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中华文明的起源
1、元谋人:目前我国境内已知最早的人类,是距今约170万年的元谋人。
2、北京人:距今约70万—20万年,生活在北京周口店的原始人类被称为“北京人”。北京人使用打制石器,使用天然火,用火烧烤食物、照明、御寒和驱赶野兽,过群居生活。
二、国家的产生和社会变革
1、王位世袭制取代禅让制:禹死后,他的儿子启继承父位,开始了“家天下”的历史,从此,王位世袭制取代了禅让制。
2、西周分封制的主要内容:周王把某地的土地和臣民授予某个诸侯,称为“授民授疆土”,由诸侯管理当地事务。
3、青铜器:殷墟出土的司母戊鼎是商朝青铜器的代表作。他形制雄伟,气势宏大,文饰华丽,工艺高超,体现了庄严凝重的风格。是目前世界上已发现的最大的青铜器。
4、商鞅变法:战国时期,秦孝公任用商鞅开始变法。内容有:编制户口,加强刑罚;奖励生产;奖励军功;承认土地私有;推行县制;统一度量衡。各国的变法使地主阶级取代奴隶主阶级成为统治阶级,中国由奴隶社会进入封建社会。
5、孔子和百家争鸣
①孔子:名丘,字仲尼,春秋末年鲁国人,是伟大的思想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他的思想主要是“仁”和“礼”两部分。政治方面,孔子提倡“为政以德”。孔子还是伟大的教育家,他创办私学,主张“有教无类”。孔子死后,弟子们把他的言论整理成《论语》一书。
②百家争鸣:春秋战国时期,社会上不同政治思想派别的代表人物对各种问题提出了不同的见解,形成了思想领域中百家争鸣的局面。儒家主张教化百姓,以“礼”治国;法家强调用“刑罚”加强统治;道家即反对“礼”治,也反对“法”治,他们提出“无为而治”。
6、都江堰:都江堰是战国时期秦国蜀郡太守李冰父子主持修建的大型水利工程。由“分水鱼嘴”“飞沙堰”“宝瓶口”组成。即可防洪,又可灌溉。
三、大一统的秦汉帝国
1、秦灭六国,统一中国:公元前230—221年,秦国先后兼并韩、赵、魏、楚、燕、齐六国,建立了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中央集权国家。秦的统一,结束了春秋战国以来诸侯长期割据争战的局面,将中国历史推进到一个崭新的阶段。
2、秦始皇加强中央集权:①秦灭六国后,建立起中央集权制度。采用“皇帝”称号,并确立了皇帝至高无上的地位。在中央设立丞相、太尉和御史大夫。在地方,废除分封制,建立由中央直接管辖的郡、县二级行政机构。国家通过中央和地方行政机构管理人民,征收赋税,个体家庭成为社会组织的基本单位。此后,历代王朝基本沿用秦朝开创的中央集权制度,中央集权制度成为中国两千多年封建社会的基本政治制度。
②为了加强中央集权,秦始皇采取了一些措施:拆除路障,统一车辆形制,使车辆在全国通行无阻。统一文字,规定以小篆作为标准文字,颁行天下。统一货币为圆形方孔钱。统一度量衡。增修长城,防御匈奴进攻。
3、评价汉武帝:汉武帝是一位雄才大略的皇帝,通过“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确立了专制王朝的正统思想;通过“推恩令”巧妙地削弱诸侯王的封国势力;他还大力加强监察制度。这些措施,使中央集权空前加强,大一统帝国得到了进一步的巩固和发展。
4、张骞通西域:公元前138年和公元前119年汉武帝两次派张骞出使西域。
5、秦汉文化:①造纸术:西汉前期,人们从“积漂絮成絮片”中得到启示,发明了纸。东汉时期,蔡伦用树皮、麻头、破布和旧鱼网做造纸原料,改进了造纸术。②医学:东汉张仲景著《伤寒杂病论》,后世尊称他为“医圣”。华佗发明麻沸散,被人们誉为“神医”。 ③《史记》西汉司马迁撰写的《史记》是我国历史上第一部纪传体通史。记述了从传说时代的黄帝到汉武帝时期3000年的史实,成为后世编写史书的典范。
四、政权分立与民族汇聚
1、北魏孝文帝改革:为了便于学习和接受汉族先进的文化,进一步加强对黄河流域的控制,孝文帝于494年将都城从平城迁到洛阳。迁都以后,孝文帝要求南迁的鲜卑人一律改穿汉服,学习汉语,采用汉姓,提倡与汉人通婚。
2、文化:①贾思勰写成《齐民要术》,《齐民要术》是我国现存的第一部完整的农学著作,也是世界农学史上的优秀著作。②郦道元的《水经注》既是一部优秀的地理学著作,同时具有很高的文学和史学价值。
五、繁荣与开放的社会
1、科举制:隋唐创立的科举制的主要科目有明经和进士。明经科主要测试考生记诵儒家经典的能力。进士科包括策问,加试经史、杂文,后来杂文专考诗赋。策问以解决社会实际问题为目的,考查治理政事的能力。
2、唐与吐蕃的交往:吐蕃赞普松赞干布向唐求婚,唐太宗将文成公主嫁给他。文成公主入藏,带去了许多工艺品、谷物、菜籽、药材、茶叶以及历法、生产技术与各种书籍,大大促进了吐蕃经济文化的发展与进步,奠定了汉藏密切交往的基础。
