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文化运动
课标要求
概述新文化运动的主要内容,探讨其对近代中国思想解放的影响
目标分解
1. 掌握新文化运动的背景、兴起的标志以及概况
2. 理解掌握新文化运动的主要内容以及宣传的过程
3. 分析理解新文化运动的主要影响以及局限性
中华民国的有名无实促使中国的知识分子不断反思,以陈独秀(上图)、胡适等为首的先进知识分子举起了新文化的大旗,揭开了一场规模空前的新文化运动的序幕。
新文化运动是在怎样的背景下兴起的?主要内容有哪些?后来又有何发展?新文化运动的性质是什么?有何作用?又有何不足?
本课上承近代前期资产阶级民主思潮之势,下启近现代马列主义在中国传播、发展之端,是近现代史上一场伟大的思想文化运动。对这段历史,除要求掌握基本史实和概念之外,更应站在社会、人文角度,引导学生深刻认识其特有的社会背景和伟大功绩,注重理性分析,进行深入思考。
教师在教学中应注重移情式教学的方法,选取相关的电影和文学作品让学生欣赏,使他们有身临其境的感觉,然后再让学生说出他们的切身体会,最后给予适当的评价。
教师在教学中,可以通过让学生自主或合作的学习方式达到学习、教学的目的。首先让学生考虑新文化运动“是什么”,通过阅读教材,了解新文化运动的主要内容,然后让学生可以利用图表形成知识网络,形成新文化运动的概念。其次,让学生自己提出“为什么是”新文化运动的问题。通过教师帮助和学生自己阅读和收集历史资料,加深对新文化运动背景、代表人物的了解和认识,通过学生独立思考或合作学习,提高运用史料分析,进而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对新文化运动过程的了解提出“是又怎么样”的问题,通过讨论、分析验证得出新文化运动的影响。
一、《新青年》的觉醒(新文化运动的兴起)
1.新文化运动的背景:
北洋军阀的反动政治势力妄图复辟帝制;袁世凯尊孔复古的逆流;辛亥革命使民主共和的思想深入人心;资产阶级知识分子队伍日益壮大。
2.新文化运动的兴起:
(1)标志:1915年,陈独秀在上海创办《青年杂志》。
(2)代表:李大钊、胡适、鲁迅等。
(3)前期指导思想:西方民主与科学的思想。
(4)中心:1917年,蔡元培任北京大学校长,实行“兼容并包,思想自由”办学方针,使北大逐渐成为新文化运动的中心。
蔡元培在北京大学实行“兼容并包,思想自由”的办学方针的主要目的是什么?
【答案】 实质上,“思想自由”主要目的是在北大倡导新的思想和文化,“兼容并包”则是鼓励新文化的倡导者去占领封建文化的阵地。
二、高扬科学民主大旗(新文化运动的主要内容)
1.提倡科学与民主,反对愚昧与专制:
(1)提倡民主与科学。
(2)批判封建专制主义:李大钊指出,自由与专制不能并存;陈独秀从历史进化的观点出发,说明民主制取代君主制是历史发展不可抗拒的潮流。
(3)批判尊孔复古:李大钊指出,批判尊孔复古思潮其实就是反对复辟。
2.提倡新道德,反对旧道德:
批判重点是以三纲五常为核心的封建伦理道德。
3.提倡新文学,反对旧文学:
(1)内容:
胡适在《新青年》上发表《文学改良刍议》,提出文学改良八项主张,要求用白话文取代文言文;陈独秀发表《文学革命论》,主张推倒旧文学,建设新文学。
(2)意义: 文学革命口号的提出和白话文的使用,成为推动新文化运动的有力武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