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深化
第一部分 三年高考题荟萃
2010年高考题
一、选择题
1.(10年江苏高考)“所谓立宪政体,所谓国民政治,果能实现与否,纯然以多数国民能否对于政治,自觉其居于主人的主动的地位为唯一根本之条件。”这反映陈独秀提倡新文化运动的根本出发点是
A.传播西方进化论与人性思想 B.打击袁世凯尊孔复古行径
C.抨击立宪道路号召暴力革命 D.批判封建思想唤醒民众觉悟
解析:“自觉其居于主人的主动的地位”即国民民主意识的觉醒。故正确答案为D。
2. (10年安徽高考)图3 是辛亥革命时期的漫画《葫芦尚未捺下,瓢儿又起来了》,它表明
A.清朝统治面临崩溃
B.保路风潮已被镇压
C.武昌起义即将爆发
D.革命派的实力强大
2.A 仔细观察图和注释,漫画瓢上有一个“鄂”字,标题《葫芦尚未捺下,瓢儿又起来了》表明清政府统治危机四伏,已经顾此失彼。B不能体现顾此失彼,C无法体现材料所体现的形势,武昌起义只是其中一个瓢,无法准确的表达当时的形势。漫画中没有体现革命派力量的强大,排除D.
3.(10年山东高考)图5为一位同学的课堂笔记,记录了对某一历史事件的不同评价,据此,推断他学习的内容是
A.太平天国运动 B.义和团运动
C.辛亥革命 D.北伐战争
3.A 【解析】从笔记中有利于中国近代化的理由中“①
打击了外国侵略者和本国封建统治”,可以排除
B,因为义和团运动不排斥清政府; “②提出的
某些思想具有近代化的因素”,排除D,因为北伐战争中没有提出任何的关于近代化的思
想主张;阻断了中国近代化理由中“①破坏了中国最先进省份的生产力”,可以排除C,
因为辛亥革命后成立的南京临时政府颁布了促进资本主义发展的措施和法令,故不是破坏
了生产力,而是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②提出了一些政策是历史的倒退”,从四个选项
中可以排除C、D,而B不符合题意,故A项为正确答案
4.(10年上海高考)学习历史可以用想象的方法来“重建”历史场景。假如你生活在1913年的中国,可能会看到以下哪一情形?
A.唐胥铁路开通 B.街上路人互行脱帽鞠躬礼
C.《申报》上刊登北伐的消息 D.李大钊发表《庶民的胜利》的演说
解析:B。此题只要记住时间,就迎刃而解。唐胥铁路开通是1881年,此知识点在第7分册第10课社会生活的变迁中,唐胥铁路是中国人自办的第一条铁路。北伐发生在国共合作后的1926年,此知识点在第5分册第22课国共合作与北伐战争。《庶民的胜利》描述的是俄国十月革命,在1918年,此知识点在第5分册第20课新文化运动与马克思主义的传播中。街上路上互行脱帽鞠躬礼正是体现了民国初年社会习俗的变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