊致信美国总统杜鲁门:“……中国悠久的文明和她的民主个人主义终于会再显身手。中国终于会摆脱外国的羁绊,对于中国目前和将来一切朝着这个目标的发展,你认为应当得到我们的鼓励吗?”这段话表明
A.美国转变了对中国的根本立场 B.美国对中国的胜利感到无可奈何
C.美国准备笼络新生政权 D.美国要帮助蒋介石恢复其在大陆的统治
11.《左传•桓公二年》记载晋国大夫师服说:“吾闻国家之立也,本大而末少,是以能固。故天子建国、诸侯立家、卿置侧室、大夫有贰宗、士有隶子弟、庶人、工、商各有分亲,皆有等衰。是以民服事其上,而下无觊觎。”该记载反映了
①王位可以继承 ②分封等级秩序
③宗法制的最大特点 ④西周在宗法制基础上完善分封制
A.①③ B.②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12.孙中山认为,义和团运动是“对于欧美的新文化之反动”;“其勇锐之气,殊不可当,真是令人惊奇佩服。所以经过那次血战之后,外国人才知道,中国还有民族精神,这种民族是不可消灭的”。以上材料说明孙中山对于义和团运动的评价是
A.否定其排外主义 B.赞扬其反侵略精神
C.既有赞扬又有否定 D.全面赞扬与肯定
13.胡锦涛指出:“中国国民党和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抗日军队,分别担负着正面战场和敌后战场的作战任务,形成了共同抗击日本侵略者的战略态势。”对此理解不正确的是
A.肯定了国民党军队的抗战 B.正面战场和敌后战场互相配合
C.抗日军队由国共两党共同领导 D.国共两党是中国抗战的主要力量
14.20世纪60年代末,中国《地理》教材对联邦德国(德国统一以前的西德)作了如下叙述:“在美、英、法等帝国主义国家的扶持下,西德的军国主义已经复活,……已经成为严重战争危险的策源地。”以上叙述
A.真实反映了当时联邦德国的社会状况
B.说明当时中国推行“一边倒”的外交方针
C.说明当时中国强调社会制度和意识形态的对抗
D.正确反映了战后国际形势的特点
15、《新唐书·百官志》载:“两京诸市署:令一人,从六品上;丞二人,正八品上。掌财货交易,度量器物,辨其真伪轻重……凡市,日中击鼓三百以会众,日入前击钲三百而散。”这说明的主要问题是
A.唐对“市”的贸易不加任何限制 B.长安商品经济繁荣
C.唐抑制城市商业发展 D.唐通过有效措施管理城市商业
16.明中期苏州东城“此屋皆工织作”,杭州城东北“机杼之声,比户相闻”,这反映了
A.民营丝织业的兴盛 B.官营丝织业的兴盛
C.资本主义萌芽的出现 D.制瓷业的兴盛
17.《农政全书》综合介绍了我国传统农学成就,其中“救荒” 一门几乎占书的三分之一,这表明 ①我国传统科技注重实用 ②作者关心民间疾苦 ③当时灾荒的严重和政局的衰败 ④封建统治者对救荒工作的一直高度重视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18、假如你是一位春秋战国时期的新兴地主阶级的一员,下列诸子百家中的言论不利于你的发展的是:
A、“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B、“道无为而无不为,侯王若能守之,万物将自化”
C、“农与工肆之人,有能则举之,高予之爵,重予之禄”
D、“事在四方,要在中央,圣人执要,四方来效”
19、、新文化运动思想解放作用,主要表现在:①猛烈冲击传统的封建伦理道德观念,动摇封建思想的统治地位②民主科学的思想得到弘扬,形成了一股思想解放潮流③对东西方文化的绝对否定或肯定④推动了五四爱国运动的发生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①② D、②③
20.1862年李鸿章给总理衙门的信中以《易经》中“穷则变,变则通”这一命题,极力陈说效仿西方的紧迫性,以变易思想作为变革的理论根据。这从侧面反映了
