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 两极格局下的世界
第一部分 三年高考题荟萃
2010年高考题
一、选择题
1. (10年广东高考) 1959年,美国国家展览会在莫斯科举办。对于榨汁机和洗碗机等展品,赫鲁晓夫表示工人阶级决不会购买这些无用的小器具,当场引起了美国副总统尼克松的反对。这反映了当时
A. 美苏冷战的重点从军事领域转向经济领域
B. 美国霸主地位动摇.急需打开苏联市场
C. 苏联轻工业发达,不需要进口这些器具
D. 经济文化交流没有改变两国意识形态的对立
解析:D。1959年是美苏争霸的第一个阶段,此时双方的态势是有谈判也有竞争,从古巴导弹危机处理结果看,B项表述显然不符合实际。C项不符合当时苏联的实际,可以排除。材料内容反映了美国苏双方对展览会展出的与生活相关的小器具的态度,不涉及冷战问题,而赫鲁晓夫“工人阶级决不会购买”的话和尼克松反对的态度反映了意识形态的对立。
2. (10年全国卷I)1960年起,《人民日报》、《红旗》杂志等对欧洲共同体的正面报道组建增多,这表明中国开始调整对西欧的外交政策,其主要背景是
A三个世界理论的提出 B社会主义国家间关系的变化
C美苏两国间的变化 D资本主义国家间关系的变化
【答案】17.B
【解析】三个世界理论是毛泽东70年代提出的;美苏关系在60年代是紧张关系;D与题干不符
3.(10年福建高考)1961年,为寻求稳定和平的发展道路,不结盟运动兴起。这一运动
A.标志着区域合作进入新阶段 B.推动国际政治力量向多极化方向转化
C.动摇了美苏的霸权地位 D.促进了世界政治、经济一体化
【解析】此题考查不结盟运动兴起的影响,相对比较容易选出B。
4.(10年福建高考)《华盛顿邮报》在某一时期陆续刊登了几篇新闻评论,其标题分别是:“莫斯科:是巨大的机会吗?”、“西方的援助应当使苏联实行改造而非改革”、“大学对俄国如何走向资本主义观点不一”。由此推断,该时期是
A.赫鲁晓夫执政时期 B.勃列日涅夫执政时期
C.戈尔巴乔夫执政时期 D.普京执政时期
【解析】此题是情景再现题,干扰项主要在于D,根据评论可知该时期苏联与西方关系改善,思想活跃,反映了戈尔巴乔夫新思维外交和民主社会主义代替科学社会主义的执政理念和影响。根据使苏联实行改造和俄国如何走向资本主义等信息说明是发生在巨变前。
5. (10年全国卷2)1951年,欧洲六国签订建立煤钢共同体的条约,规定其最高机构为共同体的中体利益而行使职责,不接受任何政府和组织发出的指示,其委员实行招聘制,由各国政府协商一致后任命。这表明,该共同体是
A.政府之间的合作 B.独立于政府的能源组织
C.企业之间的联合 D.独立于政府的经济组织
【解析】首先我们明白煤钢共同体表面上看是能源组织,但实质上是经济组织,排除B;再通过题干中“不接受政府和组织发出的指示”,可以看出该组织是独立于政府之外的,排除A;再分析该组织是欧洲六国在煤钢方面共同签订的组织,可以分析出不属于企业之间简单的联合,排除C;正确答案为D。 6.(10年全国卷2)图3是反映古巴导弹危机的漫画。漫画中的两个人物是苏联领导人赫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