3、开放与交流:①唐代中日之间的交流空前,遣唐使是日本政府派遣到唐朝进行交流的使团,他们把唐朝的典章制度、天文历法、书法艺术、建筑技术以及生活习俗等带回日本,对日本产生了深远影响。唐玄宗时,鉴真东渡日本,对中日经济文化交流作出了杰出贡献。②玄奘从长安出发,途径我国新疆及中亚诸国,达到天竺,用十七年时间遍游天竺各地,获得极高声誉。玄奘是第一个系统地把天竺佛教、历史、地理、风土人情等记录下来并介绍到中国的人。
4、科技:①雕版印刷:唐朝初年,人们从印章和拓印刻石中得到启发,发明了雕版印刷术。②火药:唐朝初年,孙思邈第一次把火药的配方记录下来,唐末开始应用于军事:“火箭”
③赵州桥:隋朝工匠李春设计的单孔石拱桥——赵州桥,又名安济桥,是世界上保存完好、最古老的一座单孔大石桥。开创了世界平拱桥建筑的先河。被誉为世界建桥史上的一个奇迹。
④大运河:隋朝大运河以洛阳为中心,北抵涿郡,南至余杭,自北向南分为永济渠、通济渠、邗沟和江南河,连接了海河、黄河、淮河、长江和钱塘江,是古代世界上最长的运河。
5、唐诗:唐朝是我国诗歌发展的黄金时期,唐代影响最大、成就最高的诗人是李白、杜甫。浪漫主义诗人李白的诗讴歌祖国山河与美丽的自然风光,想象丰富,激昂奔放,人称“诗仙”杜甫是现实主义诗人,他经历了唐朝由盛而衰的变化,创作了大量忧国忧民、反映社会现实生活的诗作,后人称他为“诗圣”,称他的诗为“诗史”。
三、经济重心南移
1、经济重心南移:宋代我国经济重心从黄河流域转移到长江流域,“苏湖熟,天下足”的谚语,表明太湖流域已成为全国最重要的粮仓。
2、商业发展:宋代城市商业繁荣,四川地区出现了世界上最早的纸币——交子。海外贸易范围很广,东到朝鲜、日本,西至阿拉伯半岛和非洲东海岸。宋代还先后在广州、杭州等地设立市舶机构管理海外贸易。
3、科技成就:①活字印刷:北宋毕升发明活字印刷术,大大提高了印刷效率,对传播知识和促进世界文明的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②指南针:宋代指南针被应用到航海,为环球航行和新大陆的发现提供了重要条件。
4、文化:①《资治通鉴》:北宋史学家司马光主持编写的《资治通鉴》是我国第一部编年体通史。记述了从战国时期至五代末年的历史。②宋词:词起源于民间,句子长短不一,适于表达丰富的思想感情。两宋时期杰出的词人有苏轼、李清照、辛弃疾。苏轼的词豪迈奔放;李清照词风委婉含蓄,清新淡雅;辛弃疾词风慷慨激昂,豪迈悲凉。
三、明清帝国的繁盛与近代前夜的危机
1、加强专制统治的措施:①朱元璋废除宰相制度,使六部直接受皇帝指挥;②朱元璋设立锦衣卫,明成祖设立东厂,“厂卫”成为专制皇权的可靠支柱。③朱元璋设立廷杖制度,使君臣关系完全成为主仆关系。④雍正帝设立军机处,使君主旨意畅达无阻,皇权高度膨胀。⑤明清科举考试实行八股取士,使科举制成为朝廷钳制人们思想的工具。⑥明清统治者通过制造“文字狱”残酷打击违背统治思想与触犯皇帝权威的言行。
2、抗击外国侵略:①戚继光抗击倭寇:1561年戚家军在浙江台州九战九捷,迅速荡平浙江境内的倭寇,此后,戚继光又率军开赴福建和广东抗倭,到1565年,东南沿海的倭寇被基本肃清。②郑成功收复台湾:1661年郑成功从金门出发,登陆台湾,打败荷兰殖民者,1662年荷兰总督被迫签字投降,台湾回到祖国怀抱。③雅克萨之战:1685、1686年康熙帝两次命令清军围攻盘踞在雅克萨的沙俄侵略军,重创俄军,1689年中俄两国签订《尼布楚条约》。
3、平定大小和卓叛乱:18世纪中期,清朝平定了回部贵族大小和卓兄弟的叛乱,重新统一了新疆,促进了维吾尔族同中原地区的交流,对巩固西北边疆起到了重大作用。
4、驻藏大臣:1727年,清朝开始设立驻藏大臣,作为中央政府的代表长驻西藏,同达赖、班禅共同管理西藏。
5、明清皇宫:明清皇宫旧称紫禁城,现称故宫。建筑形式雄伟、庄严,布局严谨、和谐,按照“前朝后寝”的古制,象征政权中心的三大殿——太和殿、中和殿、保和殿以及帝后居住的后三宫——乾清宫、交泰殿、坤宁宫各成一体,遥相呼应,南北取直,左右对称,处处体现着大一统国家的宏伟气派和博大精深。故宫是我国现存规模最大、最完整的古建筑群,体现了我国古代城市建筑和宫殿建筑的典型风格,是东方建筑艺术的结晶。
6、长城:明长城东起鸭绿江,西至嘉峪关,全长六千多米。在重点设防地段多用砖石砌筑,内填泥土石块,工程坚固,形制结构更趋合理。长城已熔铸成中华民族聪明智慧、艰苦勤奋、坚韧刚毅和充满向心力的精神象征。
7、科技:①《本草纲目》:明代医学家和药物学家李时珍著《本草纲目》,被誉为“东方医学巨典”。 ②《天工开物》:明末科学家宋应星著《天工开物》,详细记载了各种农作物和手工业技术,被誉为17世纪中国科技百科全书。
8、明清小说:明清时期,著名的古典小说有罗贯中的《三国演义》、施耐庵的《水浒传》、吴承恩的《西游记》和曹雪芹的《红楼梦》。其中《红楼梦》是中国古典小说的颠峰。
9、郑和下西洋:1405—1433年,明成祖先后七次派郑和下西洋。郑和的船队最远到达非洲东海岸和红海一带。郑和的远洋航行比欧洲早半个多世纪。
