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主站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网站帮助 | 上传资料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取回密码>>
首页  |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选修  |   高考  |   学业水平  |   中考  |   七上  |   七下  |   八上  |   八下  |   九上  |   九下  |   其他
资讯 | 学案教案 | 同步课件 | 同步试卷 | 名校月考 | 仿真模拟 | 真题汇编 | 名题精解 | 快乐探究 | 视听教学 | 快乐助记 | 快教园地 | 综合荟萃
  资源下载 - 历史专栏 - 高考 - 学案教案 - 人教 - 文章内容
2010高考二轮复习学案:近代中国政治发展史

上传:gwh001 审核发布:管理员 更新时间:2010-7-10 9:33:29 点击次数:2736

2010 高考二轮复习历史全案

专题四  近代中国的政治、经济及思想解放的潮流

第一讲 近代中国政治发展史

学法导航

1.本专题贯穿两条主线:一是列强通过一次次侵略战争,强加给清政府一系列不平等条约,拥有独立自主的中国逐步沦为受外国支配的半殖民地国家;日本发动的全面侵华战争企图把中国变为日本独占的殖民地 二是中国社会各个不同的阶级在不同的历史阶段为维护国家主权,使中国重新获得独立所进行的前赴后继的抗争

2.中国近代的民主革命与西方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最大区别就在于历史条件不同:中国面临内部强大的封建专制制度,又面临西方列强的入侵,所以艰难曲折尤为明显

3.要注意把中国放在世界历史的大环境中去分析,工业革命和第二次工业革命后,西方国家对殖民地和市场有强烈的追求,使资本主义国家有着近乎疯狂的侵略扩张性,而中国又是一个落后的大国,这就使一场又一场的侵略中国的战争变得不可避免

4.要理解中华民族的觉醒也不是一场鸦片战争所能奏效,思想观念的转变是最为缓慢的,到中日甲午战争中华民族作为一个民族才开始觉醒,而真正意义上的全民族抵抗外来侵略,则是抗日战争

5.易错知识点:

1)《天朝田亩制度》反映出的绝对平均主义思想主要表现在平均分配产品的圣库制度—学生容易误认为是平均分配土地

2)北伐战争的历史功绩是基本上推翻了北洋军阀的统治—学生误认为是完全推翻了北洋军阀统治。

3)遵义会议在军事上和组织上纠正了“左”倾错误—学生误认为是彻底 清算了“左”倾错误

4)共产党领导下的根据地的名称辨析:“农村革命根据地”,特指19271937年,中共控制下的地区 由于这一时期大部分革命根据地都建立了苏维埃政权,所以又称作“苏区”。“敌后抗日根据地”,主要指19371945年即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领导和控制下的地区。“敌后”主要指这些根据地绝大部分位于敌人(日军)的后方 “解放区”是指人民解放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控制下的区域,以区别于“国统区”。

典例精析

1.(09年重庆文综)道光三十年(1850),林则徐对关心国事的年青人说:“终为中国患者,其俄罗斯乎!吾老矣,君等当见之 ”以下能证明林则徐预见的史实是

①侵吞中国150多万平方公里领土  ②通过不平等条约割占了辽东半岛

③统帅八国联军镇压了义和团运动   ④支持袁世凯篡夺了辛亥革命果实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答案】B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的知识再认再现能力,沙俄通过一系列不平等的条约侵吞了中国150多万平方公里的领土,割占中国辽东半岛的是日本,统帅八国联军镇压义和团运动是英国,俄国参与支持袁世凯篡夺辛亥革命果实

2.(09年浙江文综)中俄《尼布楚条约》中说:“凡岭南土地及流入黑龙江大小诸川,应归中国管辖;其岭北一带土地及川流,应归俄国管辖”。对条约中的“中国”,理解正确的是()

①这里的“中国”指中原地区           ②清朝第一次使用了“中国”原号

③清政府对外不在使用“大清”的朝号   ④表明清政府行使和维护的是中国的主权

A. 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答案】C

【解析】C。①的表述错误,因此AB排除,③明显也不对

3.(09年广东文基卷)马克思在评论鸦片战争时说,“在这场决斗中,陈腐世界的代表是激于道义,而最现代的社会的代表却是为了获得贱买贵卖的特权——这真是任何诗人想也不敢想的一种奇异的对联式悲歌 ”据此,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A.“陈腐世界的代表”是指固守旧制度的清政府

