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资源分类: |
科学常识 |
资源大小: |
35.00 KB |
资源版本: |
所有版本 |
上传:任景华 |
审核发布:任景华 |
下载次数: |
3人次 |
下载权限: |
普通会员下载
|
下载点数:
|
2点
|
下载地址: |
下载地址 |
|
|
资料简介 |
古诗词与生态环境 我国古代有很多文人墨客虽然不都是生态学专家,但它们早已关注“生物与环境”的问题,并以隽永的诗篇介入了生物与环境科学研究的新领域。或单刀直入、或旁敲侧击、或言外之意,观点鲜明,寓意深刻,情理交融。在2010年高考来临之际,现从基本能力测试的角度解读古诗,同时以古诗词的弦外之音感召今人,暂且不去赏析其诗情画意,仅汲取科学之真,融合人文之善,以期创造和谐之美! 一、古诗词中的“种群” 种群是指生活在一定区域内的同种生物个体的总和。其内涵有三层意思:①一定空间和时间内(一个区域);②同种生物(一个物种);③个体的总和(一群个体)。种群特征主要包括种群密度、出生率和死亡率、年龄组成、性别比例、迁入迁出等。 宋•杨万里《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诗中描述的是一个典型的荷花种群。“西湖”和“六月”是指“一定空间和时间内”;“接天莲叶”和“映日荷花”是指“同种生物个体的总和”。 唐•杜甫《江南春绝句》“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说明种群密度,“翠柳”中“黄鹂”的种群密度较小,“青天”中某一特定的区域“白鹭”种群密度较大。北宋•晏殊的《浣溪纱•春恨》“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表明“燕子”的迁入行为,结果使种群密度加大;唐•柳宗元《江雪》“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则恰好相反,它描述了各种“鸟”种群的迁出行为,结果导致种群密度变小。唐•李白《蜀道难》“但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