10、闭关政策:清朝的闭关政策主要表现在对贸易进行严格的限制上。影响:①有防御西方殖民势力的一面,但同时给中国社会带来了严重的恶果。②它限制了我国对外贸易和航海事业的发展,阻碍了中外文化交流。③最终不能从根本上抵挡殖民势力的侵略,反而进一步导致了闭塞、停滞、倒退,使中国更加远离世界发展的潮流。
中国近代史
一、列强的侵略与中国人民的抗争
1、《南京条约》的主要内容:开口岸、赔款、割地、商定税款(第5页)
影响:①是中国近代第一个不平等条约,是中国近代历史的开端。②中国的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遭到破坏,丧失了独立自主的地位,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2、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①1860年10月,英法联军攻占北京,闯入北京西郊的皇家园林——圆明园,洗劫过后,放火烧园,宏伟华美的圆明园变成了一片废墟。这是人类文明史上的一次浩劫。②俄国强迫青政府签订不平等条约,割占中国东北和西北领土150多万平方千米。
3、左宗棠收复新疆:1875年,左宗棠被任命为钦差大臣,率兵进军新疆,打败阿古柏,收复除伊犁以外的新疆地区;1881年,中俄两国签订条约,中国收回伊犁。清政府于1884年在新疆设立行省。
4、甲午中日战争:①黄海海战中,致远舰管带邓世昌率舰冲锋,激战中舰身中弹倾斜,邓世昌下令开足马力,直冲敌舰,决心与敌人同归于尽,最后被鱼雷击中,邓世昌与全舰官兵壮烈牺牲。②《马关条约》内容:割地、赔款、开口岸、设厂(第18页)《马关条约》是继《南京条约》以来最严重的不平等条约,它大大加深了中国的民族危机。
5、八国联军侵华战争:①1900年6月,俄、英、美、日、德、法、意、奥八国侵略中国,7月中旬攻陷天津,8月中旬攻入北京,八国联军在北京烧杀抢掠,无恶不作,对中国人民犯下了滔天罪行。②《辛丑条约》内容、影响(第23页)
二、近代化的起步
1、近代工业: ①洋务运动:洋务派创办的军事工业有:1865年李鸿章在上海设立的江南制造总局;1866年左宗棠成立福州船政局。民用工业有:李鸿章创办开平矿务局、上海机器织布局;张之洞创办的湖北织布官局和汉阳铁厂。评价:(第30页) ②1872年,轮船招商局在上海成立,这是当时中国规模最大的民用企业之一。张謇创办大生纱厂,后来逐步发展成为一家较大规模的棉纺织企业。③詹天佑是杰出的铁路工程师。他担任京张铁路总工程师,1909年京张铁路建成通车。这是中国人自己设计和修筑的第一条铁路干线。
2、维新变法运动:1898年光绪帝主持变法,发布一系列变法令,主要内容有:发展农工商业;训练新式陆海军;创办报刊,开放言论;开办新式学堂培养人才;废除八股文;消多余的衙门和无用的官职。戊戌变法在社会上起了思想启蒙作用,变法图强的社会呼声日益高涨。
3、辛亥革命: ①孙中山的革命活动:1894年孙中山在檀香山建立兴中会,1905年孙中山在日本东京成立中国同盟会,这是第一个全国规模的资产阶级革命政党。不久孙中山提出“三民主义”,即民族主义、民权主义和民生主义。1911年武昌起义成功,1912年1月1日,孙中山在南京宣誓就职,宣告中华民国临时政府成立,结束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随后,孙中山颁布《中华民国临时约法》,使民主共和的观念深入人心。
4、新文化运动:①代表人物:陈独秀、胡适、李大钊、鲁迅。②影响:新文化运动激发了广大青年追求新思想的热情,促使人们冲破封建思想的罗网,探索救国救民的新出路,在近代中国掀起了一场思想解放的风暴。
5、近代教育:1898年维新变法期间光绪帝下令设立京师大学堂,这是近代中国第一所国家建立的最高学府。1905年清政府宣布废除科举制度。
6、社会生活:清末民初,中国社会生活面貌有了很大变化,出现了不少新气象,如:剪发辫、改称呼(“大人”、“老爷”改为“先生”或“君”)、易服饰(西服、中山装等)
三、新民主主义革命兴起
1、五四运动:①1919年巴黎和会中国外交失败引发中国五四运动,第一阶段:5月4日,北京学生举行集会、游行,高喊“外争国权,内惩国贼”。6月5日,上海工人罢工,斗争的中心由北京转移到上海,主力由学生转向工人。②五四精神的实质是反帝反封建的爱国精神。
2、中共成立:①1921年7月23日,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在上海召开。出席会议的代表有毛泽东、董必武等,大会确定党的名称为“中国共产党”,奋斗目标是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党当前的任务是组织工人运动,开展工人运动。选举产生了党的领导机构——中央局,陈独秀为书记。②自从有了中国共产党,中国革命的面目就焕然一新!