A.儒学正统地位的动摇 B.儒学所维系的传统不能变
C.洋务派是儒学的背叛者 D.洋务派主张“以夷变夏”
21.某学者进行了一场学术演讲,演讲提纲如图所示,你认为,该学者演讲的主题是
A.重大科学理论的出现是科技革命的先导
B.欧洲是当今世界的科技中心
C.伟大的科技革命造就伟大的科学家
D.伟大的历史人物推动历史进程的大发展
22.1937年2月,中国共产党致电国民党,提出了“召集各党、各派、各界、各军的代表
会议,集中全国人才,共同救国。”“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工农政府改名为中华民国特区政府,
红军改名为国民革命军,接受南京中央政府与军事委员会之指导”等主张。这表明( )
A.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建立
B.中国共产党将中国民主主义革命的领导权交给了国民党
C.中国共产党积极推动国共两党的第二次合作
D.中国共产党内出现了右倾投降主义错误倾向
23.西欧粮食收获量与播种量之比,据罗马时代《克洛米拉农书》记载为4—5倍,据十三世纪英国的《亨利农书》记载为3倍;而从《齐民要术》看,我国六世纪粟的收获量为播种量的24-200倍,麦类则为44—200倍。这主要是因为中国古代
A.科学技术领先世界 B.农业的精耕细作技术发达
C.粮食的单位面积产量居世界领先地位 D.水利灌溉技术先进
24.公元前164年,汉文帝设济南国,封宗室刘辟光为王,“七国之乱”后济南国被汉景帝撤消,改设济南郡。通过材料可以确定
A.汉初分封同姓诸侯王 B.汉景帝实行推恩令
C.改国为郡后刘辟光担任济南郡守 D.汉景帝彻底解决了王国问题
25.右面两图共同体现了古希腊民主制度的特点,请判断①少数服从多数的原则 ②最大限度地保持公正的民主原则 ③体现投票和辩论的民主程序
A.①②③都正确 B.①错误,②③正确
C.①③错误,②正确 D.①正确,②③错误
26.唐朝政府规定,凡不是州治、县治的地方,禁止设置商品交易市场。这表明
A.乡村地区没有设置市场的必要 B.城市是商品交换的唯一场所
C.政府力图控制民间商业活动 D.州治、县治不具备设立市场的条件
27.下列这组图片反映了我国国有企业改革的方向,以下表述与之相符的是
A.改革管理体制,把所有权与经营权分开
B.改革所有制形式,建立以公有制经济为主体的多种所有制经济
C.改革分配形式,实行以按劳分配为主,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
D.改革产权制度,建设以股份制为主要形式的现代企业制度
28.一位法国贵族在1525年来到德国,他不可能经历的事情是
A.听到人们传诵“因信称义” B.参加一位神甫的婚礼
C.看到人们礼拜仪式使用德文 D.收到国内来信说有人称教皇为“两足禽兽”
29.《海国图志》传入日本后,在1854年翻印60卷,士人争相购读,此后多次再版。而该书在中国印量很小,影响有限。这说明中日两国
A.社会危机的程度不同 B.变法图强的方针不同
C.对西方文化的认识不同 D.变革的社会基础不同
30.晚清畅销小说《痴人说梦记》以一场梦为结尾,梦中的上海不再有外国巡捕,建筑上没有外国招牌,有的是中国人的工厂和学校。这深刻反映了中国人民要求( )
A.民族独立和富强 B.驱除鞑虏,恢复中华
C.发展资本主义 D.建立社会主义
31.《中国近代经济电纲》记载1922年一民族资本家言:“我之廉价工人,彼(日本)亦得而使用;我之丰富原料,彼(日本)亦得而购买,就地制造,就地卖出,运费既省,关税无多,我之便利即彼得便利。况彼来者皆该国一流工厂,资本较吾雄厚,技术较吾高深,对工厂之管理经营,亦皆养之有素,吾更何恃而不恐,吾将何术以善后。”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分析,你选择解决这种形势采取的方法为( )
