岳麓版七年级中国历史教材专门设置了公元纪年法一课,个人觉得是有必要的。因为任何历史事物或人物都一定处于特定的时空位置。所以,纪年法就是必须了解的知识。但其他版本教材却没有这一课,所以教师就面临着不得不讲却只能在某一课里穿插讲授的尴尬。因为这样的穿插讲授既匆匆忙忙难以讲清,又影响当堂主要内容的教学。
但现行岳麓版的“公元纪年法”一课里仍然存在着令人困惑的问题。
教材第23页上设计了一个这样的教学活动:“数轴上5到-5之间是10,年代尺上公元前5年到公元5年是9年。比一比年代尺(一)和数轴,找出其中的原因
教材上有“注解”,大意是“数轴上有0到1的距离,而年代尺上没有”,所以计算跨公元前后的年代,“就是把两个年代相加再减1”。
困惑就从这里开始:
数轴上0到1之间的A点毫无疑问的是“0.5”,B是“-0.5”。
可年代尺(一)中的A和B又表示什么呢?
因为“公元元年”就是“公元1年”,那么A点就应该是“公元1.5年”——公元2年的6月30日24时整。那么耶稣出生的那个时间点在哪里呢?
如果A点仍是“0.5”,也就是元年6月30日24时整,那么“公元元年”岂不就成了“公元0年”!
总之,依据教材不可能自圆其说。
为什么会这样?因为教材中把“年”这样一个时间“段”的概念混同于数轴上“点”的概念了。
说“年代尺上没有0”时,就是把点1看作元年,点2看作公元2年,但是,点与点之间是什么呢?而在计算公元前5年到公元5年的时候,明显又把“年”看成段来算了。如果这样,那么“公元元年”究竟在年代尺的什么位置呢?所以,教材上的说法和算法是存在矛盾的。
怎么解决这样的矛盾呢?
如下图:0到1之间表示公元元年,1到0之间就是公元前1年。那么耶稣出生的时间点大约就在C处——公元元年12月25日的某一时刻。
但是,年代尺(二)中明显多出个教材上所谓的年代尺上不存在的“0”。
实际上,公元纪年法把传说中耶稣出生之年作为纪元的标志,即耶稣出生之年为公元元年,也就是公元1年,而耶稣的出生只能是这一年中的某一时刻,那么,这一年与之前一年之间的那一时间点——耶稣出生那年的1月1日0时整,即公元元年1月1日0时整,也是公元前1年12月31日24时整——自然就是年代尺的原点。
所以,年代尺上没有0年,但应该有“0”。没有0,其实是把耶稣出生那一年看成一个时间点,而把其它年都看成一个时间段。
所以,在年代尺上,公元前5年到公元5年就是10年,而不是9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