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点一 工作重点的转移——十一届三中全会
1.基本内容
(1)思想路线:解放思想、实事求是
(2)政治路线:停止“以阶级斗争为纲”的口号,把工作重点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和实行改革开放。
3、 历史意义:
(1)伟大转折:开始由“阶级斗争为纲”转移到经济建设为中心,
从僵化半僵化到全面改革,
从封闭半封闭到对外开放。
(2)光辉标志:①标志着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道路的正式开辟
②标志着改革开放正式拉开序幕
③标志着中国进入社会主义发展新时期
想一想:“关于真理标准问题讨论”的背景、性质、结果、意义。
答案:1、背景:“文革”结束;党中央主要领导人坚持“两个凡是”。
2、性质:是一次思想解放运动。
3、结果:肯定了“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否定了“两个凡是”的错误方针,重新确立了实事求是的思想跃线。
4、意义:打破了长期以来个人崇拜和教条主义的束缚,为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奠定了思想基础。
考点二 改革开放
一、改革:从农村到城市
1.中国改革首先从农村起步,普遍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2.1984年10月,中共十二届三中全会通过了《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提出增强企业活力作为经济体制改革的中心环节,发展社会主义商品经济,实行政企职责分开,建立多种形式的经济责任制。改革的重心从农村转身城市,从农业转向国有企业。
二、对外开放格局的形成
1.过程:对外开放首先是从设立经济特区开始的,到20世纪90年代,中国初步形成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城市——沿海经济开放区——内地这们样一个多层次、有重点、点面结合的对外开放格局。
2.影响:有力地推动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想一想:建国后农村生产关系的四次变化?
答案:1、1952年土地改革,废除封建土地私有制,实行农民土地私有制:
2、1953——1956年对农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实行农业合作化道路。
3、1958年在农村错误发动人民公社化运动。 |