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制时代晚期的政治形态》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了解明朝内阁、清朝军机处设置等史实,认识君主专制制度的加强对中国社会发展的影响。培养学生概括分析问题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通过对具体史料的分析,使学生在分析、比较、概括中去探究问题,思考问题,从而让学生掌握自主学习的方法,能够积极探索解决问题的途径。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对君主专制制度进一步强化的进程的认识及客观全面的评价,认识到君主专制制度的积弊是造成近代中国落后的重要原因,初步形成正确的历史观。
【教学重点】:内阁制度的形成;军机处;清朝的边疆政策。
【教学难点】:君主专制制度的评价及其对近代中国社会的发展的阻碍。
【探究方式】:想一想、议一议、说一说、问题探究、小组讨论等。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新课:
提问:“大一统”的君主专制制度形成于从何时?在演进与强化的过程中包括着几对基本矛盾?(皇权与相权的矛盾、中央与地方的矛盾)在明以前的封建历史进程中,统治者是怎样逐步解决这两对矛盾的?(学生结合学过史实加以归纳)。由此导入新课,说明明清时期君主专制制度得到进一步强化,并达到顶峰,这表明中国政治制度的成熟,同时君主专制制度的弊端也预示着封建社会渐趋衰落。
二、讲授新课:
(一)、内阁制度的形成(明)
1、明太祖:中央废丞相、权分六部
(1)原因 结合课本学习思考“朱元璋为什么要废丞相职位?”让学生广开思路展开探究。(如可从历史原因、现实需要、朱元璋的出身等方面去思考)。
展示材料:自秦始置丞相,不旋踵而亡。汉、唐、宋因之,虽有贤相,然其间所用者,多有小人专权乱政。我朝罢相,设五府、六部、都察院、通政司、大理寺等衙门,分理天下庶务,彼此颉颃,不敢相压,一皆朝廷,总之,所以稳当,以后嗣君并不许立丞相,臣下敢有奏请设立者,文武君臣即对劾奏,处以重刑。 ――摘自《明太祖实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