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一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考点梳理
考点1 商周时期的政治制度
1.宗法制的基本内容
宗法制:是西周典型政治制度,是按血缘关系分配政治权力的体制。
特点(核心):嫡长子继承制,形成“周天子——诸侯——卿大夫——士”的宗法等级秩序。
影响:保证了贵族在政治上的垄断和特权地位,也有利于统治集团内部的稳定和团结。
2.分封制的基本内容
分封对象:周王将子弟、功臣、亲周的商朝旧贵族,分封各地为诸侯。
诸侯权力:在封国内世袭统治权。
诸侯义务:对周天子定期朝贡、觐见、提供军赋和力役。
意义:扩大疆域、稳定统治。后来诸侯争霸,周天子的权威逐渐削弱,分封制逐渐瓦解。
考点2 秦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
1.秦朝的统一
公元前221年,秦灭六国,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王朝——秦王朝。秦朝在平定六国的基础上,对周边地区施行政治控制,不仅扩大了统一帝国的规模,而且推动了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的形成。
2.皇帝制度的创立
创立:秦始皇自以为功德超过传说中的“三皇五帝”开始使用皇帝称号,确立了皇帝制度。称“朕”,命令称“制”或诏,玉印称“玺”。特征:皇帝大权独揽,皇权至高无上(皇帝制度核心,是中国封建专制制度的重要特征),皇位世袭。
3.秦朝的丞相、御史大夫与太尉
丞相辅助皇帝,助理万机;太尉掌管军事;御史大夫辅助丞相,负责监察事务。
4.郡县制的建立
郡:中央政府以下最高一级地方行政机构,郡守是最高行政长官。
县(道):郡下设县或道,长官是县长或县令。
郡县制与分封制相比,最大特点是形成了中央垂直管理地方的形式,郡县长官一概由皇帝任命,不得世袭。郡县制的建立是中央集权制形成的重要环节,也是官僚政治取代贵族政治的重要标志。
5.中国古代中央集权制度的影响
有利于形成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封建国家;有利于封建经济文化的发展;中央集权制度的确立奠定了中国两千多年封建社会政治制度的基本格局,为历朝所沿用,且不断得到加强和完善;
考点3 汉到元政治制度的演变
1.汉朝郡国并行制和元朝的行省制度
(1)汉在地方上继承秦朝的郡县制,同时又分封诸侯,郡国并行。
(2)元朝行中书省(行省)为地方最高行政机构,共设十个。行省的设置对于加强中央集权,特别是调整中央和地方的关系具有重要意义,是中国省制的开端。
2.唐朝三省六部制
三省:中书(草拟)、门下省(审核)、尚书省(执行)。三省的长官是宰相,相权一分为三。三省互相牵制和监督,保证了君权的独尊,是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重大创造。尚书省下设六部:吏部(官吏的任免和考核)、户部(户籍、土地和赋税)、礼部(礼仪、科举)、兵部(军政)、刑部(刑狱)、工部(国家工程建设)。三省六部制进一步削弱了相权,使中央集权制度完善。
3.我国古代选官制度的变化
中国古代选官制度的演进大体经过了“世官制”、“察举制”和“科举制”三个阶段。汉朝选官主要实行察举制。汉武帝令郡国每年举荐孝、廉各一人,建立起人才选拔制度。魏晋南北朝时期,选用官吏采取九品中正制。隋炀帝时,政府开始设立进士科,科举制形成。唐宋元各朝继承并完善了科举制。科举制是封建选官制度的一大进步。
考点4 明清君主专制制度的加强
1.明朝废丞相、设内阁
鉴于历史上宰相专权乱政,妨碍皇权集中,明太祖废除丞相,权分六部,中国的宰相制度从此被废除。明太祖时设殿阁大学士,明成祖时内阁制度正式确立。
2.清朝设置军机处
清朝雍正时设置,军机大臣由皇帝钦定,只能秉承皇帝的旨意办事,因而军政大权进一步集中到皇帝手里。 特点:简、速、密。标志君主专制发展到顶峰。
3.明清时期君主专制制度的加强对中国社会发展的影响
(1)积极:有利于多民族国家的统一和巩固,有利于社会安定。
(2)消极:①皇帝个人独断,难免决策失误;官吏唯上是从,必然导致官场腐败,行政效能低下。君主专制制度加强,导致地方的政治自主性和能动性越来越受到压抑,极大地阻碍了社会进步;②拉大东西方差距。西方已走上资本主义工业化道路,而中国君主专制不断强化,导致中国社会保守和停滞,为近代遭受西方列强侵略埋下祸根。
◆易错易混警示(欢迎来找茬)
1.西周政治的典型特征是实行宗法制,形成了周天子—诸侯—士—卿大夫的宗法等级。西周的分封制不仅分封王族,还分封异族功臣和先代贵族。功臣和先代贵族与周天子并无血缘关系。
2. 大宗和小宗不是绝对的,而是相对而言的。具体来说,周天子是天下的君主,是所有姬姓贵族的大宗;诸侯对周天子而言是小宗。在封国内,诸侯对卿大夫而言是大宗,而卿大夫对诸侯而言是小宗。在卿大夫的封地内,对于士而言,卿大夫又成为士的大宗。
3.在我国,皇帝独尊、皇权至上的皇帝制度始创于商鞅变法时期。 专制主义与中央集权是两个不同的概念,专制主义是一种决策方式,而中央集权是一种相对于地方分权的制度。
4.秦始皇建立的专制主义中央集权以皇权至上为核心,但相权一直威胁着君权,直到清朝时期建立军机处,废除了丞相制度,才结束了这一斗争。
5.秦始皇在地方设“三公”即丞相、御史大夫和太尉,作为秦朝的三个最高官职。
6.“汉承秦制”,并非汉代完全照搬秦朝的制度,而是基本上沿袭秦朝制度,并有所损益变化。
7.郡国并行制是整个汉朝时期的地方行政制度。
8. 明朝以前,宰相被赋予决策大权,地位十分巩固;明朝内阁不是法定的中央一级的行政或决策机构,而是皇帝的侍从咨询机构,无决策权,阁臣的升降由皇帝决定,职权大小依皇帝旨意而定。
9.明朝的内阁是皇帝的侍从咨询机构,无决策权;而英国的内阁是君主立宪制下的最高行政机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