A.必须首先完成反帝反封建的任务 B.建立民国,为民族资本主义发展扫除了障碍
C.倡导创办实业,进行实业救国 D.发动群众性的反帝爱国斗争,抵制洋货
32.所有合法公民均可参加的公民大会是雅典实行民主的具体体现,它每年要召开40次。他能运行的最重要的前提是( )
A.雅典是城邦小国 B.雅典高涨的参政热情
C.国家发放参政津贴 D.必须参政的法律强制
33.20世纪90年代以来,世界多极化趋势加强指的是( )
A.苏联解体导致全世界独立国家数量增多
B.两极对峙变成了美、欧、中、日、俄势均力敌的格局
C.美国日益受到欧、中、俄等力量的制约
D.区域集团化使世界分裂成几个相互隔绝的地区
34.史书载:唐朝后期长安城中的崇仁坊“一街辐辏(集聚),遂倾(超过)两市,昼夜喧呼,灯火不绝,京中诸访,莫之与比。”材料中没有反映出( )
A.长安城商业发展的范围日益扩大 B.长安城商业的发展突破了时间的限制
C.崇仁坊成为长安城中最繁华的商业区 D.崇仁坊成为唐朝政府新设立的商业区
35.1958年10月,山东范县县委书记作报告:“人人进入新乐园,吃穿喝用不要钱……人人都说天堂好,天堂不如新乐园!”这一现象产生的影响是
A.提高了农民的生活水平 B.调动了农民的积极性
C.出现了农村城镇化趋势 D.破坏了农村生产力
36.“中国的革命,当前第一件事便是把中国从俄国的羁轭下解放出来,不是先占城市后取乡村,而是走相反的道路。”这条“相反的道路”的起点是
A.第一次工人运动高潮 B.南昌起义
C.创建井风山根据地 D.八七会议
37.日本首相福田康夫访华期间说,“田中访华,实现了中日邦交正常化,在中日之间架起了一座桥梁……”当时推动这一“桥梁”建立的直接原因是
A.中国在联合国合法席位的恢复 B.两国人民间的友好交往
C.中美关系的改善 D.中国综合国力的增强
38.观察下图,二者的本质相同点是
A.消灭农村的剥削阶级 B.改变分配的方式
C.服从国家工业化需要 D.改变所有制性质
39、在北京的学生与知识分子中爆发了声势浩大的游行示威。……事实证明,这场运动是中国历史上民族感情最强烈、最普遍的表露。”这场运动的民族感情之所以如此强烈的深层次原因是 ( )
A.学生和知识分子接受了新文化运动的洗礼 B.广大人民群众的直接参与和推动
C.巴黎和会将德国在山东的特权转交给日本D.十月革命对民族解放运动的鼓舞
40.某地一大宅门的灰墙上,一幅墨字对联依稀可辨:“放开肚皮吃饱饭,鼓足干劲搞生产”,横批是“多快好省”。这幅对联最早应该书写于
A.20世纪50年代末 B.20世纪60年代初
C.20世纪60年代末 D.20世纪70年代末
41.水浒文化也是济宁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中国古典四大文学名著之一的小说《水浒传》具有相当重要的价值,下列相关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水浒传》的问世客观上反映了中国社会阶层的变化
B.《水浒传》在一定程度上满足了市民阶层的文化需求
C.《水浒传》深刻揭露和批判了封建伦理道德
D.《水浒传》为英雄传奇小说创作树立了楷模
42.在农业文明向工业文明过度的历史时期。西欧社会发生的重大变化不包括
A.商品经济开始取代自然经济 B.资本主义制度开始取代封建制度
C.人文主义开始取代蒙昧主义 D.自由主义思想开始取代重商主义
43.1860年《北京条约》签订后,英国商人约翰打算到中国上海淘金。下列有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A.他可以从英国乘飞机到上海
B.他可以通过英国领事处理与中国人之间的纠纷
C.他可以在上海永久性地居住
D.他可以在上海租凭房屋并开设经营西餐的餐馆
44.南京静海寺安置着一尊高1.842米的警世钟,钟身铸“前事不忘,后事之师”。该钟提醒的不能忘记的“前事”是指