3、国民革命:②1924年5月,孙中山在广州黄埔岛创建“中国国民党陆军军官学校”,又称黄埔军校。②1926年7月,国民革命军出师北伐,在各地工农群众的支持下,北伐军占领湖南、湖北消灭吴佩孚,又迅速转入江西,消灭孙传芳。随后,沿江东下,直捣南京上海,北伐战争取得巨大成功。
4、星星之火:①南昌起义:1927年8月1日,周恩来、贺龙、叶挺、朱德等率领两万多人在南昌举行起义,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对派的第一枪。②创建红军和农村根据地:1927年秋收起义受挫,毛泽东当机立断,率部队向井冈山进军,开始创建中国革命史上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井冈山根据地。1928年4月,朱德、陈毅率领部队辗转来到井冈山,与毛泽东的部队胜利会师,两只部队合编为中国工农红军第四军。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开辟,是中国共产党探索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这一正确革命道路的开始。
四、抗日战争
1、九一八事变:1931年9月18日夜,驻扎在东北的日本关东军炸毁沈阳附近柳条湖的一段铁路,反诬中国军队破坏。日军以此为借口,炮击中国东北军驻地北大营,攻占沈阳城。这就是“九一八事变”。 九一八事变后,各界民众掀起声势浩大的抗日救亡运动,中国开始了局部抗战。
2、西安事变:1936年12月12日,张学良、杨虎城在西安实行“兵谏”,扣押蒋介石,并向全国通电,提出停止内战、一致抗日的主张。这就是“西安事变”。中国共产党提出和平解决的主张,派周恩来等到西安谈判。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成为扭转时局的关键。它标志着国共两党第二次合作的初步形成,预示了团结抗日新局面的到来。
3、七七事变:1937年7月7日夜,日军在北平西南的卢沟桥对中国驻军发动突然进攻,中国军队奋起抵抗,全国性的抗日战争从此爆发。
4、南京大屠杀:1937年12月,日军攻占南京,接着以集体枪杀、焚烧、活埋、砍头、军犬撕咬等及其残忍的手段,对南京平民和被俘的士兵进行了持续的惨绝人寰的血腥大屠杀。屠杀中国达30万人以上。
5、台儿庄战役:1938年春,中国军队在李宗仁的指挥下,与日军血战台儿庄,日军在飞机、坦克和各种火炮的配合下,向台儿庄发动猛攻。中国军队依托庄内工事,拼死抵抗,大败日军,消灭日军一万多人。是抗战以来中国军队取得的重大胜利。
6、百团大战:1940年8月,八路军在彭德怀的指挥下,先后共出动100多个团,向日军发起大规模攻击,在人民群众的支持配合下,给日军沉重打击。百团大战是抗战期间中国军队主动出击日军的一次最大规模的战役。
7、侯氏制碱法:科学家侯德榜在1940年发明联合制碱法,被化工界命名为“侯氏制碱法”。
8、中共七大:1945年4月,中共七大在延安举行。①毛泽东作了《论联合政府》的报告。②大会制定了党的政治路线:放手发动群众,壮大人民力量,领导人民打败日本侵略者,解放全国人民,建立一个独立、自由、民主、统一、富强的新中国。③大会规定毛泽东思想是中国共产党的指导思想。④大会选举产生以毛泽东为首的中央领导集体。
9、抗日战争胜利的意义:抗日战争是一百多年来中国人民反对帝国主义侵略第一次取得完全胜利的民族解放战争。抗日战争的胜利,洗雪了近代以来的民族耻辱,成为中华民族由衰败到重新振兴的转折点。
五、解放战争
1、重庆谈判:抗战胜利后,中共提出和平、民主、团结的口号,力图通过和平的途径来实现中国的进步和发展。但蒋介石企图垄断抗战胜利的果实,使中国社会退回到抗战前的老样子去,阴谋发动内战。但是为了进一步赢得准备内战的时间,他电邀毛泽东到重庆谈判。为了尽可能争取和平,戳穿蒋介石假和平真内战的阴谋,1945年8月,毛泽东偕周恩来、王若飞前往重庆,同国民党进行谈判。
2、转战陕北:1947年3月,国民党集中25万兵力,向延安发动进攻,西北的解放军只有2万人,处于绝对劣势,中共中央主动撤离延安,继续留在陕北,进行艰苦的转战,指挥全国各战场的作战。
3、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1947年6月,刘伯承、邓小平率领晋冀鲁豫野战军主力,千里跃进大别山,揭开了人民解放军全国性战略进攻的序幕。
4、国民党政权覆灭:辽沈、淮海、平津三大战役是解放军与国民党军队的大决战。渡江战役中,解放军占领南京,宣告了国民党政权的覆灭。
中国现代史
一、走向社会主义
1、新中国的建立 :①开国大典:1949年10月1日下午2时,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举行第一次会议,接受《共同纲领》为施政方针;任命周恩来为政务院总理兼外交部长,朱德为人民解放军总司令。下午3时举行开国大典,毛泽东首先讲话。②意义:新中国的成立,标志着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已经取得伟大胜利,标志着中国人民受奴役受压迫的半殖民地办封建时代已经过去。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成为新国家、新社会的主人,中国历史从此揭开了新的篇章。
2、西藏和平解放:1951年5月中央政府同西藏地方政府达成和平解放西藏的协议。10月人民解放军胜利进抵拉萨,西藏和平解放。
3、土地改革:1950年,中央公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土地改革运动在全国展开,。土地改革的完成,彻底废除了在我国延续了两千多年的封建土地剥削制度,消灭了地主阶级;农民成为土地的主人,在政治、经济上翻了身;解放了农村生产力,促进了农村经济迅速走向恢复和发展。
4、颁布宪法:1954年9月,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5、一五计划:1953——1957年为第一个五年计划时期,任务是集中主要力量发展重工业,建立国家工业化和国防现代化的初步基础;有步骤地促进农业、手工业的合作化;继续进行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改造;保证国民经济中社会主义成分的比重稳步增长。
