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课 第二次工业革命
教材教法
一、教材分析
本课以“第二次工业革命”为题,重点介绍了第二次工业革命的主要成果,如电力的广泛使用;电话、电报的发明;汽车、飞机的问世等等。课本分三部分:(一)电力时代的到来。介绍了由于电力的广泛应用,人们的生产和生活得到了极大的改变。(二)电器的发明与使用。主要讲述了电灯的发明和使用以及它给人们生活带来的巨大变化。(三)进一步“缩小”的地球。分别介绍了汽车、飞机的发明以及它们对社会生活所带来的极大便利。
本课的重点是电力的发明和广泛应用、汽车和飞机的问世。
电力的发明和广泛应用,是人类历史上的一次生产技术领域的重大革命。电力具有传递速度快,传输损失小,能远距离输送并可以按用户需要分配能量的优点,它一经发现,便很快取代蒸汽动力,成为工厂机器生产的主要功力。它不仅给人们的生产和生活带来了巨大的变化,促成了一批新的工业部门诞生,同时还极大地改善了人们的生活。
汽车和飞机都是主要的交通工具,它们的发明大大拓展了人们的生活空间,加强了各地区人们之间的交流往来,促进了交通运输业的飞速发展。
本课教学难点是学生对第二次工业革命推动社会进步的理解。
由于教材仅从少数事例入手概述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成就,提供的素材十分有限,学生难以深入感知,教学中需要适当补充有关材料,调动学生合理想象,以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
教材中涉及到很多科学家,特别是爱迪生,在讲述他的发明的同时,还要特别注意学习他积极探索、勇于创新的精神。
二、教法建议
1.学习本课之前,引导学生回忆“人类何时进入蒸汽时代?”复习旧知识。然后指出,这节课要讲的是继工业革命之后,人类社会生产力发展的又一次重大飞跃。由于第二次工业革命的许多发明至今仍然起着重要作用,因此本节课教学建议教师从学生身边的事情入手,激发学习的兴趣,引导学生沿着由近及远、由浅入深、由感性认识到理性思考的顺序,一步步展开教学。
2.“电力时代的到来”一目,教学中要避免让学生直接学习“电力时代”这个历史概念,应尽力增加学生对它的感性认识。
(1)提问学生:“家中或周围有哪些电器?它们有什么作用?”让学生感受到电与自己的生活息息相关,接下来出示问题:
请你说一说电是如何发明的?它又是怎样进入实际生产领域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