B.“贱买贵卖的特权”说明英国侵华与鸦片无关

C.“对联式悲歌”是指中英两国在战争中两败俱伤

D.“最现代的社会的代表”体现出人类的正义和道德  

【答案】A

【解析】考查学生对材料的理解能力 从上述材料来看,“陈腐世界的代表”是指固守旧制度的清政府,“最现代的社会的代表”是英国政府 “贱买贵卖的特权”说明英国侵华的根本目的是为了打开中国市场;“对联式悲歌”是指中英两国在战争中胜败对比;“最现代的社会的代表”英国体现出其侵略本质

4.(09年广东文基卷)某年,清政府明令各省督抚放宽民间设置工厂的限制 促成这一政策出台的是( 

A.《南京条约》  B.《北京条约》 C.《马关条约》   D.《辛丑条约》  

【答案】C

【解析】甲午战争后,清政府为了扩大税源,解决财政危机,放宽了对民间设厂的限制 1895年甲午战败后,清政府被迫签订《马关条约》。

5.(09年海南历史)20092月,佳士得拍卖公司在巴黎拍卖圆明园十二生肖铜兽中的兔首、鼠首这两件中国文物被掠夺于()

A.鸦片战争  B.第二次鸦片战争  C.甲午战争时期  D.八国联军侵华时期

【答案】B

【解析】圆明园被焚掠是在1860年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

6.(09年全国卷一)1858年,中英《天津条约》规定:“嗣后各式公文,无论京外,内叙大英国官民,自不得提书‘夷’字”这表明当时的中国(鸦片战争)

A.已经形成平等的外交观念           B.“天朝上国”规制受到冲击

C.对西方列强产生崇拜心理           D.受到西方文化的广泛影响

【答案】B

【解析】本题结合1858年中英《天津条约》的有关内容考查学生理解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1858年第二次鸦片战争还未结束,说清政府当时“已经形成平等的外交观念”明显不和史实,故首先排除A答案 《天津条约》是英国强加给清政府的又一个不平等条约,清政府当时对英国等西方列强更多的是畏惧心理,而不是崇拜心理,也不能简单理解是受到西方文化的广泛影响,其实子两次鸦片战争爆发后,中国长期以来所形成的“蛮夷”观念和“天朝上国”规制就受到冲击,答案B符合题意

7.09年上海历史)当历史学家谈起《中华民国临时约法》、反法西斯主义、黑人民权运动等史实时,人们会不由自主地想到下列哪一概念?

A.共和    B.社会保障    C.人权   D.君主立宪

【答案】C

【解析】关键是通过比较找出《中华民国临时约法》、反法西斯主义和黑人民权运动三个历史事件反映的共同问题《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突出体现了民主和共和、反法西斯主义突出体现了民主和反对侵略的主旨,黑人民权运动主要是反对种族歧视和维护黑人的民主权利

8.09年广东历史)《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确立了

A.总统制     B. 联邦制       C. 君主立宪制     D. 责任内阁制

【答案】D

【解析】以孙中山为首的革命党为了防止即将就任临时大总统的袁世凯专权,在学习美国实行分权制衡的原则的同时,规定“临时大总统及国务员行使行政权,国务员‘辅佐临时大总统,负其责任’,即实行责任内阁制。

9.(09年广东历史)192954,国民党上海特别市执行委员会宣传部编辑的《五四特刊》认为,五四运动输入的西洋思想“不是陈腐便是过火”。“过火”的思想指的是

 A.马克思主义    B.自由恋爱观   C. 实业救国论  D. 民主和科学思想

【答案】A

【解析】本题的关键是要理解题目中观点的立场,1929年国民党是站在反共反人民的立场上的,所以将五四运动后在中国广泛传播的马克思主义称为“过火”思想

10.(09年天津文综)191955,天津《大公报》刊登“北京特约通讯”,标题为《北京学界之大举动——昨日之游街大会/曹汝霖宅之焚烧/青岛问题之力争/章宗祥大受夷伤》 从上述标题中能获得的信息是

A.京津两地工人罢工游行            B.学生爱国浪潮遍及全国

C.外争主权、内除国贼              D.北洋政府逮捕大批学生

【答案】C

【解析】青岛问题即山东问题,力争青岛体现了五四运动的反帝性质,曹汝霖和章宗祥是北洋军阀的代表,反对他们两人体现了反封建。而ABD信息在材料中并没有体现

11.(09年上海历史)在20世纪上半叶的革命实践中,中国共产党人走出了一条属于自己的独特道路,这条道路是

A.采取暴力革命 B.领导工人运动 C.农村包围城市 D.国共两党合作

【答案】C

【解析】A.采取暴力革命 、B.领导工人运动都不是中国革命所独有的,C.农村包围城市是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把马列主义原理与中国革命实践相结合,开辟的一条有中国特色的民主革命道路,D.国共两党合作不是中国共产党单方面实行的