6、进入社会主义:到1956年底,我国基本完成了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社会主义改造的完成,标志着社会主义公有制形式在国民经济中占据主导地位。从此,社会主义制度在我国基本建立起来,我国开始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7、外交成就:①1953年,中印谈判时首次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互相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平等互利、和平共处。
②1955年周恩来参加亚非万隆会议,提出“求同存异”方针,推动会议取得圆满成功。
二、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
1、挫折:①“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是我国探索建设社会主义道路中产生的严重失误,由于违背客观经济规律,高指标、瞎指挥、浮夸风、“共产风”等错误泛滥,工农业生产遭到严重破坏,国家和人民遇到建国后未曾有过的经济困难。
②“文化大革命”:在林彪、江清等人的诬陷下,刘少奇被加上“叛徒、内奸、工贼”的罪名开除出党。不久,刘少奇含冤 病逝。这是“文化大革命”中最大的冤案。“文化大革命”时期,国家政权遭到严重削弱,民主与法制被肆意践踏,国民经济发展缓慢,全国大批工矿交通企业长期处于停产和半停产状态,人民生活水平基本没有提高。“文化大革命”对教育科学文化事业的严重摧残,阻滞了全民族文化素质的提高和现代化事业的发展。中国与发达国家之间的差距拉大了。
2、成就:①科技:两弹一星:原子弹(1964)、导弹(1966)人造地球卫星(1970)②农业科学家袁隆平在1973年成功培育出我国第一代籼型杂交水稻,被外国新闻媒体称为“东方魔稻”。
②外交:1971年第26届联合国大会上,中华人民共和国成为中国在联合国的唯一合法政府,恢复了在联合国的一切合法权利。1972年美国总统尼克松访问中国,这一
周被西方新闻世界称为“改变世界的一周”,中美双方在上海签署《中美联合公报》,1978年12月中美双方发表《建交公报》,1979年1月1日,中美正式建立外交关系。
三、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1、十一届三中全会:1978年12月,中国共产党十一届三中全会在北京召开。我国从此走上改革开放、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正确道路。十一届三中全会是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史上的伟大转折。
2、农村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建立在土地公有制基础上,集体所有的土地长期包给各户农家使用,把农民的责、权、利紧密结合起来,推动了中国农业的大发展。
3、经济特区:1980年我国决定在深圳、珠海、汕头、厦门设置经济特区,打开了对外开放的窗口。深圳等经济特区的创建成功,为进一步扩大开放积累了经验,有力推动了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进程。
4、科技:① 1986年3月,中国科学院几位科学家向党中央提出跟踪世界先进水平、发展高科技的建议。中共中央和国务院即使作出决定,实施《高新技术研究开发计划纲要》,后称“八六三计划”。 ②我国政府的战略是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努力实现科学技术和社会生产力的跨越式发展。
5、教育:1986年《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颁布。
6、体育:1984年中国人在洛杉机奥运会上实现零的突破,夺得15枚金牌。2000年悉尼奥运会上中国获得28枚金牌,名列金牌榜第三。
7、祖国统一:①“一国两制”的构想是完成祖国统一大业的基本方针。②香港、澳门回归史实:1984年中英联合声明在北京签署,1997年7月1日香港回归祖国。1987年中葡签署联合声明,1999年12月20日,澳门回归祖国。③海峡两岸关系的发展:“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方针使海峡两岸关系发生了深刻变化。经过海峡两岸同胞共同努力,两岸人员交往以及新闻、科技、学术、体育、文艺等各方面的交流蓬勃发展,两岸经济相互促进、互补互利的局面正初步形成。这种经济和文化上的联系,为和平统一奠定了坚实基础。
8、迈向现代化:①法制建设:改革开放以来,全国人大常委会先后制定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等一批法律,初步建立起我国以宪法为核心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框架。②就业:我国政府实行“劳动者自主就业、市场调节就业、政府促进就业”的方针,建立市场导向的就业机制。人们在劳动就业观念上逐步告别了“铁饭碗”和“大锅饭”,通过公平竞争获得工作岗位。
9、邓小平理论:邓小平理论是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指导思想,是指导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光辉旗帜。
世界近代史
一、跨入近代社会的门槛
1、文艺复兴:①但丁是文艺复兴的先驱,他的代表作是长诗《神曲》。②达•芬奇是意大利著名画家,也是数学家、力学家和工程师,是多才多艺的文化巨人。他在艺术上最杰出的代表作是《最后的晚餐》和《蒙娜丽莎》。达•芬奇擅长对人物的心理刻画。③文艺复兴的影响:文艺复兴使人们开始认识到,必须打破中世纪以来的封建统治和教会神学对人们思想的束缚,强调和发挥人在这个世界上的作用,而这些思想正是当时新兴资产阶级的愿望。文艺复兴是资产阶级扣响近代社会大门的思想解放运动。
