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课时
导入:(9.11事件)
上节课我们共同研究了地球的形状和大小。地球的表面积有5.1亿平方千米,地球每天都有许多事情发生,好像2001年9月11日发生了什么事?
(美国华盛顿五角大楼、纽约世界贸易大楼被轰炸)
那么,同学们,有谁可以告诉我这两座城市的具体位置呢?
(模糊不清)
我们上堂课学习了一种手段,依靠它,就可以准确的辨别他们的位置,那样是什么呢?
(展示手中地球仪)学生集体回答地球仪
继续问还有什么方法?(地图)
讲述:
地球仪和地图的确可以比较准确地读出位置。可是如何准确读出位置呢?这就是我们这堂课所要讲的内容。首先,同学们看看,地球仪上都画了什么?
(喜马拉雅山、中国、海洋;还有一些相交的线)
可能会回答经纬线
那我们就来看看什么是经纬线?
板书:一、认识纬线和经线
小组讨论:
让学生结合自己的地球仪观察思考
(1)纬线的定义和特点(与地轴垂直并环绕地球一周的圆圈)
(2)经线的定义和特点(连接南北两极并且与纬线垂直相交的半圆)
(3)认识地轴、南极、北极、赤道(赤道是最大的纬线圈)
提问:
地球真的有一根轴吗?地球表面能够画出多少条经线和纬线?
(学生回答)
让学生看教材图1.10(经线图)和1.11(纬线图)
引导学生读图并回答下列问题。
(1)认识本初子午线、赤道;区别南纬、北纬、东经、西经。让学生读出赤道、本初子午线的度数。(教师指图,学生读自己的地球仪,反复认识)
展示板图 五带分布图(p12 图1.20)
(1) 引导学生继续找出:北回归线、北极圈、南回归线、南极圈。
(2) 请同学们在图上画出0度、30度、60度三条纬线,教师补充低、中纬度的划分(让学生在地球仪标出低、中、高纬三个区域)
展示课件
教材图1.12和教材图1.13;学生结合地球仪找出赤道的位置,160°E和20°W组成的经线圈。
(1) 南北半球的划分比较容易,让学生说出。
(2) 东西半球怎样划分的(东:20°W ~ 160°E)
(东西半球的划分比较难,教师指图引导,让学生充分想象、理解)
(3) 比较不同的经线长度有什么变化。不同的纬线的长度是否相等?
(经线:相等 纬线:越高纬越短)
(4) 经线指示南北方向,纬线呢?
(教师与经线对比,让学生观察纬线指示东西方向)
(5) 让学生完成教材P8“活动”的第二条问题。问:小明能否找到夏令营地点?为什么?
(总结:找不到该点,40°纬线南北半球各有一条,116°经线各有两条)
(6) 在地球仪上找出分别位于低纬、中纬、高纬三个区域的国家各一个
总结
为了总结巩固上面讨论的知识,教师展示下列表格,让学生填出。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情况,询问、讨论,教师及时辅导
最后展示答案
填图:
|
纬线(圈) |
经线(圈) |
形状特征 |
圆圈 |
半圆 |
指示的方向 |
东西方向 |
南北方向 |
长度的分布 |
赤道是最大的纬线圈 |
相等 |
标度的范围 |
赤道为0°,南北极为90° |
本初子午线为0° |
度数的变化规律 |
从赤道向南北两极逐渐增大 |
从本初子午线向东向西各分作180° |
经纬度的表示法 |
北纬用N,南纬用S |
东经用E、西经用W |
划分地球半球的界线 |
赤道划分南北两半球 |
20°W和160°E划分东西半球 |
数量特征 |
0°~ 90° |
0°~ 180° |
板书:二、利用经纬网定位
引入
在日常的生活中,我们怎样确定地球任何一点的确切地理位置?
(经纬网,或举例说明一下)
读图:教材图1.14(经纬网),在图上选出经纬网的交点A/B/C
(让学生读出ABC点的经纬度数)
导入
通过上面的练习,你认为用经纬网确定某一点的位置,有什么规律?
(启发学生与生活实际联系一下,像戏院里找座位一样)
如果有一航行的轮船在茫茫大海中遇难,你怎样能准确地报出遇难轮船的位置,而及时地救援?
(学生运用经纬网知识回答)
展示地球仪
让学生在地球仪上找出北京、伦敦、莫斯科的经纬线度数
(学生小组互相寻找)
练习 课本P8 两个地点
强化训练
经纬度数 |
判断东西半球 |
判断南北半球 |
30°E、20°N |
东半球 |
北半球 |
120°W、30°S |
西半球 |
北半球 |
10°W、87°N |
东半球 |
北半球 |
160°E、45°S |
东西半球交界 |
南半球 |
总结本课
概括本节主要内容
布置作业
教材p8 活动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