12.(09年浙江文综)中国知识分子看到改造中国的新路径,提出“到民间去”的号召,并开始深入到工人中间进行启蒙宣传,是在()

 A. 戊戌维新时期  B.辛亥革命时期   C.五四运动时期    D.国民革命时期

【答案】C

【解析】五四运动后,知识分子认识到了工人阶级的伟大力量,因此知识分子在五四运动后号召把马克思主义思想和工人运动相结合。因此本题答案C

13.(09年江苏历史)根据毛泽东同志的论述,对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理解不正确的是

A.新民主主义革命是终结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和建立社会主义社会之间的过渡阶段

B.新民主主义革命属于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C.新民主主义革命禁止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

D.新民主主义革命为社会主义创造前提

【答案】C

【解析】此题主要考查对毛泽东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的理解,其中从1919年开始我国就进入了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到1949年建国新民主主义革命基本完成。经过三年的经济恢复时期从而进行社会主义革命,到1956年低社会注意改造完成我国进入了社会主义社会

14.(09年海南历史)表1  1925年部分省份国民党党员构成表

地区

党员人数

学生

工人

农人

绥远

3200

8%

3%

80%

湖北

1877

63.1%

2.3%

8.9%

广东

15000

21.2%

20.1%

39.1%

1表明,1925年的国民党

A.发展重心由北向南转移

B.实行了土地革命政策

C.是多阶层组成的革命联盟

D.性质发生了根本变化

【答案】C

【解析】从表格中不难看出,当时的中国国民党在人员组成上吸收了学生和工农力量,成为各革命阶级的革命联盟

15.(09年山东文综)环渤海地区包括辽宁、北京、天津、河北、山东等五省市 在近代,该地区是列强侵略的重点也是中国人民抗争最激烈的地区之一。新中国成立以后,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这地区发生了历史性巨变

。

 材料一 图11是近代列强侵略环渤海地区和中国人民抗争示意图。

(1)据图11,概括说明列强对该地区的侵略呈现出怎样的变化趋势

(2)在近代中国人民争取民族独立的过程中,义和团运动和辛亥革命各自走了一条怎样的道路?五四运动又为探索民族独立的道路做出了哪些新贡献?

【答案】 (1)侵略范围不断扩大,由沿海深入内地;  由经济掠夺到政治军事控制

(2)义和团的道路:扶清灭洋(或“抵抗外来侵略,维护清政府统治”

辛亥革命的道路:民主共和(或“推翻清政府统治,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

五四运动的新贡献:无产阶级登上政治舞台,揭开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序幕;倡导民主和科学,促进了思想解放和马克思王义的传播

【解析】第一题难度为偏难,考查提炼图片资料有效信息的能力,考查“变化”“趋势”“发展性”“心特点”类的试题似乎是目前学生的薄弱点,问题一是出在对标题术语理解上,二是思维方法和能力上,三在训练的量上有限。本题在观察图片基础上,结合第二次鸦片战争和八国联军侵华的有关史实,从空间上和程度上概括 但学生较难从程度上考虑问题

第一题第一问难度为易,抓住解题关键词“道路”两字,义和团运动和辛亥革命较易得出,虽然学生的解答未必很有思想上的自我指导性 第二问难度为偏难,要求答出五四运动的“新贡献”,实际上是与义和团运动和辛亥革命两次革命相比的新发展(内容上和影响上)。这里评分补充说明应该对答案第一点考虑这几种答案的合理性“彻底的反帝反封建”“无产阶级登上政治舞台(或领导)”“对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奠基”;第二点应该考虑答“追求真理”或“求是”精神的合理性

16.(09年上海历史)阅读下列佳士得拍卖行的拍卖品牌单,回答问题

日期

拍卖行

拍卖品描述

1861.7

佳士得

来自军官们的两批物品,一批8样,一批23样。其中包括中国“皇帝的大国玺”。

1862.6

佳士得

来自圆明园的3件珐琅制品,“一件大香炉……曾是皇帝书房里的炉子” 。

1864.7

佳士得

36件表明来自圆明园的物品

⑴上述拍卖品是在哪一次战争中被哪些国家劫掠的?

⑵依据当时欧洲所遵循的国际法原则,分析这场战争的性质

⑶你如何看待把战争的劫掠品拿到市场上拍卖这种行为?