2、新航路的开辟:①哥伦布于1492年8月从西班牙出发,横渡大西洋,主要目的是寻找通往印度和中国的新航路。他先后到达美洲的巴哈马群岛、古巴、海地等地。每到一个地方,哥伦布就宣布那里是西班牙王室的领地。他直到临死前都误认为自己到达的地方是亚洲的印度,所以那里的土著居民至今还被称为“印第安人”,加勒比海上的这些岛屿被称为“西印度群岛”。 ②新航路开辟的影响:新航路的开辟,锤炼了欧洲人的精神,开阔了眼界;把世界各地连在了一起,拓展了人类的活动空间和范围,打破了以往世界各地相互隔绝和孤立发展的局面。随着通往美洲、非洲和亚洲航路的开辟,一场持续了数百年的殖民扩张活动从此开始。正是那场伴随着血与火的殖民扩张,使欧洲资本主义的触角开始伸向世界各地。
3、英国资产阶级革命:①1689年的《权利法案》对国王的权力进行了严格的限定,确定了国会拥有最高权力的基本原则,并对公民的权利作了明确的规定。②意义:英国确立了君主立宪制,走上了发展资本主义的道路,并率先开始了工业革命。英国革命也迅速波及欧洲其他国家,推动了欧洲资产阶级革命的发展。马克思认为,英国革命是一场“欧洲范围的革命”。
4、美国独立战争:①《独立宣言》宣布人人生而平等,造物主赋予每个人生命权、自由权和追求幸福的权利。为了保障这些权利,人们建立起得到被统治者同意的政府。任何政府一旦破坏人民权利,人民就有权力建立一个新政府。宣布北美殖民地从此成为独立的合众国。解除同英国、英王的一切隶属关系。②意义:独立战争推翻了英国的殖民统治,使北美人民赢得了独立,从此走上了资本主义的强国之路。③大陆军总司令乔治•华盛顿领导美国人民英勇奋战,打败英军,取得了民族独立,又开创了民主政治的先河。作为开国元勋和伟大的政治家,华盛顿成为美国最著名的历史人物之一。
5、法国大革命:①《人权宣言》宣扬人生来就是而且始终是自由平等的;任何政治结合的目的都在于保存人权;主权来源于国民,任何团体和个人都不得行使国民没有明白授予的权力;自由是有权从事一切无害于他人的行为,法律仅有权禁止有害与社会的行为;法律是公共意志的表现;各个公民都有言论、著述和出版的自由;财产权是人神圣不可侵犯的权利。②法国大革命彻底摧毁了法国封建专制制度,使民主共和的思想广为传播,对人类社会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③拿破仑于1799年发动“雾月政变”,建立执政府,自任第一执政。拿破仑先后制定和颁布了《民法典》(即《拿破仑法典》)、《商法典》、《刑法典》。《拿破仑法典》是资产阶级国家的第一部民法典,它的立法精神和原则为后来许多欧洲国家借鉴和效仿。拿破仑统治时期,正是欧洲社会从中世纪向近代过渡的重要阶段,拿破仑用刺刀加速了这一过程,使法国大革命的某些成果通过暴力被推广到他所征服的欧洲国家。但拿破仑的对外战争也威胁了欧洲所有国家的主权,侵犯了别国人民的利益。
二、近代社会的确立与动荡
1、工业革命:
①蒸气机:瓦特改进蒸气机,为工厂提供了强大、持续而稳定的动力。并使人类第一次完成了在生产劳动中普遍以“热”力代替体力的革命性飞跃。人类进入“蒸汽时代”。
②火车和铁路:1825年9月27日,史蒂芬孙亲自驾驶他同别人合作设计制造的“旅行者号”蒸汽机车在新铺设的铁路上试车成功。从此人类迈入“火车时代”,迅速地扩大了人类的活动范围。
2、殖民扩张与殖民地人民的抗争
①英国疯狂掠夺印度:据统计,仅1757—1815年的不到60年间,英国就从印度榨取了10亿英镑。这些财富流入英国后,被迅速投入到生产领域,转化为生产资本,成为英国资本主义发展的重要资金来源。
②章西女王:1858年英军进攻章西。章西女王毫无惧色,身着戎装,亲临前线指挥,率领起义军英勇奋战,最后在战斗中壮烈牺牲,表现了印度人民反抗外来侵略的不屈精神。
③三角贸易:从16世纪起,欧洲殖民者为补充美洲劳动力的不足,开始从非洲向美洲贩运黑人。他们带着廉价的工业品从欧洲出发,到非洲购买、换取甚至直接猎取黑人,用船运到美洲,卖给种植园主充当奴隶,然后带着满船的黄金、白银和欧洲需要的经济作物返回欧洲。这种交易的全程航线呈三角形,史称“三角贸易”。这一灭绝人性的行为持续了几百年,使非洲丧失了难以计数的人口,许多黑人在运往美洲的途中丧生。
④玻利瓦尔:在拉丁美洲独立运动中,“解放者”玻利瓦尔于1813年领导委内瑞拉人民举行起义,从此开始了艰苦卓绝的独立战争。他率领军队南征北战,相继解放了委内瑞拉北部以及厄瓜多尔、秘鲁等地。1825年上秘鲁独立,为纪念玻利瓦尔,将新国家命名为玻利维亚。
3、马克思主义的诞生
①马克思和恩格斯在研究资本主义时,他们不是研究如何改善资本主义的弊端,而是研究如何推翻资本主义,使人类进入一个更高更理想的社会。他们把这种研究的理论成果称为“科学社会主义”。
②《共产党宣言》:1848年马克思和恩格斯联合发表了《共产党宣言》。《共产党宣言》是第一部较为完整而系统地阐述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理的伟大著作。它标志着马克思主义的诞生,开辟了国际工人运动和社会主义运动的新局面,成为世界无产阶级的锐利思想武器。
三、近代社会的发展与终结
1、资产阶级统治的巩固与扩大
①俄国农奴制改革:1861年沙皇亚历山大二世颁布改革法令,内容有:自改革法令实施之日起,俄国农奴获得人身自由,他们可以拥有自己的财产,可以自由选择职业,地主不得再任意交换和买卖农奴;农民再获得自由的同时,可以赎买一块份地和宅旁园地,但这些土地再法律上仍然是地主的财产,农民只有使用权;农民必须花钱向地主购买(赎买)土地的使用权;获得解放后的农民仍归所居住地区的“村社”管理。意义:俄国废除了农奴制,缓解了国内的社会矛盾,避免了革命的发生,也使国家走上了发展资本主义的道路,这对俄国摆脱落后状况,实现近代化的目标具有积极作用。但是,农民为了获得人身自由和土地使用权付出了高昂的代价,背上了沉重的经济包袱。
②美国内战:美国内战是一场关系到美利坚民族命运的战争。在内战中林肯政府废除了黑人奴隶制,使南方与北方在政治体制上统一起来,在经济上成为一个整体,使美国资本主义更加快速地发展起来。经过内战,美国国家和民族的统一得到维护,为其后成为世界上最发达的资本主义强国奠定了基础。
