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题目从现实生活中挖掘传统文化的素材。历史试题注重考查考生历史文化常识的积累(7、27、47),注重学科的整合性,与地理、音乐、信息等学科相结合(2、15、39)。考查形式灵活,包括分类题(15、47)和通过歌词(2)、古文(18、27)、名言(5)等引出考点的形式,充分考查了考生传统文化与历史、人文知识的理解、分析能力。
2010高考2.“解放区的天是明朗的天,解放区的人民好喜欢……”,创作于1943年的《解放区的天》帮随着全国解放而广为传唱。下列关于这首歌曲说法正确的是
①它鼓舞了边区军民,迎来了百团大战的胜利
②它反映了边区人民对光明的向往和对胜利的期盼
③它创作时中国的抗日战争正处于相持阶段
④他创作当年召开了中国共产党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解析】:本题较好的体现了学科领域间的整合思想。第一大题的主题是“天”,本题的“天”象征着解放区人民民主、光明的新生活,歌颂了共产党的领导。通过一首脍炙人口且具有历史意义的群众歌曲《解放区的天》来考察学生的音乐欣赏视野,同时也考察了分析和判断推理能力。
《解放区的天》是刘西林于1943年创作完成的歌曲,问世后在全国广泛传唱,为抗战相持时期的军民增添了信心和斗志。这首歌曲在流行过程中,词和曲基本没变,只是歌词第一句的开始增加了一个字(把“边区的”改为“解放区的”),曲子也相应的增加了一个相同的音符,整个旋律保持了原样。只要大致了解歌曲的基本内容或背景,由此我们可以发现选项中的②③的内容和歌曲的主题和背景是一致的。
【答案】:C
2010高考7.在我国辽阔大地上分布着众多历史文化名城,某城市襟江带河,依山傍水,素有“东南门户、南北咽喉”之称,曾是“六朝胜地,十代都会”该城市是
A. 开封 B.杭州 C.洛阳 D.南京
【解析】:本题考查了学生的基础常识问题。南京从公元前472年越国大夫范蠡筑城算起,至今已有近2500年历史,先后有东吴、东晋,南朝的宋、齐、梁、陈等王朝在这里建都,它曾是“六代帝王国、三吴佳丽城”的金粉之地,史称六朝;此外,南唐、明(洪武)、太平天国,以及国民党政府也曾建都于此,因此,历史上盛称为“六朝胜地、十代都会”。南京是南北重要交汇点和东西部重要启承点,“素有东南门户、南北咽喉”之称。
【答案】:D
2010高考15.我国古代常采用信鸽、烽燧、驿站等方式传递信息。下列与烽燧传递信息的途径相似的是
①交通信号灯 ② 电子邮件 ③轮船旗语 ④手机短信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解析】:烽燧传递信息是我国古代用以传递边疆军事情报的一种通信方法,高台上有驻军守候,发现敌人入侵,白天燃烧柴草以“燔烟”报警,夜间燃烧薪柴以“举烽”(火光)报警。其途径特点是接受者能看到信号源的方位。故①③的途径相似;②是通过网络数字通讯传输,④无线传输。
【答案】:A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