【答案】(1)答案1:能完整地写出与题意相符的内容。第二次鸦片战争;英国、法国。

答案2 :未能完整地写出与题怠相符的内容2)答案1:能完整地运用主权理论的原则进行分析。格劳秀斯的《战争与和平法》提出国家主权“对内最高,对外独立”的原则,主权国家是国际法的主体,第二次鸦片战争违反了国际法的这些原则,所以是侵略战争 《威斯特伐利亚和约》确立了国家主权平等,国家主权的统一性、不可分割性和独立性等原则,第二次鸦片战争违反了国际法的这些原则,所以是侵略战争 答案2:未能完整地运用主权理论的原则进行分析 答案3:仅有正确结论。第二次鸦片战争是侵略战争 3)答案1:回答合理而充分。在战争中进行掠夺,是对所在主权国家财产权的侵害,把这样的不义之财进行拍卖是不应该的 答案2:回答不充分。拍卖劫掠品是对国家主权的侵害

【解析】(1)从材料中所提供的时间可以看出所列拍卖清单都是发生在第二次鸦片战争之后不久,而且所有物品均来自中国,全还是皇家专用,结合学过的知识可以判断出,拍卖品当时英法联军在第二次鸦片战争中侵占中国北京后掠夺所得2)只要能够结合国际法:格劳秀斯的《战争与和平法》、《威斯特伐利亚和约》的相关原则,证明上述战争是违背了这些国际原则的就能说明战争的侵略性3)将通过侵略战争掠夺而来的财产进行拍卖是不合法的。

17. 07全国文综)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1924年,孙中山在《民族主义》演讲中说:“英俄两国现在生出了新思想,这个思想是有知识的学者提倡出来的,这是什么思想呢?是反对民族主义的思想。这种思想说民族主义是狭隘的,不是宽大的;简直的说,就是世界主义。现在的英国和以前的俄国、德国,与及中国现在提倡新文化的新青年,都赞成这种主义,反对民族主义……列宁为什么受世界列强的攻击呢?因为他敢说了一句话,他说世界上有两种人:一种是十二万万五千万人,一种是二万万五千万人;这十二万万五千万人,是受那二万万五千万人的压迫……我们要能够联合十二万万五千万人,就要提倡民族主义,自己先联合起来,推己及人,再把各弱小民族都联合起来,共同去打破二万万五千万人,共同用公理去打破强权 强权打破以后,世界上没有野心家,到了那个时候,我们便可以讲世界主义。”

材料二  冷战结束后,经济全球化迅速发展,“一些评论家则更进一步指出民族国家的时代可能将终结,也有其他一些人认为这个结论下得为时过早,因为民族国家的功能只不过是发生了某种变化而已”。(《全球社会学》)

(1)材料一中的“十二万万五千万人”和“二万万五千万人”分别指的是什么?

(2)概括材料一中孙中山关于民族主义与世界主义关系的观点

(3)根据材料—,指出孙中山为什么在演讲中强调民族主义。

(4)根据孙中山上述观点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孙中山的“联俄”思想

 (5)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对材料二中的观点的认识

【答案】

1)被压迫民族和压迫民族。

2)民族主义与世界主义相互联系,民族主义是实现世界主义的前提条件,没有民族主义就没有世界主义

3)被压迫民族需要民族主义以求得独立,但国际和国内出现忽视和否定民族主义的倾向。

4)强调自求解放,并联合世界上平等待我之民族;列宁领导下的苏俄倡导和支持被压迫民族反对国际帝国主义,因此中国应该联合苏俄

5)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亚非拉国家相继独立,殖民主义体系瓦解,经济全球化成为当今世界发展的潮流,应该提倡全球意识,积极参与经济全球化;但由于存在不合理的世界政治经济秩序和强权政治,因此要维护民族国家的独立和各民族的平等

解析:回答第(1)问注意关键词“受压迫”“民族主义”。回答第(2)问要读懂材料含义。回答第(3)问要注意“反对民族主义思想”“打破强权”。回答第(4)问要注意“列宁说世界上有两种人”并结合国共合作的背景回答原因。回答第(5)问要分清民族国家与经济全球化的关系

【专题综合】

一、18401900年间,西方列强为了控制中国发动了哪些战争?结果及影响如何?试分析中国战败的原因。

1.战争、结果、影响:发动鸦片战争,签订《南京条约》,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发动第二次鸦片战争,签订《天津条约》《北京条约》等,使中国半殖民地化程度加深;发动甲午中日战争,签订《马关条约》,中国半殖民地化程度大大加深;八国联军侵华战争,签订《辛丑条约》,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2.原因:主要原因是抗战的领导者清政府腐朽落后,客观原因是西方资本主义列强的势力强大,根本原因在于腐朽的封建主义无法对抗新兴强盛的资本主义

【典例1】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在甲午中日战争110周年之际,有人发表言论认为:“从实质上看,甲午中日战争是现代文明和近代文明的战争。难道慈禧太后不挪用军费修颐和园,欧洲卖给北洋水师炮弹合格,李鸿章制定较为进攻性的战略,甲午中日战争就可以扭转?这些非主导因素哪怕可以左右一两个战役,但无法改变中国失败的最终结局。即甲午中日战争失败的根本原因是由于我们在国力上的落后。”