A.《南京条约》签订 B.太平天国变乱
C.日军制造南京大屠杀D.国民政府垮台
45.听证会作为一个新生事物,这几年屡见报端,这是政府问计于民的一种形式。2007年12月14日举行的交强险听证会上,各方代表在听证前台,行使自己的公民权利。在这次听证会上,公民行使的权利不包括
A.民主监督 B.民主决策 C.民主选举 D.民主参与
46.下图为春秋时期铸造的牛尊,许多历史学家以它来证明春秋时期我国生产力有了很大提高。持这一观点的学者,在观察此器时,必然要把注意力集中在
A.牛尊的制度材料上 B.牛尊的腿上
C.牛尊的鼻子上 D.牛尊的背部
47.联系所学知识观察右图,判断1933年罗斯福与农场主的交谈,涉及的主要话题应是( )
A.提高农业产量 B.增加农业出口工
C.压缩农业种值面积 D.修建水利设施
48.语汇出现频率的高低可以反映国家政治经济主题的变化。据统计,以下为1900—1936年各报刊元旦社论出现的高频率语汇。其中 属于1916年元旦社会论对上一年进行的总结是
A.立宪、八国联军、南昌、赔款、阿Q B.三民主义、起义、武昌、约法、退位
C.革命、中国共产党、长征、改造、抗日 D.新文化、北洋、实业救国、张謇、仲甫
49.1956年全国高考的作文题是“我生活在幸福的年代里”。下列事件不可能发生在这个“幸福年代里”的是A.社会主义建设总路线的提出 B.社会主义改造的基本完成
C.社会主义制度基本上建立起来 D.“一五”计划即将完成
50.到2006年底,有1487名来自中国的维和军事人员在联合国9个任务区执行维新和任务。中国积极参加维和行动,反映出新时期我国外交政策的哪一特点
A.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B.重视同世界大国建立不同类型的“伙伴关系”
C.重视经济外交和不结盟外交 D.开展以联合国为中心的多边外交
51.中国古代科技没有成功地发展成为近代自然科学,最主要的制约因素是
A.腐朽的君主专制制度 B.僵化的农本思想和闭关政策
C.保守的文化传统观念 D.落后的生产方式和发展水平
52.19世纪60、70年代,中国人长期信奉的“天圆地方”的地理观被彻底否定,人们终于认识到地圆学说的正确性。促成这一变化的原因不包括
A.西方科学技术的传播 B.“天朝上国”观念的破灭
C.洋务运动的推动 D.高等教育事业的发展
53.抗战时期,八路军领导下的地方抗日武装,有根据地的县大队,区小队,村民兵小组等,这就是“土八路”。这一史实突出体现了毛泽东的
A.根据地建设思想 B.土地革命政策 C.人民战争的路线 D.统一战线主张
54.儒家思想是中国古代传统文化的主流思想,中国古代出现了众多的儒学大师。梁启超在评价一位儒学大师的著作时说,“实为刺激青年最有力之兴奋剂。我自己的政治活动,可以说是受这部书的影响最早而最深。”他评价的书应是
A.董仲舒的《春秋繁露》 B.朱熹的《四书集注》
C.李贽的《焚书》《藏书》 D.黄宗羲的《明夷待访录》
55.李鸿章说:“自秦政变法而败亡,后世人君遂以守法为心传。自商鞅、王安石变法而伏诛,后世人臣遂以守法取容悦。今后各国一变再变而蒸蒸日上,独中土以守法为兢兢,即败亡灭绝而不悔。”该段话表明李鸿章
A.反对改变中国的传统 B.主张革新落后的传统
C.建议大臣要逢迎君主 D.反对西方的革新活动
56.明朝时期,太湖地区出现大量“以机为田,以梭为耒”的家庭,苏州震泽镇及附近各村
居民“尽逐丝绸之利”,松江地区男女几乎均以棉织为业,景德镇有窑近千座,综合上述
现象,当时经济的突出特点是
A.手工业生产力提高 B.资本主义萌芽出现
C.区域性经济分工扩大 D.商品经济高度发展
57.“夏、商、周、汉封建(封邦建国)而延,秦(朝)郡邑而促”的说法之所以是错误的,原因在于
A.没有看到秦统一的历史贡献 B.认为秦不是封建社会
C.把秦亡原因归于郡县制 D.没有指出秦的暴政