③日本明治维新:内容:政治:加强中央集权,废藩置县;废除封建身份制度,取消武士特权。经济:向西方学习,殖产兴业,鼓励发展近代工业;允许土地私有和买卖,全国统一征收地税。军事:模仿西方,实行征兵制,建立常备军(皇军);建立警察制度,以维护治安。社会生活和文化:提倡文明开化,实行强制性义务教育。意义:经过改革,日本走上了发展资本主义的道路。
2、第二次工业革命
①特点:第二此工业革命是以电为核心的革命。
②电的广泛应用:随着点灯以及其他电器的发明和使用,从家庭照明到家用电器,从工厂动力到运输方式,电给人类的生产和生活带来了巨大的变化,人类进入了电气化时代。由于使用电力,其他工业部门业快速发展起来,特别是钢铁行业的发展,使人类在材料领域告别了“棉花时代”,进入到“钢铁时代”。电气化时代和钢铁时代的到来标志着现代工业的崛起。
③卡尔·本茨和汽车:1855年卡尔·本茨制造出世界上第一辆使用汽油内燃机的汽车。汽车使人类在交通领域开始进入“汽车时代”,大大缩短了人们之间的距离,急剧地改变着人类的社会面貌和生活方式。
④莱特兄弟和飞机:1903年美国人莱特兄弟制造出人类历史上第一架飞机,取名“飞行者1号”
3、第一次世界大战
①“三国同盟”和“三国协约”形成:1879年德国和奥匈帝国签订条约组成军事同盟,后来意大利加入,形成“三国同盟”。1892年俄国和法国签订协定,形成俄法协约,它是三国协约的雏形。1904和1907年英国分别与法国、俄国签订军事协定,最终形成“三国协约”。影响:两大军事集团形成后疯狂扩军备战,使世界局势日益紧张,世界大战一触即发。
②一战给人类带来的灾难:1916年凡尔登战役在法国北部展开,德法双方共投入近百万军队,激战数月,伤亡人数为一战之最,其中法军伤亡46万,德军伤亡30万,历史上称之为“凡尔登绞肉机”。一战历时4年零3个月,共30多个国家,15亿人口卷入战争,战火燃遍欧、亚、非三大洲。双方军队共有840万人阵亡,另有2100万人受伤,大战中双方共支出战费2084亿美元。
四、科学与思想文化
1、启蒙运动:①17—18世纪,欧洲兴起一场以理性为核心的启蒙运动。法国启蒙思想家伏尔泰把批判的锋芒直指封建专制制度,特别是它的精神支柱天主教会。他激烈抨击天主教会的罪恶行径。
②意义:启蒙运动是一场弘扬理性,全面清算封建意识形态,把人们的思想从宗教神学和封建专制的禁锢中解放出来的思想解放运动。它不仅为美国独立战争和法国大革命提供了锐利的思想武器,而且也为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创立提供了理论前提。
2、科学:
①牛顿在他的巨著《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中系统阐述了运动的三大定律和万有引力定律,概括了物体机械运动的基本规律,从而建立起经典力学的完整体系——牛顿力学,牛顿被称为“现代科学之父”。
②达尔文在他的巨著《物种起源》中以自然选择的理论解释了生物的进化,推翻了“神创论”,从而完整确立了生物进化论学说。达尔文的进化论第一次把生物学放在了科学的基础之上,在科学和社会领域引发了一场革命,同时也为生物学家和其他科学家的科学研究奠定了理论基础。
③爱因斯坦提出了著名的“相对论”,分为“狭义相对论”和“广义相对论”。相对论是原子内部微观物理学的基础,也是天体物理学和宇宙学的基础,因而成为现代物理学的基本理论之一。
世界现代史
一、动荡与变革
1、苏联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
①列宁的探索:十月革命后,由于国内外反革命势力的联合反扑,列宁被迫实行“战时共产主义”政策。随着国内战争的结束,1921年,苏俄放弃“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开始实行新经济政策。新经济政策把社会主义同市场、商品货币和资本主义直接联系起来,这是列宁建设社会主义思想的一大转变,它对小农占优势的国家走社会主义道路具有深远的指导意义。
②斯大林体制:成就:20世纪二三十年代,苏联的工业化成就显著,9000多个新企业投入生产,机械制造、化学、汽车、航空、冶金、石油、电力等工业部门纷纷建立。1937年苏联工业总产值跃居欧洲第一,世界第二。由一个落后的农业国发展成为世界一流的工业强国。弊端:在四大里时代,党政不分,国家的所有决策权集中与党的最高领导机构,最终集中与斯大林个人手中。民主与法制匮乏,个人崇拜和家长制作风盛行。在经济建设上,排斥市场调节和价值规律,强调用行政手段来干预经济,把一切经济生活置于指令性计划之下,结果造成经济部门发展的严重失调和农业长期停滞不前等问题。
2、凡尔赛—华盛顿体系
①《凡尔赛和约》内容:阿尔萨斯和洛林交还法国,莱茵河东岸50公里内不得设防;承认波兰独立,不分领土划归波兰等国。德国的海外殖民地交给战胜国进行“委任统治”。废除德国的普遍义务兵役制。德国应支付大量的战争赔款。
②《九国公约》的内容:尊重中国主权和独立及领土和行政的完整;中国保证各国在华“机会均等”,对外“门户开放”。
3、罗斯福新政
评价罗斯福新政:“新政”是美国资本主义的一次自我调节,开创了资产阶级政府大规模干预经济生活的先河,进一步提高了美国国家资本主义的垄断程度,是资本主义发展史上的一个里程碑。“新政”取得了很好的效果,使美国度过了危机。
二、第二次世界大战
1、法西斯暴行
①希特勒上台后首先把矛头对准了德国共产党。德国纳粹党策划焚烧了德国国会大厦,借机嫁祸共产党,大肆镇压共产党和其他进步力量。这一事件即为“国会纵火案”。
②粹党为了转移德国人垄断资产阶级的仇恨,把德国人的全部苦难都归罪与犹太人,极力煽动反犹排犹情绪,疯狂迫害犹太人。二战全面爆发后,纳粹党更是丧心病狂地采取了种族灭绝政策。在二战期间,纳粹党共屠杀了约600万犹太人。
2、慕尼黑阴谋
①1938年9月英、法、德、意四国在慕尼黑签订了《慕尼黑协定》,规定捷克斯洛伐克的苏台德区和与奥地利接壤的南部地区割让给德国,捷方应与十天内从上述领土撤退完毕;英法对捷克斯洛伐克的新边界安全给予“国际保证”。《慕尼黑协定》是绥靖政策达到顶峰的标志。
②英法以牺牲小国利益为代价,取得与德意侵略者的妥协,但换来的只是短暂的和平,反而加速了战争的爆发。
3、二战的爆发和扩大