   材料二  有人反思甲午中日战争提出科技实力不济是甲午中日战争失败的重要原因,关键在于中日两国海军实力相差甚远,中国战败是必然的

   材料三  2004年9月17,在《解放日报》上刊登翟骏的文章,指出:反思历史、冷静客观,如果深陷“激情”,有时就不免产生一些虽不全错,但是比较“粗鄙化”的反思。

结合所学知识回答:

1)材料一、材料二表明的观点分别是什么?能否全面提示甲午中日战争失败的原因?二

者在看待历史问题所犯的共同错误是什么?

2)材料二的作者为什么说有些人对历史的反思是比较“粗鄙化”的?结合抗日战争的有

关史实加以说明

3)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你认为应该如何全面看待甲午中日战争中国战败的原因?

4)甲午中日战争中国的战败,痛定思痛后给我们哪些重要的启示?

解析:解答此题要紧靠材料,结合所学知识思考分析。第(1)问主要读材料获得,同时通过思考分析其二者的共同错误所在;第(2)问注意回忆教材抗日战争有关史实加以说明;第(3)问可以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全面分析即可;第(4)问是通过对历史的反思得出的经验教训问题

答案:(1)材料一认为中国战败的根本原因是国力太弱,落后造成的;材料二认为甲午中日战争中国战败是科技实力不济,海军实力太差造成的。这二者都不能全面的揭示甲午中日战争中国战败的原因。共同错误在于犯了以偏概全的错误。(2)抗日战争中我们的国力也不强于日本,而且科技实力也很弱,但我们通过全民族的共同抗战,人民战争的路线,同样取得了一百多年来反外来侵略的第一次完全胜利3)甲午中日战争战败的根本原因是清政府的腐败。战争过程中的战术问题。是否发动民众以及环境等方面。(4)启示:①坚持以科技为本,大力提高国家的科技实力;②要正确反思政治腐败问题,要反对政治腐败;③要一心一意的大力提升国家的综合国力;④要大力宏扬中华民族的传统精神

二、如何理解辛亥革命是完全意义上的近代资产阶级革命?辛亥革命为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创造了哪些有利条件?

1.理解:辛亥革命由资产阶级革命派领导,以三民主义为指导,用暴力手段推翻了清政府的统治,结束了两千多年的君主专制制度,建立了资产阶级共和国。所以说是完全意义上的近代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2.有利条件:辛亥革命后,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打击了帝国主义在华统治;推动了中国资本主义的发展;无产阶级队伍的迅速壮大

【典例2】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对于许多末经过帝王之治的青年,辛亥革命的政治意义是常被低估的,这并不足怪,因为他们没有看到推翻几千年因袭下来的专制制度是多么不易的一件事。

                                              ——林伯渠《荏苒三十年》

材料二

   图一

图二

回答:

1)以孙中山为代表的资产阶级革命党人为推翻封建专制政体进行了哪些艰苦的革命斗争?

2)材料二中图一事件发生于何时?该政府是什么性质的政府?

3)材料二中图二文件颁布的主要目的是什么?它有何积极意义?

4)根据以上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辛亥革命的伟大历史意义

解析:辛亥革命的最大贡献是推翻了封建君主专制;湖北军政府的成立是资产阶级革命所建立的第一个地方革命政权;制定《中华民国临时约法》是为了限制袁世凯的权力

答案:(1)①宣传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思想,如天赋人权、自由平等;②建立了兴中会等一系列革命团体;③建立了资产阶级革命政党—同盟会;④发动了一系列武装起义,如黄花岗起义、武昌起义;⑤建立革命政权—中华民国2)发生于1911年武昌起义成功后,是资产阶级革命政府。(3)限制袁世凯的权力 它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资产阶级民主宪法,具有反对封建专制制度的进步意义 4)辛亥革命是中国近代史上一次伟大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它推翻了清王朝,结束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建立起资产阶级共和国,使人民获得了一些民主和自由的权利。从此,民主共和观念逐渐深入人心 辛亥革命推翻“洋人的朝廷”,客观上打击了帝国主义侵略势力,为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创造了条件

三、列举19世纪中期到20世纪30年代中期,能说明民主革命重心在南方的四个重大事件,并据此概括分析原因。20世纪30年代中期以后,民主革命的重心转移到北方的主要原因有哪些?

