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国两制”的伟大构想及其实践(教学设计)
珠海市唐家中学 潘帅明
一、 教材分析:
《“一国两制”的伟大构想及其实践》是高中一年级历史(人民出版社)第四专题《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与祖国统一》的第三课,第一、第二课讲的是新中国的政治建设,表面看来,前两课似乎与第三课的联系不是很紧密,其实,编者的意图是想让学生体会它们内在的联系,建国后政治建设的道路是曲折的,但前途是光明的,特别是十一届三中全会这个历史性的转折之后,我国政治建设取得了前所未有的成就,而政治的稳定、经济的发现,就给祖国的统一大业作了一个很好的铺垫。中华民族几千年的历史长河中,统一是占主体的。历史与现实的原因,造成了港、澳、台在当时还没有回归祖国,通过这一课的学习,要求学生明白什么是“一国两制”,理解“一国两制”对指导祖国和平统一的科学性与可行性,认识我们党领导集体的创造精神和非凡智慧。本课内容分为三部分,即“一国两制”的构想、香港与澳门的回归、海峡两岸关系的进展。第一部分讲的是“一国两制”构想的形成与涵义,第二部分讲的是“一国两制”理论的实践,香港、澳门的顺利回归,以铁的事实说明了“一国两制”构想的科学性与可行性,第三部分讲的两岸关系的进展,这部分与今天联系很紧密,在“和平统一、一国两制”的方针指引下,两岸关系渐趋缓和,特别是最近连战、宋楚瑜等走访大陆,和平统一又上了一个新台阶。
二、 教学构想:
课本内容的安排是比较合理的,本人打算就按照课本的顺序来讲,首先讲“一国两制”是如何从构想到理论的,接着讲“一国两制”的实践即香港、澳门的回归,再讲在“一国两制”指导下,海峡两岸关系的进展,讲海峡两岸关系时,会结合当前形势分析台海局势及其发展走向。希望通过这一课的学习,学生能理解“一国两制”的形成过程、涵义及其实践。
三、 教学目的:
1、 要求学生能简述“一国两制”构想的形成,培养学生的概括能力。
2、 要求学生理解“一国两制”构想的涵义,认识“一国两制”构想的实践意义,培养学生理解能力。
3、 要求学生能运用“一国两制”理论来分析台海局势发展的走向、和平统一的可能性有多大等,培养学生运用历史知识来预见现实可能性的分析能力。
4、 通过学习“一国两制”构想的提出与理论化,培养学生大胆创新的意识。
5、 通过香港、澳门的回归,百年耻辱的洗刷,认识祖国统一的历史意义,培养学生的爱国意识。
四、 教学重点与难点分析:
这堂课的重点首先应该是对“一国两制”概念的掌握,其次这堂课的目的主要还是想通过香港、澳门的胜利回归,中华民族百年耻辱的洗刷,来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感。难点是学生对“一国两制”内涵的理解和这一构想在解决香港、澳门问题上是如何运用的,以及在台湾问题上我们将如何继续运用“一国两制”来完成祖国统一大业。
五、 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 |
教学内容 |
老师活动 |
学生活动 |
设计思路 |
导入新课 |
播放《中英香港政权交接仪式》的录相(两分钟) |
播放录相 |
观看 |
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学生看录相看,很高兴。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