①1939年9月1日,德军按照“白色方案”突袭波兰,二战爆发。
②1941年6月22日,德军按照“巴巴罗萨计划”,突袭苏联,苏德战争爆发,二战进一步扩大。
③1941年12月7日,日军突袭美军太平洋舰队基地珍珠港,太平洋战争爆发,二战达到最大规模。
4、反法西斯联盟
①《联合国家宣言》:1942年1月1日,中、美、英、苏等26个国家在华盛顿共同签订了《联合国家宣言》,各国保证竭尽全力,互相合作,彻底打败法西斯,决不单独与敌人停战或媾和。宣言的发表,标志着国际反法西斯统一战线的最终形成。从而极大地鼓舞了各国人民的斗志,大大增强了反法西斯力量,为最终打败法西斯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②雅尔塔会议:1945年2月,苏、美、英三国首脑在雅尔塔举行会议,通过的决议有:分区占领德国,彻底摧毁军国主义和纳粹制度;战后成立联合国;苏联在结束欧战后的三个月内参加对日作战。雅尔塔会议对协调盟国战胜德日法西斯的步伐,以及建立联合国起到了一定的积极作用。
5、重大战役
①斯大林格勒战役:1942—1943年的斯大林格勒战役是二战中关键性的战役,它不仅是苏德战场根本转折的开始,而且是二战的转折点。
②诺曼底登陆:1944年6月,美英军队在法国的诺曼底登陆,开辟了欧洲第二战场。盟国的武装力量开始从东、西、南三面围攻德国,二战进入了粉碎德国法西斯的最后决战阶段。
③柏林战役:1945年4月底,苏军对柏林开始了最后的攻坚战,希特勒自杀身亡,5月8日德国签署投降书,欧洲战场的战事以反法西斯联盟的胜利告终。
三、两级下的竞争
1、“冷战”
①1947年美国总统杜鲁门提出美国对苏政策以及整个对外方针,即“杜鲁门主义”,这是美国内部酝酿已久的遏制苏联,称霸世界的全球战略。“杜鲁门主义”是美苏“冷战”正式开始的标志。
②1949年以美国为首的西方12国建立北大西洋公约组织,以对抗苏联,称霸世界。
③1955年苏联等8国成立华沙条约组织。华约的建立,标志着以美苏为首的两大军事政治集团对峙局面的形成,从而使美苏“冷战”带有明显的军事对抗色彩。
2、战后美国经济发展的主要特点:
二战后,美国是西方大国中唯一一个不仅没有衰弱,反而更为强大的国家。战时的资本积累、政府有效的财政政策以及科学技术的进步,促进了美国战后经济的迅猛发展。战后美国对外直接投资大大增加,跨国公司飞速发展,资本输出不断扩大,加强了美国在世界许多国家中的经济地位,同时也使美国获取了更大利润。
3、苏联东欧的艰难探索
匈牙利的社会主义改革:60年代,东欧社会主义国家开始改革。匈牙利在卡达尔的领导下,从1968年起推行全面改革,主要是把国家的计划管理和商品生产、市场调节有机地结合起来。政治上,匈牙利政府注意发扬社会主义民主。改革使经济稳步发展,人民生活水平提高,国家政局稳定。
4、欧洲联盟
二战后,西欧一些国家组成“欧洲共同体”,1993年,欧共体发展成欧洲联盟。到2004年,成员国达到25个,欧洲正朝着经济政治一体化目标迈进。
5、日本走向经济大国
20世纪40年代日本经济恢复到战前水平。50年代以后,朝鲜战争、越南战争使日本成为美军物资的主要供应地,进一步刺激了日本经济的发展。70年代,日本经济持续高速增长,一跃成为资本主义世界仅次于美国的第二经济大国。
6、亚非拉的独立和振兴
①亚洲:二战后,印度独立运动高涨,终于迫使英国在1947年宣布印度独立,印巴分治,印度和巴基斯坦先后建国。独立后的印度在尼赫鲁总理的领导下,经济发展本国经济,经过几十年的努力,印度粮食基本实现自给,还建立起比较齐全的工业体系。由于重视对科学技术的引进和吸收,印度的原子能、生物等科技成就令世人瞩目。
②非洲:战后,非洲独立运动首先在北非展开。五六十年代30多个国家独立,仅1960年就有17个国家独立,因此1960年被称为“非洲独立年”。1990年,纳米比亚独立,标志着帝国主义在非洲的殖民体系彻底崩溃,世界殖民体系也最终瓦解。
③拉丁美洲:古巴:1959年古巴人民推翻了亲美政府的独裁统治,建立了革命政府,走上社会主义道路。古巴顶住美国的重重压力,在巩固革命政权的同时,不断发展社会经济。巴拿马:巴拿马人民经过不屈不挠的斗争,逐步从美国手中收回了巴拿马运河的主权。
四、告别雅尔塔——两级格局解体
1、苏联解体
①戈尔巴乔夫改革:1985年戈尔巴乔夫开始进行全面改革,提出社会经济“加速发展战略”,但并未收到预期效果,经济发展每况愈下,市场出现极为严重的供不应求状况。最后戈尔巴乔夫转入政治改革,提出“人道的、民主的社会主义”思想,导致苏联思想界极端混乱。他主张“一党政治”向“多党政治”过渡,苏共的领导地位和中央政府的控制能力被弱化了,但却没能及时建立起一个实现平稳过渡的领导机构。
②苏联解体:1991年“八一九事件”加速了苏联解体,12月,《阿拉木图宣言》宣告“独联体”成立,苏联正式解体。雅尔塔体系宣告结束。
2、 第三次科技革命
①计算机网络技术:1945年底世界上第一台计算机在美国诞生。几十年来,计算机发展迅猛,运算速度越来越快,体积越来越小,运用范围越来越广。60年代初,美国建成了全国性航空订票系统,形成了计算机网络的雏形。
②生物工程技术:现代生物工程包括基因工程、细胞工程、酶工程、蛋白质工程和发酵工程。核心是基因工程。科隆技术的产生是现代生物工程领域的重大突破。
3、经济全球化
①高科技的迅速发展,尤其是交通与交往手段的发展,世界各国的经济联系日益密切。国际资本流动加剧,全球性经济组织和区域性经济集团以及跨国公司进一步发展。中国和苏东加入到市场经济体系之中,为全球的进一步融合注入了新的活力。20世纪90年代原来,全球化趋势进一步加强。
②经济全球化的发展,有利于商品和资本的流动,有利于高新技术的扩散和推广,有利于各国发挥自身优势,参与国际分工,开拓国际市场,还可能带动世界许多国家和地区实现经济发展的追赶或超越。但是,由于经济全球化的游戏规则是由发达国家制定的,它必然存在着许多不公正、不合理的方面。全球化给世界各国带来了新的发展机遇和挑战。
世界古代史
1、古代埃及的金字塔、古巴比伦的《汉谟拉比法典》、古代印度的种性制度、古希腊伯里克利时代雅典的民主政治。
2、日本大化改新的内容。
3、西欧城市兴起的意义。
4、马可·波罗来华、阿拉伯数字的发明和传播。
5、佛教、基督教、伊斯兰教的产生和传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