1.事件:太平天国运动、辛亥革命、国民大革命、中共在南方创建革命根据地。原因:受外国资本主义侵略较早,民族矛盾和阶级矛盾比较尖锐;中国近代企业、外国资本主义企业集中,冲击了封建生产方式,为民主革命提供了经济基础和阶级基础;受西方思想的影响较早;远离中国封建统治中心,反动势力薄弱;有良好的群众基础

2.南方是国民党统治的中心区域,反动势力较强;中共领导的第五次反:“围剿”失败,被迫进行战略转移,红军来到陕北,革命中心随之转移到北方。抗日战争爆发后,日军集中力量进攻华北地区;中共深入敌后,建立敌后抗日根据地,华北地区逐渐成为抗战的主战场

【典例3】中国工农红军长征的胜利,是人类历史上的奇迹。红军经历曲折,战胜重重艰难险阻,保存和锻炼了革命的基本力量,将中国革命的大本营转移到了西北,为开展抗日战争和发展中国革命事业创造了条件。阅读下列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中国工农红军长征路线图》

 1)长征前后中国革命大本营的中心(图中AB所示位置)分别是什么地方?

     A、江西___________      B、陕北_____________

2)为什么说遵义会议是长征的转折点?

材料二   在新的历史时期,人们把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和实现中国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重任,形象地称作“新长征”。从1979年开始,共青团组织从中央到地方每年都命名表彰一批新长征突击手

3)你认为作为青年学生,具备哪些精神才可能成为“新长征突击手”?

解析:193410月,中央红军开始长征,193610月会师结束。使中国革命转危为安。

答案:(1A:瑞金,B:延安2)遵义会议结束了“左”倾错误在中央, 的统治,事实上确立了以毛, 泽东为核心的党中央的正确领导;使红军长征取得了胜利;使中国革命转危为安。(3)热爱祖国、拥护党的领导、树立远大理想、尊敬老师、勤奋学习、热爱集体、团结互助、勤俭节约

四、试从战争领导、民众动员、战略战术和国际环境四个方面,比较中国在甲午战争中遭到失败和在抗日战争中取得胜利的原因。

1.战争领导:甲午中日战争时是腐朽的清政府;抗日战争时期,国共两党实现第二次合作,分别开辟了正面战场和敌后战场,共同抗日

2.民众动员:甲午战争中,清政府压制民众抗日热情;抗日战争时期,建立广泛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实行全民族的抗战

3.战略战术:甲午战争中,执行避战求和的政策,导致失败;抗日战争中,中国共产党制定了持久战的方针,并把游击战争提高到战略地位。两大战场互相配合,最终获胜

4.国际环境:甲午战争时,西方列强偏袒日本;抗日战争时期,世界反法西斯同盟形成,中国抗战得到了各国人民的同情和支持

【典例4】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今天争取抗战胜利的中心关键,在使已经发动的抗战发展为全面的全民族的抗战。只有这种全面的全民族的抗战,才能使抗战得到最后的胜利

                                         ——1937年中共洛川会议文件

    材料二  林彪率领八路军115师在平型关地区伏击日军取得成功。是抗战以来首次大捷,是国共合作的抗日典范

    材料三  2006年10月8,新当选的日本首相安倍晋三对中国进行访问,近年来中日不和谐关系开始呈现出转机

  请回答:

  1)中国人民全面抗战开始的标志是什么?

  2)依据材料与所学知识,说明抗日战争胜利的原因。

  3)你认为抗战胜利的历史功绩有哪些?

  4)近年来影响中日关系正常发展的问题很多,请你举出三项。你认为日本方面应如何促进中日关系的发展?

  解析:本题考查考生对抗日战争历史事件的记忆和理解能力。抓住材料中有效信息,结合教材所学的知识。此题中等难度。分析原因要从内外因上分析。历史意义可以分为国内和国际意义

 答案:(1)卢沟桥事变;(2)国共和作,建立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全民族共同抗战;国际援助;中国军民的英勇抵抗3)增强了全国人民的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中国的抗日战争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人民的抵抗,对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作出了重大贡献;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4)发行否认侵略历史的教科书;参拜靖国神社;否认南京大屠杀;日本应正视历史,用正确的态度和积极的行动修缮与中国的关系,妥善解决有关问题

专题突破

18401900年间西方列强先后发动了一系列侵华战争,签订了许多屈辱的不平等条约,给中国人民带来了巨大的民族灾难。从不同条约探究对中国的影响,如13题。

1.拿破仑三世时,修建了枫丹白露博物馆中的中国馆 其中收藏的文物大多是从中国掠夺的,与此相关的战争是

    A.鸦片战争               B.第二次鸦片战争

    C.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D.第一次世界大战

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考生分析材料的能力,中等难度 拿破仑三世是法兰西第二帝国皇帝(18521870)。A项是18401842年间,英国发动的;B项是18561860年间,英法联军发动的;C项是1900年;D项是19141918年间。

