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作:学习要点提炼我思我在——合作从沟通、探究、发现开始
1.新中国始终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在这一总原则下,毛泽东把新中国外交的基本方针形象地概括三句话,即“另起炉灶”、“一边倒”和“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在学习建国初期外交政策时,要了解当时的国际背景是以美国为首的资本主义阵营和以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阵营初步形成并走向对峙之际。
2.苏联是第一个宣布与新中国建立外交关系的国家,这促成了新中国政府在外交上旗帜鲜明地站在以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阵营一边。
3.《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
背景:国际上形成以美国为首的资本主义阵营和以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阵营;
新中国政府在外交上旗帜鲜明地站在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阵营一边;
时间:1950年2月
影响:对加强和巩固中苏两国的友谊和合作,保障新中国的国防安全与维护世界和平,具有重要意义。
4.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是本课的重点内容,建议从以下几方面加以把握:
背景:1953年朝鲜停战后,国际紧张局势趋于缓和;
中国国民经济基本恢复,即将开展大规模的经济建设;
为争取国际局势进一步好转和为即将开展的大规模经济建设创造和平的国际环境;
提出:首次提出是1953年周恩来总理会见印度代表团时;
再次提出是在1954年中印、中缅联合声明中;
最终完善:1955年的亚非会议上。
内容:互相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平等互利、和平共处。
特点:超越了意识形态和社会制度的差异;
具有包容性和开放性;
意义:标志着新中国外交政策的成熟;
它超越了意识形态和社会制度的差异,在国际上产生越来越广泛的影响,成为解决国与国之间问题的基本准则。
5.日内瓦会议:
会议主题:和平解决朝鲜和印度支那问题
特点:新中国第一次以大国身份参加的重要的国际会议
结果:达成《关于恢复印度支那和平的日内瓦协议》
影响:结束了法国在印度支那地区长达八年的殖民战争,进一步缓和了亚洲和世界的紧张局势。
6.万隆会议:
背景:亚非民族解放运动不断高涨;
印度支那地区实现了和平;
简况:1955年、29个亚非国家的代表、万隆
特点:第一次没有殖民主义国家参加的亚非国际会议;
主要内容:讨论各国共同关心的国际问题和亚非国家发展问题;
周恩来提出了“求同存异”的方针
结果:通过《关于促进世界和平和合作宣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