波澜壮阔的
革命生涯 |
出生 |
1904年,邓小平出生于四川省广安县。 |
留学生涯 |
1920年,赴法国勤工俭学。
1922年,加入共产主义组织,走上革命道路。
1926年春,离开法国,前往苏联学习。 |
大革命时期 |
1927年,回国,投身大革命。 |
土地革命时期 |
1929年,领导百色起义和龙州起义,建立左右江革命根据地;
20世纪30年代初,在中央革命根据地,先后担任瑞金县委书记、江西省委宣传部长等职务;
执行正确路线,遭到“左”倾临时中央的错误处分(第一次磨难);
1935年,遵义会议后,复出。 |
抗日战争时期 |
出任八路军129师政委,指挥并参加百团大战等几十次大小战役。 |
解放战争时期 |
开辟中原战场,领导淮海战役、渡江战役。 |
建国前后 |
解放西南,参加和平解放西藏工作。
八大以后,担任中共中央总书记,成为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的重要成员。 |
文革时期 |
初期,受到错误批判和斗争,下放到江西南昌新建拖拉机厂劳动改造(第二次磨难)。
1973年复出,并于1975年主持中央日常工作,进行全面整顿,纠正文革错误。
1975年,全国掀起“批邓、反击右倾翻案风”运动,四五运动时,被撤销职务(第三次磨难)。
1977年,再次复出,并成为中国共产党第二代领导集体核心。 |
解放思想实事求是 |
“文革”结束后,邓小平以战略家的远见卓识,反复强调,实事求是是马克思主义的精髓。
1978年,支持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
为冤假错案平反,落实干部和知识分子政策,恢复高考制度。
1981年,主持制定《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历史贡献)。 |
创立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
重新确立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
推行农村、城市经济体制改革;
实行改革开放政策;
坚持四项基本原则。 |
南方谈话 |
背景 |
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东欧剧变,苏联解体,世界局势发生巨大变化;
1989年,中国发生严重的政治风波,中国社会主义面临严峻挑战。 |
内容 |
对社会主义的本质问题作了新的概括
进一步提出“三个有利于”标准
对计划经济和市场经济的本质提出著名论断 |
影响 |
南方谈话提出了加快改革开放步伐的主张,再一次为全党全国人民指明了方向。
南方谈话被视为改革开放的第二次宣言,影响极为深远。 |
一国两制伟大构想 |
提出 |
“一国两制”的构想是为解决台湾问题而提出的。
1982年1月,邓小平会见海外朋友时首先提出“一国两制”的概念。 |
实施 |
1997.7.1.中国恢复对香港行使主权
1999.12.20.中国恢复对澳门行使主权 |
意义 |
实践证明,“一国两制”的构想是实现祖国统一的最佳方案,是对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运用和发展,并为解决国际争端和历史遗留问题提供了新的思路和范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