2.甲午中日战争期间,尽管欧美列强之间矛盾重重,欧洲已经开始形成两大对立的军事侵略集团,但他们都不同程度地支持或纵容日本侵略中国,其主要目的是

     A.压制中国人民革命                   B.扩大各自的在华利益

     C.缓和一战前夕在远东地区的形势       D.共同支配中国

答案:B 解析:尽管欧美列强之间矛盾重重,但在侵略中国问题上都支持日本侵略,企图做收渔翁之利,扩大各自在华利益

 3.在某个条约的签字仪式上,一个自称“中国通”的帝国主义分子写了一上联:“琴瑟琵笆,八大王王王在上 ”其他帝国主义分子听后连声叫绝,并发出阵阵狂笑。一个中方官员站起来,义正辞严,对了下联:“魑魅魍魉,四小鬼鬼鬼犯边。”请问该条约是

     A.《辛丑条约》                    B.《南京条约》

     C.《天津条约》                    D.《北京条约》

答案:A 解析:由“八大王王王在上”这一关键信息可知,此条约的签订与八国联军侵华有关,八国联军强迫清政府签订的是《辛丑条约》

太平天国运动和辛亥革命都以推翻清王朝为主要斗争目标,都制定了革命纲领,都在南京建立了新的革命政权,都没有完成反帝反封建的任务。如46题,围绕上述知识命题

4.在太平天国前期,英国出使中国的全权代表文翰声称:“绝不左袒(偏袒)中国政府(清政府)”,表示要恪守“中立”,同时把《南京条约》的文本抄送太平天国政府 英国的上述做法是因为

    A.太平天国和英国的宗教信仰相似

    B.英国幻想太平天国会承认和维护英国在华侵略利益

    C.英国惧怕太平天国会进攻沿海地区通商口岸

    D.英国要与太平天国维持相对平等的外交关系

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考生充分利用有效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对有关问题进行说明、论证的能力 属于中等难度。通过分析题干部分材料,英国的做法是在政治方面,与宗教信仰无关,排除A,从英国的做法分析,《南京条约》是不平等条约,英国把它抄送太平天国政府,说明它没有体现C的意思,而是由于B的原因

5.社会变革是中国近代化的前提 在民族危机不断加剧的过程中,中国近代不同的阶级、阶层、政治集团为了摆脱民族危机,使中国走上富强道路,主张向西方学习,先后对中国社会提出一系列改革设想 19世纪末,下列人物主张向西方学习,对中国社会进行最彻底变革的是

    A.李鸿章                B.康有为

    C.孙中山                D.李大钊

答案:C  解析:李鸿章只主张学习西方科技来维护清朝封建统治;康有为主张走资本主义改良道路;孙中山主张用暴力革命推翻清朝统治;李大钊在中国高举社会主义大旗,对中国社会进行彻底变革,但时间为20世纪初

6N·佩弗在《远东》中说:“1911年在中国建立起美国政体的仿制品,真是荒唐可笑。”这里的“政体仿制品”是指

    A.君主立宪政体             B.资产阶级共和政体

    C.君主专制政体             D.社会主义共和政体

答案:B  解析: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抓住材料中的有效信息“1911年”、“美国政体的仿制品”,1911年在中国建立的中华民国属于资产阶级共和政体

大革命失败后,中共通过武装起义、八七会议等拉开了转变的序幕,实现了党的工作重心的转移;第五次反“围剿”失败后,红军被迫长征,1935年遵义会议开始了转变,中国革命开始在正确路线的指导下转危为安 说明中共是能够依靠自身力量克服自身错误,正确把握形势,引导中国革命走向胜利,如79题探讨。

7.毛泽东的“工农武装割据”思想对当时中国革命的现实作用表现在

 A.保存并逐步发展壮大了革命力量

 B.消除了一些人对革命前途的悲观情绪

 C.挽回了王明“左”倾路线给革命造成的巨大损失

 D.树立了走中国独特革命道路的光辉典范

答案:D  解析:毛泽东的“工农武装割据”思想,即“共产党领导下的武装斗争、土地革命、根据地建设及其密切结合 武装斗争是中国革命的主要斗争形式,没有一支相当力量的红军和红军战斗的胜利,就不能创建革命根据地和进行土地革命;土地革命是中国革命的中心内容,是广大农民的要求,没有土地革命,红军战争就得不到群众的支持,根据地也就不能巩固和发展;根据地是革命和革命战争胜利发展的立足点和出发点,不建设革命根据地,武装斗争就没有后方的依托,土地革命的成果就无法保持”。从而树立了走中国独特革命道路的光辉典范;A项是长征的结果;B项是思想转变,不属于“现实作用”;C项时间错误,“工农武装割据”比王明“左”倾错误给革命带来的巨大损失早