58.1945年8月,《大公报》报道毛泽东来到重庆的消息时称:“爱好民主自由的人士都知道,这是维系中国目前及未来历史和人民幸福的一个喜讯。”这反映了“爱好民主自由的人士”期盼
A.国共双方和平协商,创建新中国 B.国共双方消除隔阂,共同抗日
C.共产党领导人民推翻国民党的统治 D.共产党与民主党派合作建立新中国
59.20世纪八九十年代,我国同苏联、蒙古、越南、老挝、韩国都实现了关系正常化,后又同俄罗斯、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塔吉克斯坦四国签订了边境地区加强军事方面相互信任的协定。这些外交举措的基本出发点是
A.坚持对外开放政策 B.实行不结盟政策
C.反对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 D.为经济建设赢得和平的周边环境
60.1945年8月毛泽东指出:“抗日战争的阶段过去了,新的情况和任务是国内斗争。”毛泽东所说的“斗争”的实质是
A.国共两党的斗争 B.内战与和平之争
C.建设什么性质的国家之争 D.统一战线是否继续存在之争
61.儒学从先秦时期的民间学说到汉代转变为官方学说,主要是因为
A.儒学内部的改造 B.统治集团的斗争
C.杜会环境的变化 D.其它学说的衰落
62.据史料记载:某一时期列宁格勒生产的一粒纽扣售价是1卢布,在700公里外的莫斯科的售价也是1卢布,而在万里之外的海参崴的售价仍是1卢布。这一现象反映的当归苏联(俄)实行
A.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B.新经济政策
C.计划经济体制 D.市场经济体制
63.1932年,美国总统罗斯福说:“什么是衡量进步的标准?那不是看已经拥有很多的人是否能获得更多,而是看那些几乎一无所有的人是否能够得到足够的保障!”为此,美国政府采取的措施有
①保障存款,恢复银行信用 ②发起声势浩大的“蓝鹰运动”
③建立社会保障体系 ④兴修田纳西水利工程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64.1980的我国在深圳、珠海等地设立第一批经济特区。其“特殊性”的实质是
A.实行特殊的经济发展政策 B.突破了计划经济体制的限制
C.确立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D.采用特殊的经济管理办法
65.自2000年10月新一轮疯牛病危机在英国发生以来,包括我国在内的世界各国纷纷采取措施,严防疯牛病传入本国。这表明,面对经济全球化
A.必须建立合理的国际政治秩序 B.必须坚持平等互利的原则
C.必须维护国家经济安全 D.必须主动融入全球化的潮流中
66.中国共产党在革命和建设中,创造性地把马克思主义普遍真理同本国具体实践相结合的是
①实行“工农武装割据” ②对资本家的生产资料实行赎买
③建立“一大二公”的人民公社 ④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A.①②④ B.①③④ C.①②③ D.①②③④
67.司马迁在《史记·货殖列传》中说:“待农而食之,虞(指开发山林川泽等自然资源)而出之,丁而成之,荫而通之。”并引《周书》的话说:“农不出则乏其食,工不出则乏其事,商不出则三宝绝,虞不出则财匮少,财匮少而山泽不辟矣。”以上材料表明司马迁的经济主张是
A.肯定人们的求利活动 B.重农轻商
C.以农为本 D.对农工商业一视同仁
68.马克思在《共产党宣言》中指出“不断扩大产品销路的需要,驱使资产阶级奔走于全球各地。……这些工业所加工的,已经不是本地的原料,而是来自极其遥远的地区的原料;它的产品不仅供本国消费,而且同时供世界各地消费。”这段话所指的是
A.世界市场开始出现 B.世界市场的初步形成
C.世界市场的最终形成 D.经济全球化的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