类型一:判断“主要”原因与“根本”原因。 此类题的区分要点是:主要原因涵盖面广,它是在事物或事件众多原因中起主导因素的,它可能是事物或事件根本原因。根本原因是事物发展或事件发生的不以人意志为转移的规律,也就是事物或事件客观存在的,学生一般可从生产力、经济基础、社会性质、阶级本质等方面思考。例如,苏联解体的主要原因是戈尔巴乔夫的新思维改革,是苏联内因起主导作用;促使春秋战国奴隶社会瓦解、封建社会形成根本原因是生产务进步。 类型二:排除不符史实的答案。 这类题列举的选项中,一般含有“全部、都、各、一直”等字样的绝对表述,象这样的答案一般是错误,做题的时候要特别注意。这既反映学生对课本知识的纵览分析能力,又考查学生对课本一些知识点的系统掌握情况。不仅知识在课本,能力在课本,答案也在课本。只要学生知识点掌握的牢固,卡准题干时间段,凡不符合史实肯定是不对的。如,“中共在民主革命时期的土地政策性质都是废除封建剥削制度”、“科举制在我国封建社会一直起积极作用”这样的表述都是错误的。 类型三:辨析某个国家或统治者推行的政策。 一般封建王朝或封建统治者采取或推行的任何一项措施,其目的都是为了加强和巩固自己统治地位。若涉及近现代史中每个国家的外交、政策,一般都会从本国最高利益出发。诸如,汉高祖休养生息政策、明朝八股取士等都是为加强封建统治。英国外交采取的大陆均势、或某个阶段与别国联合的政策,目的都是基于英国最高利益。 类型四:评价战争的正义与否。 看某一种事件正义与否,主要看是否符合人民意愿、符合历史发展潮流,是否从民族大义出发、是否利于国家统一等。如,女真族抗击辽统治者压榨、元朝统一全国,虽其中有残酷民族压榨,但总体上符合历史发展潮流。再如,戚继光抗倭战争就是基于民族大义出发。 类型五:关于国家大政方针的论述。 这类题与政治关联紧密。学生首先必须经常看新闻、读报纸、记政策。特别是国家召开的有重大影响的会议、出台的关系国家建设的政策、制定的涉及社会发展的方针等,平时学生要牢记与脑,熟练掌握,做到“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 类型六:根据历史史料推断正误。 若是一道材料式选择题,答案一定要与材料有关,若只和书中史实一致,不管材料,一般是错误的。若是史料材料题,最好想到其出处,然后结合历史背景答题。比如,“雁塔进士题名帖”文物史料,它在中国古代史中“唐朝科举制度发展”一节中显示,雁塔又是唐都长安建筑,所以应该说显示了唐朝进士荣耀,而不表示北宋进士数量增加。 类型七:涉及课本中历史细节的问题。 就是平时老师让同学们注意的细节,这些细节知识点多、复习量大,应按照老师的指点去复习中,以避免盲目性。比如,中国与欧洲直接交往的史实在东汉;中国与非洲的直接交往史实在唐朝;手工业融入外来风格的应在唐朝;北宋分丞相、财政权的中央机构为三司,明朝地方接管行中书省的权力也叫三司;中共在抗日战争时土地政策是减租减息,属限制剥削;中共在50年代土改时把地主土地私有制改为农民土地私有制,即未改变土地所有制形式或未改变土地私有制形式;世界史中现在只能说世界格局属多极化趋势,而非多极化格局已形成等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