8.毛泽东曾对一位外国来访人士说:“一九二七年,老蒋够厉害啦!他把我们像鸡蛋一样地摔在地上,可他没想到,当时国外的许多智者也没有想到,我们还会孵出小鸡来!”对“孵出小鸡” 最准确的理解是

 A.发动三大起义             B.开创了农村包围城市的革命道路

 C.召开遵义会议             D.提出抗日反蒋的主张

答案:B 解析:根据材料中的时间1927年可排除CD,遵义会议于1935年召开,抗日反蒋提出于“九一八事件”后,理解“孵出”应该为已经找到革命道路,A项发动起义时还是照搬苏联模式

9.在“重走长征路”活动中,下列地点不可能路过的是

 A.遵义       B.大渡河     C.延安     D.腊子口

答案:C  解析:本题的重点落在对红军长征的路线理解上。选项ABD都是红军长征经过的路线;红一方面军长征结束于吴起镇,三大红军主力会师于甘肃会宁。而选项C是在长征完成后中共中央迁到延安的

在抗日战争时期,正面战场和敌后战场基本上互相配合、互相依存、贯穿始终,充分体现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原则。从不同角度考查抗战胜利的原因,如1012

10.“国军一部集中华北持久抵抗,特别确保山西之天然堡垒;国军主力集中华东……巩固首都……”,下列会战能够体现上述作战方针的是

    ①凇沪会战 ②徐州会战 ③武汉会战 ④太原会战

    A.①②     B.③④     C.①④     D.①②④

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考生对历史材料的理解能力,抗日会战是中国近代史的重要内容。本题的重点落在对抗日战争时期重大会战的理解上 本题要抓住会战地点“”山西“华东”。 ①发生于上海 ②在中原 ③在华中 ④在山西

11.全面抗战爆发前后的短时期内,国民政府组织了极大的人力、物力,将东南沿岸的部分高校和大量战略物资、工矿企业抢运到了云、贵、川等地 有史学家称其为“东方的敦克尔刻大撤退”。这次“大撤退”最重要的意义在于

    A.为支持抗战作出了贡献

    B.改变了中国的工业布局

    C.为迁都重庆奠定了基础

    D.彻底粉碎了日本掠夺中国资源的阴谋

答案:A 解析:中国的抗日战争是持久战,需要充分的资源储备和生产 国民政府将东部沿海的大部分高校和大量战略物资、工矿企业抢运到了云、贵、川等地,为持久抗战打下了基础

12.中共七届二中全会上,毛泽东强调指出“两个务必”,主要着眼于

    A.促进革命的完全胜利         B.增强党的执政能力

    C.转变党的工作重心           D.建设社会主义工业国

答案:B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考生对历史史实的理解能力 属于容易试题。1949年春,七届二中全会召开时,三大战役已经结束,革命即将取得胜利,中共即将成为执政党,毛泽东提出了两个“务必”,就是要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防止党的领导同志腐化变质

评论区  
当前1/1  首页  前一页  后一页  最末页 直接到 页  共 0 条记录
 

  

推荐资源
人教最新版高中历史必修一课时作....
人教最新版高中历史必修一教学优....
人教最新版高中历史必修二教学优....
人教最新版高中历史必修三教学优....
人教最新版高中历史必修三教学设....
人教最新版高中历史必修二教学设....
人教最新版高中历史必修一教学设....
海珠区2014学年高三综合测试....
广州六中2014-2015学年....
【名师解析】山东省实验中学20....
深圳市2015届高三年级五校联....
湖北省黄冈中学2014届高三5....
热门资源
2010高考二轮复习学案:工业....
记忆战国七雄的地理位置和六国灭....
2010高考二轮复习学案:近代....
2010年高考历史一轮复习错题....
热点专题:周年重大历史事件备考....
历史情景新题面面观
助记歌曲视频:远古的传说
2010高考二轮复习学案:中国....
2010高考二轮复习学案:欧美....
2010高考二轮复习学案:中国....
江苏省扬州市2012届高三第一....
上海市徐汇区高三年级2009学....
[上一篇]2010高考二轮复习学案:近代中国经济发展史
[下一篇]江苏省苏、锡、常、镇四市2010届高三教学情况调查(一)历史
[关闭窗口]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版权说明   |   后台管理   |   在线联系

通讯地址: 湖南省永州市东安县文生路11号 (425900)邮箱:lzm6308@163.com 联系QQ:534386438或386911242
Copyright © 2008-2012 klxkc.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湘ICP备10027478号

技术支持:广州市今鼎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